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位于皮肤内的皮脂腺的排泄管堵塞,致囊内分泌的皮脂和脱落的上皮细胞不能排泄到皮肤外,而滞留于皮脂腺内所形成的。面部皮脂腺囊肿主要发生于面部,影响着青年男女的学习、工作、交际以及婚姻。
面部皮脂腺囊肿
面部皮脂腺囊肿的主要症状:
皮脂腺囊肿分单和多发性两种,未合并感染时的主要征状是皮肤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多数为黄豆粒大小,边界清楚、色泽正常、不痛不痒,较小者质地较硬,增大时触之变软,囊肿与表面的皮肤相连,中央可看到个小黑点。粉瘤台并感染后,局部可出现红肿和疼痛(如感染很轻可不明显),严重时还出现头痛、发冷和发烧等全身症状。如反复并发感染或经常刺激皮脂腺囊肿局部,可引起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出现增生肿胀,但可无疼痛和瘙痒。
皮脂腺囊肿面部手术
皮脂腺囊肿肯定是要手术的,采用小切口美容针线,留疤不明显。药物保守治疗,会反复复发。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多为灰尘堵塞及细菌感染所致。 皮脂腺囊肿可发生在头皮、面部,有碍美观,但对身体健康一般没有过多影响。 局麻下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根治方法。
治疗:
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降低复发几率,同时兼顾美容效果,进行小切口切除。若术前有感染及手术后为控制炎症,均要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局麻下小切口完整切除皮脂腺囊肿,CO2激光、电离子微创法主要应用于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癌变极为罕见,但易继发感染,若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囊肿在外力下可以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且易于复发。日常护理:
保持面部皮肤清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 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不挤面部皮肤疖等。宜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摄取油炸、辛辣、坚果类食品。这一类食物容易激发面疱粉瘤的孳长,所以想减少粉刺、粉瘤或面疱的问题,必须先改变饮食习惯,多喝水且多吃青菜蔬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排毒的能力。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我们把饮食护理按体质来划分。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干性皮肤皮肤干燥,油脂较少因此术后应该多吃一些豆类,碱性物质如黄豆,赤小豆,黑豆,海带,紫菜,水果,蔬菜。
皮脂腺囊肿面部凹陷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要听从医生如现要做手术,必须要做,不用担心,用麻药医生有剂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