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虽然气候宜人,但却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就更加要做好养生工作,来保护自己的身体。那么老人在春季应该如何健康养生呢?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老年人春季养生常识,以供参考。 老年人春季养生常识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注意防寒保暖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有意地“春捂”尤其重要。老年人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4、要学会科学膳食 春天万物复苏,我们人体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也会增加,而老年人又体质较差,因此他们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是十分重要的。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养、食补、食疗的观念非常科学,它提示人们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春季,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4点:,同时适当减少食量。,不能偏细、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红薯等。“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老年人在饮食上宜选甘、温、清可口之品,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多食蔬菜、水果等。 5、要谨防感冒 因为在春天虽然温度上升了,但是却也经常多变,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早晚气温差过大的现象。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6、注意起居 冬去春来,老年人的调节中枢和机体功能仍处怠缓状态,此时老年人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卧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置适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温水泡脚, *** 双脚。老年人春季困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惧怕,只要调整这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老年人还要切忌“恋卧”,睡眠过多会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执行不畅,不利浊气排出。 7、锻炼适度 春天特别的适合外出锻炼,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应该出去走走,要经常的进行一些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老年人在锻炼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其次要动静结合,锻炼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三要适时适项,锻炼中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专案,不要做过难、过大、过险的动作;四要安全保暖,春天天气变化无常,余寒未尽,老年人保暖尤为重要。安全意识要强,措施要到位,避免发生意外。 8、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9、防病治病 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由于气候变化无常,都威胁著中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10、老年人要慎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年人春季饮食禁忌 1、忌多 应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饮食过多,会使胃肠发生急性扩张,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有的研究表明,少吃多餐是防止肥胖的好方法。 2、忌硬 人到老年,牙齿松动,消化功能低下,食物宜切碎煮烂,蔬菜宜用嫩叶,忌进食过硬和油炸或过干食物。 3、忌咸 老年人不可吃过咸食物,以免引起水肿和加重心肾负担,同时咸也不利于预防高血压和中风等病症。 4、忌菸 吸菸可致多种疾病,如癌症、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故有此不良习惯应戒掉。

老年人春季养生,老年人春季养生原则

老年人春季养生原则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 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 养生 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春季,中老年朋友更应注意春季保健,防范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每年春季是中老年 养生 保健的最佳时间,除了日常生活起居、户外运动锻炼进行 养生 保健以外,还可以通过饮食保健调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春季 养生 可遵循“五不原则”: 不湿:居室每天中午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 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春季饮食忌酸。 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不冻:春季气候忽冷忽热,要遵循“春捂”之说,不宜马上脱下棉衣,换装时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先把上衣减掉一些,裤子可晚一些减,下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 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v 起居篇: 起居要有规律。春天,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 ,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v 运动篇: 春季天气渐暖,草长花开,空气新鲜,正是中老年人 体育 锻炼的大好时光。人们走出居室,参加春练,如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有益处。锻炼时不宜大汗淋漓,以见微汗为好。实践证明:春季锻炼不当,会适得其反。 春季锻炼时应注意“五不宜”: 一、不宜早:初春,晨间气温低、雾气重。过早出户后,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诱发哮喘病、老慢支,还会使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应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为宜。 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 三、不宜露: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等,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 四、不宜激:老年人体力弱,适应性差,故运动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 五、不宜急:因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协调功能较差,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事故。 饮食篇: 春天渐暖而风多,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在饮食方面应摄取足够营养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由于寒冷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还需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 春天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以免造成营养失调、抵抗力下降。 春天又是容易旧病复发的季节。如高血压患者在春季血压容易增高,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正如中医学中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应选食橘子、香蕉、柠檬、梨、绿豆、芹菜等食品,亦可用菊花泡茶喝,对高血压患者有清头目之效。 v 防病篇 春天阳光明媚,令人陶醉,然而春季又是慢性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皮肤病、胃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的发生。春季 养生 对于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预防“倒春寒”。 照片由作者提供 崔力: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从事社区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是虚劳病、高脂血症、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主治医师 崔力 护师 王笑晗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老年人春季养生知识

老年人冬季养生食谱。对于老人来说,冬季养生尤其重要。老人在寒冷的冬季应当合理地调整饮食,能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春季方面的养生知识,供大家参考。 老年人春季养生知识 第一,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面板、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老人春季养生食谱 八宝菠菜 做法:将洗净切成段的泰迪熊菠菜、胡萝卜丝、香菇丝、冬笋丝放入加盐的滚水中焯熟;腰果、杏仁、核桃放热油里过一下捞出,压碎。油烧热下葱丝,火腿丝、海米煸炒熟铲出放菠菜上,加盐、味精、香油拌匀,撒上碎干果即可。 瘦肉白菜汤 原料:瘦肉、大白菜心各100克,姜、蒜、盐、味精、鸡油少许。 做法:白菜洗净、切丝,放入沸水中,刚熟时捞出,放清水漂净,滤干水分待用;锅置于旺火上,下鸡油烧五成熟,放人蒜,炒金黄宫锁心玉色,再加瘦肉合炒,加入细盐,入汤煮熟,再加白菜心煮沸,放入味精便可食用。 红枣蜜豆 主料:红豆或白豆、芸豆400g,红枣100g,冰糖100g,麦芽糖300g,油100ml有麦芽糖不加油也可以。 做法:红豆、枣洗干净用水泡4个小时,加水煮约半小时;把煮熟的豆子、枣控干水;在锅里混合上述材料,慢慢搅动,约半小时关火。 油焖春笋 做法:春笋去壳,取嫩茎部分切滚刀块;切几段葱,切少许葱花;食用油烧热,葱段煸香后下笋块,翻炒片刻,加入老抽、白糖、茴香继续翻炒,加入少量水煮滚后加盖焖10分钟;大火收稠汤汁,取出葱段,撒入新鲜葱花,出锅装盘。 老人春季养生五大禁忌。 1、忌衣着不当 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 2、忌睡眠过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执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够了。 3、忌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 *** 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4、忌四处串门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5、忌懒于活动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可以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面板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