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除了每期新闻热点类“封面报道”重头栏目以及不定期特别策划外,内容分为三大版块:养生汇、治未病、大健康,主要栏目和内容如下:

中医健康养生坊

一、养生汇:面向社会大众,刊载权威好用的养生知识和方法

1.生生之道:权威专家谈四季养生。

2.静心斋:重点关注中医情志养生,解决现代人心理健康问题。

3哲理养生:中医药文化、佛道儒等哲理养生内容。

4.名人坊:古今中外社会名人的养生故事、养生感悟、养生方法。

5. 养生真相:对有歧义的热点养生理念方法等正本清源。

6.养生动起来:介绍不同的养生健身功法。

7.吃健康:营养饮食,各类药膳,食疗等。

8.生活中医:从生活点滴中解读中医理论,学会如何运用。

二、治未病:面向亚健康人群,注重中医防治疾病和特色方法

1.名医说: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结合防病治病等谈养生保健。

2. 问健康:时下最关注的健康问题或读者提及最多的问题,请各权威医生进行解答。

3.慢病有方:中医防治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和方法。

4.自我把脉:介绍自我诊断的技巧、方法等。

5.我的一招:介绍防治疾病的真验方、真方法。

6.两性健康:介绍男科、妇科常见病的健康问题及房事保健等。

7.父母心:父母学习育儿经。

8.颐年课堂:老年保健的课堂。

三、大健康:面向中医健康产业从业者,交流大健康行业发展经验

1.健康产经:健康养老养生相关产业的行业分析、解读趋势,产业新知商机等。

2.生态旅游:围绕中医养生旅游谈各地特色。

3.医馆:全国各类有特色、好口碑、知名度高的医馆、会所等。

4.读书时光:各类中医药养生保健好书推荐及书评。

5.点墨轩:和中医养生有关的散文、随笔,琴棋书画、闻香品茗等内容。

6.特色疗法:介绍有中医特色的各种外治法。

7.小刀测评:养生保健软件、产品的使用比较。

8.信息:中医养生类会议、活动、招聘等。

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

中医夏季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一定遵循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跟治洪水一样。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夏季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三要点 1、饮食调养升阳气 春天天气慢慢的变热了。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阳气。可以吃一些桂圆、大枣什么的。切记不要多吃凉食。平时也可以多喝金银花泡的茶。 饮食推荐 (1)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 韭菜可以壮阳还可以通大便,具有“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的作用,其对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有较好的功效。韭菜温而益人,以初春二月的韭菜最好。一周吃一两次即可。阴虚肝火旺者可以上午吃韭菜,这是因为早上升阳,晚上应滋阴,如果晚上吃了温补升阳的韭菜,容易让本来就阴虚的人夜间烦躁。 (2)炒蒜苗、大蒜汁入菜 大蒜特别适合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食用。它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预防糖尿病。 2、做好“内外”保暖很重要 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裤子和袜子不可过早减少,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具体我们该怎么做才对呢?现在正值春夏交替的时节。平日里,我们可以多穿点,并多做运动。等到夏天来临的时候,切记勿贪凉,应该减少吹空调的时间。少吃点冷饮,每天让自己流点汗。 3、睡眠好:养生先养肝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夏季养生小常识 1、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多吃温补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肉等。 2、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3、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4、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房事养生: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