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在不少关于中药的书籍中,都有白茯苓功效的介绍。白茯苓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所以深受女性们的青睐。那么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哪些呢?怎么鉴别白茯苓的真假?妈网百科为大家解答。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对于白茯苓的美容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白茯苓味甘、淡,性平,除了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之外,还有很多特殊的功效。 1、茯苓含茯苓多糖、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具有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临牀显示, 2、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白茯苓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3、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溼,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4、用于痰饮咳嗽。痰溼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溼,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5、抗肿瘤作用:白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白茯苓聚糖,含量很高。 6、白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各种白茯苓多糖体在体内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8、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白茯苓有镇静作用。 白茯苓的副作用 白茯苓的药用价值不,它有利尿,化痰,健脾,安神镇静等多种功效。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药性平和,适合跟其他药物伍配,以及加工制作成各种中成药。 我们知道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皁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使用时要慎重,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那么服用白茯苓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呢? 1、白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同时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服用剂量以及特殊人羣的服用。 2、服用白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否则不仅仅影响药效,同时还会发生中毒过敏症状,比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 3、常常容易口干以及气虚体弱的患者应该避免服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白茯苓怎么吃 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适用范围相当的广泛,在很多中药方上都有它的身影。不少人不了解白茯苓的食用方法,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吃法。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 白茯苓 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萝卜猪骨汤 材料:猪骨400g、白萝卜150g、茯苓 调料:油、盐 做法: 1、白萝卜洗净切小块。 2、猪骨洗净砍块。 3、茯苓,姜切好洗净。 4、砂锅水开加入白萝卜和猪骨。 5、再把茯苓,姜一起放入盖上砂锅盖煲70分钟左右。 6、煲至70分钟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就可食用了。 白茯苓可以泡水喝吗 中药的副作用小,因此很多中国人都非常信赖中医中药。白茯苓是很多人熟知的中药,大家会常常接触到,那么白茯苓能泡水喝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白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可以代茶饮。白茯苓直接泡水喝不太方便,可以将茯苓打成粉以后,用沸水调服。最好先用冷开水搅成糊状,泡水、热牛奶冲服。具有利水渗溼、健脾安神的作用。可治小便不利,痰饮咳逆,水肿胀满,呕逆,泄泻,健忘、失眠等症。 白茯苓泡水喝时可以与牛奶、蜂蜜搭配,食用方法多样。 茯苓奶茶 茯苓粉十克,牛奶二百毫升,先将茯苓粉用凉开水适量化匀,再加入煮沸的牛奶既可。 用法:每日早晨空 腹服用,延缓衰老,健脾强身。 白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粉、盐、味精少许。 1、粳米淘洗干净。 2、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再加味精、盐、胡椒粉、搅匀即成。 用法: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健脾胃,利水肿,可用于老年性浮肿。 怎么鉴别白茯苓的真假 白茯苓是一种较常见的中药,市场中的白茯苓质量良莠不齐,而且存在伪造品。为防止大家受骗,下面教大家一些鉴别白茯苓真假的方法。 白茯苓是指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真的的白茯苓表面白色或类白色,有时边缘呈黄棕色,质硬而脆,断面粗糙,粉性强;闻之气微,口尝味淡,嚼之粘牙;滴加稀碘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伪造的白茯苓,外形上和真品十分相似,有的用面粉加少量茯苓粉和匀晾乾,切成方形茯苓丁,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因含有淀粉,偶见霉斑,闻之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无粘牙感;取少许粉末滴加稀碘液变淡蓝色。 具体鉴别步骤: 1、购买碘酒一瓶、淀粉一包。 2、取一点碘酒,加入清水稀释。 3、加入淀粉,淀粉溶于水立即变紫。 4、真正的白茯苓加入后不会变色。不变色的话可确保是100%不加淀粉的白茯苓。 白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煎剂还有镇静作用,而伪品白茯苓不具备真品的各项功效,更有甚者用面粉加石灰粉伪造,服用这样的假白茯苓,不仅不能治病,甚至会造成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伤害,故使用时要仔细辨之。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别看茯苓其貌不扬,可是一味著名的中药。为了入药方便,人们为它的每个部位都起了相应的名字: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就来看看以下两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茯苓与白术的作用 茯苓和白术是极为常用的两样祛湿药,经常同时使用。 先说茯苓。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乃松根之精华。