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症G高M低

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的缩写,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其指标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意义。

生理作用

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来自母体的IgG在出生后数月对防御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母体传递给胎儿的IgG于生后6个月几乎全部消失,而婴儿自身产生IgG从3个月时才逐渐增多,故6个月后易患感染。3-5岁时渐接近成人水平。2、IgM

是ImmunoglobulinM的缩写,意思是免疫球蛋白M,根据结构的不同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种,IgM是人的免疫球蛋白之一,其他还有IgA、IgG、IgD和IgE。是胎儿合成的第一种Ig。

生理作用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血清浓度约1mg/ml。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BCR)。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IgM含10个Fab段,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5个Fc段,比IgG更易激活补体。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符的输血可致严重溶血反应。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

在感染过程中IgM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3、IgA(immunoglobulinA,IgA)

免疫球蛋白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从结构来看,IgA有单体、双体、三体及多聚体之分。

生理作用

按其免疫功能又分为血清型及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其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血清型IgA虽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故又称粘膜局部抗体。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抗体,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新生儿出生4~6个月后,血中可出现IgA,以后逐渐升高,到青少年期达到高峰。

4、IgE

免疫球蛋白IGE(是指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IGE有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免疫功能。

生理作用

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合成,为过敏反应的介导因素。1966年,瑞典学者Johansson和日本学者石坂夫妇首先自豚草过敏患者血清中分离到IgE,并证明了IgE为过敏反应的介质。IgE为亲细胞型抗体,正常人血清含量极低,为10~10000U/ml。过敏患者及寄生虫患者血清Ig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扩展资料

1、IgE临床意义升高

①单纯性升高:IgE型多发性骨髓瘤②多种性升高:A、特异反应性疾病:特异反应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反应性皮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B、寄生虫感染。C、T细胞功能不全症:高IgE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DiGeroger综合征(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重症复合免疫功能缺陷等。D、其他疾病:软组织嗜酸性肉芽肿(木村病)、Hodgkig病(霍奇金病)、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小儿腹泻等。

减少

①多发性骨髓瘤(IgE型除外)。②低或无γ-球蛋白症(原发性或继发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重症复合性免疫功能缺陷等。③慢性副鼻窦肿瘤、类肉瘤样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④矽肺、石棉肺。

2、IgA临床意义

血清型IgA虽有IgG和IgM的某些功能,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分泌型IgA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初乳、鼻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IgA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体。故又称粘膜局部抗体。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抗体,但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新生儿出生4~6个月后,血中可出现IgA,以后逐渐升高,到青少年期达到高峰。

3、IgM临床意义

①增高: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H症群,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

②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4、IgG临床意义

升高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IgG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疟疾、锥虫病等。

⑤类肉瘤病。

降低

①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

②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某些白血病。

③代谢性疾病: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

④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

干燥综合症有生命危险吗能治好吗

干燥综合征为慢性病,患病一般最多还能活几年?各位先别急,咱先来聊聊这个所谓的干燥综合征。它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其血清中则有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属全球性疾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本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20。发病年龄多在40岁~50岁。也见于儿童。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采取措施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以及继发性感染。1.改善症状 (1)减轻口干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减少继发感染的可能。

(2)干燥性、角膜炎可给以人工泪液滴眼,以减轻眼干症状,并预防角膜损伤。

(3)肌肉、关节痛者可用非甾类抗炎药以及羟氯喹。2.系统损害者应以受损器官及严重度而进行相应治疗对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肺间质病变、肝脏损害、血细胞低下,尤其是血小板低的、肌炎等则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与其他结缔组织病治疗用法相同。对于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出现有恶性淋巴瘤者宜积极、及时地进行联合化疗。但是请注意,干燥综合症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可以治好,不会对寿命有什么影响的。所以不存在最多能活几年的问题。

干燥综合症治疗最好的医院排名

您好:在北京治疗鼻窦炎的医院有很多,可以根据,鼻窦炎医院的规模,等级,服务态度等来进行选择!建议到专业的鼻窦炎医院治疗就好,不需要在意鼻窦炎排名问题。其实,只要治疗好鼻窦炎疾病,都是好鼻窦炎医院!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每组鼻窦发炎都会有不同的症状1、额窦:主要是早晨起来头痛严重,下午头痛症状减轻。2、上颌窦:与额窦症状相反。3、筛窦:主要为眼周疼痛、牵扯痛。4、蝶窦:偏头痛、隐痛。引起鼻窦炎的常见病因: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则多因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使之转为慢性。、鼻窦炎的危害1、急性鼻窦炎: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有可能引起眼眶、颅内并发症。2、慢性鼻窦炎: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导致视力改变,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眼眶、颅内并发症1、眼部并发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球后视神经炎。2、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推荐哪些?1、轻度患者:抗生素 鼻部给药治疗。2、症状偏重 但窦腔感染 不严重患者:抗生素 局部给药 物理治疗。3、重症患者 非手术:负压吸引器治疗 局部给药治疗。4、重症患者 手术:清窦 手术治疗。注:具体诊疗方案灵活多变,需专家面诊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