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八段锦口令,太极养生掌第一套背面口令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八段锦的创编者到底主要是钟离权和臞仙两说。

学者吴志超先生认为:“前者显然过早,在唐代至五代的各种养生文献中均未见到八段锦其名;后者与史实不符,在宋代的文献中已提到八段锦。

故上述两种说法均难为人接受。按其歌诀‘八卦是良因’及其功法动静互制,此法当是在北宋陈抟、周敦颐、邵雍等人倡导太极图说之后创编的。

新编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托北京体育大学对立八段锦进行了重新研究与整理,将之定名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十二段锦。扩展资料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

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段锦

太极养生杖正背面示范带口令

太极养生口诀和词如下:1、养生口诀多练太极拳,免得病来缠;莫笑太极象摸鱼,松静深柔把病祛;太极拳不要快,呼吸匀长除病害;内外兼修练太极,动静结合多受益;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2、词松,练拳不修松,到头一场空,要心松、意松、体松五脏六腑松、四肢百骸松、周身松,一动一虚实,一动一松柔,松而不懈,刚柔相济,用意不用力。静,从预备到收式,都要心静、意静、神静,外静,排除一切干扰,于世事而不见,听而不闻,神不外弛,意念贯注 内静,神气内守,意导行随,气随行走,意气力合。空,心空、意空、神空、体空,中空道通,全身透空,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全身气息充盈。太极拳的技巧:1、搭手即掤,八法相主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2、注意听既然是根据别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对方的意图,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3、点线合一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太极养生掌第一套背面口令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动作名称:

1、真人釆气2、迎风掸尘3、托梁换柱4、月移花影5、鹞子穿林6、野马分鬃7、金鸡独立8、仙人摘

茄9、金龙戏水10、螳螂扑食11、神龙探海12、龙盘玉珠13、乌龙翻江14、虎卧凤巢15、童子抱琴

16、侧身锁源17、喜鹊登枝18、十字探花19、白虎坐洞20、走马观花21、神龙探海22、龙盘玉珠

23、乌龙翻江24、虎卧凤巢25、童子抱琴26、侧身锁源27、喜鹊登枝28、闭门推月29、游鱼摆尾

30、推山填海31、连珠飞脚32、顺风摆莲33、黄鹰掐嗉34、神龟服气35、气行劳宫36、龙盘海底

37、嫦娥舒袖38、劳宫釆气39、气息归元。

打养生太极掌的好处:

1、益于中医疾病。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冠状动脉硬化有一定疗效。

2、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掌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加强大脑的调节能力。练习太极掌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练习太极掌,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协调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4、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练习太极掌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生太极掌(第二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口令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常练太极好处多 两种松腰法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