茯苓煎成的水就是清水,貌似无色无味,其实有一种不易察觉的性味,在本草上称之为“淡味”,味淡的东西性质是向下的,就像清水永远往下渗一样。甜的东西才会黏住,所以甜入中焦。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直接的能量场作用。 茯苓不寒不热而清爽,所以下行的不是火也不是淤血,而是将水湿这样清稀的东西带下去。有说茯苓利水,有说茯苓安神,有说茯苓治眩治心悸,其实都是这个下行之力。 同样是下行药,石膏凉而寒,是解热的;知母阴而润,化阴解热;白芍阴润苦酸,得阴气全,敛降津液而强阴;赤芍比白芍苦,则更重凉血破淤之力;桃仁苦温而味厚,所以下血破血;厚朴苦温而气厚,下的是气,除腹部胀满;芩连类苦而燥,毫无滋养之性,且下降之力彪悍,下热的同时折损气血。这些药单味煎来尝过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理解药物不应该说“用”,比方说茯苓安神利水治心悸就是用,应该说“体”,就是这个药的本体作用。说“用”容易不求甚解,容易理解局限,不知道其原理,单知道个茯苓治心悸,心悸的原因有很多种,到底是治哪种心悸呢?这就容易用错。况且药物不能代人体行使某样指令,更不能直接祛除某种病症,它只是一种作用于人体的能量,当这种能量平衡了人体疏通了人体,让人体回归正常秩序,人体自己的力量便能祛除病症。所以只有理解药物的“体”才能准确的将药应用于百方百病。 白术香燥而温,根入药。植物一般是枝叶气烈而发散,根茎味厚而收敛。白术却是根部有香燥之气,所以其气偏厚,是一种温厚的香气,这种香气闻一下就能感知到,是走不到体表的,主要是在中焦的位置,所以是气化中焦的药,能燥散中焦水湿,大剂量才能达到肌肉。中焦涵盖脾胃,所以有说白术去脾湿去胃水。《神农本草经》上说白术主湿痹、死肌、止汗、消食。湿痹消食很好理解;死肌呢?所谓脾主肌肉,脾健运了,肌肉自然能得以滋养而生肌;湿气不是汗解就是尿解,湿气多的人有时候汗也多,湿去了自然止汗。后世有说白术是止泻的,这个好理解,湿气从肠道走会腹泻,湿去了自然止泻。有用白术治便秘的,这个怎么理解呢?脾胃不气化,水湿不能化生为津液输布全身,于是水湿囤积在中焦,而下焦的肠道黏膜却得不到津液的滋养而干结。白术让中焦气化运行,津液化生了,得以输布至肠道,于是也就不便秘了。说到底就是气化中焦这一个作用而已,治病要求其理求其本,识药也要求其理求其本,这样心里才能清晰明了。 苍术和白术作用近似,其气更香燥,运行力更强,更能往体表走。古人是苍术、白术不分的,统称白术。临床上可以兼而用之。 这两样药综合起来可以这么理解,白术将能气化的水湿气化为津液,让人体利用;茯苓将不能气化的废水淡渗下去排出体外。所以这两样药能相须为用。 中药茯苓的作用与功效及食用方法 古人因看到茯苓长在老松树的根上,以为它是松树精华所化生的神奇之物,称它为茯灵(茯苓)、茯神或松。晋朝葛洪在他的《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的说法。其实,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它长在20~30厘米的地下,菌核呈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别看茯苓其貌不扬,可是一味著名的中药。为了入药方便,人们为它的每个部位都起了相应的名字: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还有些茯苓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茯神,中间的树根则叫它茯神木。(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 功效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等证,多与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配伍,称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茯神有扶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失眠多梦、虚烦易惊、健忘等证的病人,可选用以茯神、人参、当归、龙眼肉等配制的归脾汤(丸)治疗。茯神木则能舒筋活络。 典故 除方剂中的应用外,茯苓历来还被当做珍贵的滋补食品为人们所喜爱。据说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种叫茯苓夹饼的小点心。《红楼梦》第60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20克),其滋补效力最好。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患者化疗、手术后的康复。 历史 茯苓别名白茯苓、茯露、松苓等,在我国作为药用保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营养学家针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她常用的补益中药共六十四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三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如果将茯苓与牛奶搭配食用,可以增强彼此的食疗功效,牛奶可使茯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茯苓也能促进牛奶中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两者“相辅相成”。 白茯苓可健脾。对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来说,有扶脾益气的作用,与牛奶同食,更具养心、安神的食疗功效(用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30克)。茯苓可利水。它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抑制肾小管的重复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对健肾有利。茯苓一向被认为是美容上品,可以净面、养颜,能除去黑色素,再加上牛奶的滋润保养,美容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免疫力,非常适合久病、体弱的人食用。 日常烹饪方法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  材料: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 后 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 功效: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祛湿解乏芡苓粥 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g,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 150g,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土茯苓与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是种菌类,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土茯苓是种植物。土茯苓为藤蔓植物,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茯苓安神益气,止渴,利小便,益脾胃。土茯苓 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云苓指的就是茯苓,但是云苓是道地药材,就是云南产的茯苓最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药性 甘,淡,平 所以不伤人 土茯苓是另外一种药,是清热解毒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药性寒凉,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