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粉是中国非常传统的小吃,早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了,其实就是人们用土豆做成的粉条,在麻辣土豆粉或者酸辣土豆粉都非常流行,土豆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需要加入花椒、辣椒等调味品,下面介绍详细做法。

一、土豆粉做法
材料
材料:湿土豆粉180克、榨菜1小碗、香菜、香葱调料:油辣椒、酱油、醋、糖、香油、花椒、盐做法1、准备好材料和调料。榨菜切碎,香菜和香葱切小段;2、水开后,土豆粉煮2-3分钟即可;3、捞起来,拌上调料,撒上榨菜末、香菜和香葱段就好了。二、砂锅土豆粉材料土豆粉一人份香菇两朵海带丝少许豆腐泡几个魔芋结大白菜几片调料:盐1小匙糖1/,下土豆粉煮熟,,下香菇和海带丝一起煮至水开,此时汤就是方便的香菇海带高汤啦~接着下入魔芋结、豆腐泡煮两分钟,然后下大白菜、土豆粉,~三、土豆粉蒸肉材料猪腱子肉(300克),土豆(1个、大的)做法1、准备好需用的原料;2、姜蒜切成米,准备好花椒粒和米粉;3、土豆去皮后切成小丁,用清水浸泡去其淀粉,腱子肉切成大小适中的片;4、将切好的肉片放入碗中,再一次加入郫县豆瓣、辣椒粉、姜蒜米、大酱、耗油、鸡精、味精、酒酿、少许十五香、生抽、花椒粒;5、拌匀后,静置码味约15分钟;6、加入米粉;7、拌匀;8、加入沥干水分的土豆丁和葵花籽油略拌;9、加入红油拌匀;10、装入蒸盘,放入蒸锅中,开大火,上汽后转中火蒸二十分钟就可以了。
药店叫什么
1古代的药房 没有单独的体系 他是和治病连锁的 类似于现在的医院和诊所

2
①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当时军队中的这种医疗组织叫做“庵庐”
②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在洛阳设立“别坊”
③唐朝的医院都叫做“病坊”
④五代时,个别病坊曾有改名为“养病院”
⑤元佑四年,苏东坡和公家的经费合起来办一所病坊,名叫安乐坊
⑥清朝的时候一般都叫做 .....(什么什么)堂 比如同仁堂
⑦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王安石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药所已增开到七所。几年后,五所“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两所“修合药所”更名为“医药和剂局”
⑧电影里常见的说法叫药铺
另外古代的医生一并回答了吧
疾医: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医师:首见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太常:医官名,秦置奉常。公元前2世纪中期,汉景帝改称太常。西汉时设太常、少府官职,属于太常的为百官治病,属于少府的在宫廷里治病。
太医令: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此系掌管医疗机构的职官。太医博士: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弟子。药医师: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诸药、调和制剂等。医生:此称呼始于唐代。医士:此名首见于北宋。郎中:始于宋代,皆称医生为郎中。大夫:始于宋代,今北方仍沿称医生为大夫。院使:隋唐设有太医署,宋有医官院,置提点为长官。明清相沿,长官称为院使,下设御医、吏目、医士数十人,主要为宫廷服务。御医,即皇帝内廷的医生。
痒痒粉如何使用
此实验要在通风橱里做。取一个250ml锥型瓶,加入5ml浓硝酸,放入冰盐中冷却。用塑料纸叠一个小包,扎上少许小孔,里面包上一小块(1g左右)金属钾,用尼龙线系住,然后慢慢放入硝酸中,(注意,要放到正中间,以便晶体的生长)轻轻接触液面,以免反应过于激烈引起爆炸(我炸了一次~),靠反应的热量蒸发水分。……大约几分钟以后,继续加入钾,直到硝酸中的水完全蒸发,此时在瓶底会出现美丽的放射状晶体。取出锥型瓶,轻轻地上下震荡让晶体沿放射的方向裂开,形成微小的针状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用布氏漏斗抽滤。使用的时候,只要把晶体撒到某人的衣服里……哈哈—你就看他(她、它)的痛苦状吧,晶体会刺激他的皮肤,非常的氧,而且他一挣扎,晶体就会深入,更加痒,不过时间一长,硝酸钾就溶解了,就不痒了,对人体也没有害处。如何?试验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