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也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针眼,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患眼,局部出现红肿痒痛,且形成硬结。如果在患病之后还是经常熬夜,吃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那么会加重病情,有些严重的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麦粒肿有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累麦粒肿称为睑板炎,属于睑板腺的急性炎症,症状与麦粒肿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炎症比较来的比较急又在睑板组织内所以疼痛会较为剧烈,且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严重的时候会使整个眼睑红肿,是需要排脓的脓液,排出之后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外麦粒肿就是在睫毛的毛囊部,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主要是和平时眼部卫生条件较差,和屈光不正有关。初期患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摸有疼痛感,接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在数日之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液,排出后症状逐渐好转。不论是哪种麦粒肿,如果加压几楼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导致炎症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患有麦粒肿切忌挤压的,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炎药物。传统医学中的耳穴放血和局部冷敷的疗法也是可以将麦粒肿消灭在萌芽状态。耳穴放血疗法是采用三棱针,梅花针在耳穴区或耳背络脉针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清热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不过放学前按摩耳廓使血管扩张,这样有利于容易出血。三棱针不宜刺入的太深,否则会损伤耳廓软骨,出血量以5到8滴左右为宜。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比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等都是不适合的。
预防麦粒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第二点是要注意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第三个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麦粒肿耳朵放血疗法
炎炎盛夏,是麦粒肿好发的季节。麦粒肿是眼睑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俗称针眼。治疗上通常是采用局部热敷,以促进化脓,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但大多数患者需要到医院切开排脓。 其实采用传统医学中的耳穴放血和局部冷敷的疗法,就可以将麦粒肿消灭在萌芽之中。耳穴放血疗法是采用三棱针、梅花针或蜂针在耳穴区或耳背络脉针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能改善耳廓血液循环,具有清热、止痛、镇静之功,可用于治疗发热、各种炎性病变。如果平时感觉眼睑局部性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及触疼时,应立即用卫生洁净的冰块冷敷,一次5分钟左右,一天数次。冷敷的同时在麦粒肿对侧耳朵给予耳穴放血。这种治疗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具体操作是:首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严格消毒放血部位及针具。左手固定耳廓放血部位(耳屏尖),右手持针具,用三棱针点刺穴位2毫米左右,挤压放血部位使出血5~8滴,用消毒干棉球吸附出血,一般放血一天3次即可。如果体质好、麦粒肿大,每次放血量可大一些,15滴左右。如果体质弱、症状轻,放血的次数、放血量可以适当减少。放血前按摩耳廓,使血管扩张,易于出血。三棱针不宜刺入太深,以免损伤耳廓软骨。出血量以5~8滴为宜。免疫功能不全及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禁止使用此法。
麦粒肿耳朵放血原理
耳尖放血的主要作用是清热泻火、镇肝潜阳、清脑明目,特别是泄胸膈以上之火。“放血”是 中医古老而有效的“去火”方法,由于耳尖相比耳穴其他放血部位更易定位和操作,疼痛也相对较轻,故耳尖放血使用最为广泛。中医认为“火性炎上”,故上火症 状多表现在咽喉以上部位。肝在中医里被称作“将军之官”,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耳尖在耳廓微经络中为肝经所主,肝脏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火症状,此时可进 行耳尖放血。放血的针可以是注射针,也可以是采血针,但放血时针和耳尖穴都要消毒。放血前先把耳朵用手搓红,这样挤血就容易而且多,扎破后用双手把血往外挤,用棉球擦血,再挤再擦,直到2~3个棉球都吸满血为止。【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属经外奇穴。【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高热,爆发火眼,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青春痘,高血压,口眼歪斜,失眠,咽喉肿痛,偏正头痛,麦粒肿,舌痛,湿疹等【工具】针灸针、三棱针,一次性注射针头、刺血笔等【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耳尖所在的位置,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耳尖穴对应于头部与会阴部的位置,故它对头面部的上火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