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豆蔻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豆蔻其实就是砂仁,它稍辣带香,常被用来做传统中餐的调料。成语中的豆蔻年华就是用砂仁的香辣来比喻青春的美好。砂仁不仅是一种中药材,因其含有辛辣味和香味,在日常饮食中也常被用来当做调味料使用。那么砂仁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砂仁的'功效 性味 味辛,性温。 《纲目》:辛,温,涩,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 砂仁的作用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用于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见有脘腹胀闷,呕恶食少,食积不化,吐泻乏力。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汤。 现代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砂仁还有安胎的功效,常与白术、苏梗配伍,治疗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病症。 1、调节胃肠功能 本品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是双向性的。 一方面,春砂仁水煎液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肠平滑肌节律性运动,使回肠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 因而临床服用砂仁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砂仁剂量增大能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对肠管的兴奋作用,而使肠管张力减弱,振幅降低,具有解痉止痛作用。 砂仁又可显著减少大鼠的胃酸分泌,对小鼠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促进了胃黏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从而抑制了胃酸分泌。 2、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家兔体重(),每组3-4只,给药组为两个剂量组, 给药后15、30、60、90分钟后分别颈动脉采血,离心制备PRP及PPP,以ADP为致聚剂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表明,砂仁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 取大鼠、豚鼠或兔小肠一段置台氏液浴槽内,通过记录仪记录肠管活动变化,观察药液对肠管自发活动的影响和拮抗乙酰胆碱和BaCl2作用。 4、对花生四烯酸诱发小鼠急性死亡的影响 小鼠(体重20-22g),每组10只, ,观察小鼠15分钟内死亡情况。 5、胶原与肾上腺素混合剂诱发小鼠死亡的影响 小鼠(体重20-22g)每组10只, 结果给药大、小剂量组分别死亡3和2只小鼠,与对照组(死亡8只)相比,P<<,表明砂仁有明显的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素所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的作用。 ;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对人体非常有益处。砂仁的功效与作用还有以下几点: 1、砂仁辛温行散,芳香化湿,主入脾胃,为化湿和中醒脾要药,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湿阻气滞,及胎动不安等症,均为常用之品。 2、砂仁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平时经常食用则有养胃健脾,暖肺养肾的保健作用。 3、砂仁还可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多与陈皮、木香同用。对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亦有缓解的帮助,多与补气血、补肾药同用。 砂仁的食用方法 原料:猪肘子500克,葱、姜、盐、花椒、砂仁、料酒、香油适量。 做法:肘子刮洗干净,沥尽水分,用竹签插满小眼,葱切段,姜切成片,砂仁研成细粉。把花椒、盐炒烫,倒出晾到不烫手时在猪肘上揉搓,放在陶瓷容器内(忌用金属容器)闷24小时,中间翻一次。 再把闷好的肘子再刮洗一遍,沥去水分,在肘子上撒上砂仁粉。用净布卷成筒形,再用细绳捆紧,盛入容器内,放上葱、姜、料酒,置旺火上蒸半小时,取出晾到不烫手时解去绳布,再重新卷紧捆上。上笼蒸1小时,取出凉透,解去绳布,抹上香油以免干燥。适用时到开切成薄即可。 食疗养生 功效:温脾止泻,调中安胎,适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后体虚者食用,孕妇尤宜。 2、砂仁鲫鱼汤 材料:砂仁3克,鲜鲫鱼1尾(150克)生姜,葱,食盐适量 做法:先将鲜鲫鱼去鳞、腮,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再把装有砂仁的鲫鱼放入锅内,以砂锅最好,加水适量,用微火烧开。待锅内汤烧开后,放入生姜、葱、食盐,即可吃鱼饮汤。 功效:砂仁鲫鱼汤具有醒脾开胃,利浊止呕的功效,适用于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或病后食欲不振者。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1、中药砂仁的性味归经主要是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主要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主要用于化湿行气、湿阻中焦以及脾胃的气滞症。2、主要是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还可以温中止泻,用于脾胃虚寒的吐和泻,也可以用于理气安胎,用于妊娠的遏阻胎动不安,像这些中药用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或者中药师来用,尤其是对处于妊娠期的妇女,用药安全非常重要。3、如果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者中药师,自己选用错误后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带来相应的要害事件,所以应找专业的中医中药师来辨病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