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调理血气的好季节,健脾护肝的小妙招要坚持做 文/爱问360 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 养生 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经过一个冬季的休 养生 息,人的五脏六腑难免处于虚浮的状态,在运转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尤其是肝脏功能,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在春季开始时,做到以下这些事情,对健脾、养护肝脏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更为关键的是,能使人体变得更轻盈和 健康 。 【春季养肝的最佳效果】 1、双眼更清爽 肝脏的最大功能,是将身体的垃圾毒素排出体外,而肝脏正常运转状态,双目相对是比较清澈、有神的。 尤其是在春季,各种眼干、眼涩、酸痛的症状也会找上门来,如果在春季能适当地给予肝脏养护,也能达到醒目的效果,这也是在春季养肝不可忽视的好处之一。 2、对脾胃有好处 春季养护肝脏、健脾胃,是最佳时节。 尤其是在初春时节,肝气相对是比较旺盛的,肝气一旦出现虚火旺盛的情况,也会出现脾虚的症状。 不仅会不思饮食,甚至还会诱发其他的疾病,在春季养护肝脏,能使脾胃的功能保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才能使身体的循环更顺畅,这也是在春季提倡养肝的关键原因之一。 3、可以调理血气 春季,是调理气血的最佳时间,而血液的循环和储藏,都是在肝脏功能完成的,由此可以显示:肝脏功能的重要性,春季养肝刻不容缓,是坚决不能忽视的重要行为。 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在春季将肝脏调理得活力充足的状态,不仅能改善面色暗沉、无光的皮肤问题,也能使身体处于更 健康 的状态,减少生病的概率。 4、滋养五脏六腑 春季也是滋养五脏六腑的关键时间,养护肝脏,能使人体的血液变得更加充足,在运转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有利,不仅能改善春困秋乏的情况,更为关键的是,对睡眠的质量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如果在春季想要使肝脏的功能更稳定,以下这些养护肝脏的小妙招,一定能给你带来强大的助力。 【春季养肝的小妙招】 1、适当食用蒲公英 在春季养护肝脏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用一些蒲公英,用蒲公英泡水即可。 虽然味道有些微苦,回味有些微甜,能达到去火消炎和清热解毒的目的,尤其是在春季,经常性地食用蒲公英,对身体的好处是极大的。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野外挖些蒲公英的嫩茎,将其洗干净直接生吃,对肝脏的养护功能和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2、适当吃鸭血 鸭血,作为很多人吃火锅时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在春季吃,对身体和肝脏的养护作用是非常大的。 不仅能改善肝脏血气不足的情况,同时对贫血的治疗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效,在春季多吃一些鸭血,能达到梳理肝气的作用,能使肝脏在运转时阻力更小。 3、适当吃草莓 草莓,作为春季特有的水果之一,对肝脏的养护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尤其是叶酸和胡萝卜素,能起到养肝明目的效果,使身体中的维生素a含量逐渐提升,不仅能养肝,同时其中的膳食纤维增加肠胃的蠕动速度,使身体的运转保持更快速和强健的状态,对身体的益处是非常多的,在春季多食用一些,好处也是不可忽视的。 4、保持稳定的睡眠和作息 对想要在春季养护肝脏功能的人而言,一定要保持稳定的作息,这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 春季,是阳气逐渐上升的时节,最好在每天夜晚11点之前入睡,身体中的阳气才能逐渐被补充,能极大程度上避免春困情景的出现,使人体保持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对肝脏给予更好的养护。 5、保持愉悦的心情 对春季想要养护肝脏的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使情绪保持更稳定的状态,并且要保持适当的运动,使身体的内循环保持在更 健康 的状态,舒缓肝脏、气血郁滞不畅的情况,从而能达到降低肝脏压力的功效,守护好肝脏的正常运转。 参考资料: 1、《春季养肝正当时!提醒:多吃4样东西,做好4件事,保护好人 健康 》 2、《养肝的最佳时节到了,一定要注意这些事情,对身体好处很多》 3、《春季养好肝,这些好处看得见》

春季养生刻不容缓

中医养生之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万物都开始生发,都显得有生气,欣欣向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头发应披散着,衣服也应该宽松,缓步而行,心情保持愉快,心胸开阔,应该有理想志愿自然发生。不要行杀伐之事,多奖励少惩罚,多施与少敛夺,这才是春季 养生 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就会肝脏受损,到了夏季就会引发寒性病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季的营养不足。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于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 养生 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此为五行理论中的木不能生火。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而出现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症状。肝木与脾土的关系不难理解,荒山野岭如果没种上树木,土壤看起来就很板结,没有活力。而种上树木的山野,土壤经过树木根部疏泄,就会变得疏通有活气。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就可想到人体脾土郁滞板结,肥胖,或食积,或脂肪瘤,各类硬结包块,都可以看成是土壤板结郁滞,其根源就是肝木不疏脾土,所以春季还是调养脾胃的好时节,脾胃虚弱者,应该在春季生发之时疏解肝木,使肝气条达,间接达到健脾的功用。春季万物复苏,人也应该效法自然。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1,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在庭院里缓缓散步,穿着应宽松,头发披散着,方便身体的阳气生发。适当户外运动,少量出汗。2,保持心情愉快,多奖励少惩罚,多包容少批评,多施与少掠夺,多放生少杀生。对人对己都应该这样。3,春季是一年之始,应该制定一年的工作生活计划,需要达成的目标,这就是所说的立志。4,春生夏长,这是自然规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对肝脏有影响,因为肝脏属木,也是人身上的生发器官,肝脏喜舒展,不喜欢压制。春天生发不好,夏天生长的营养就不够,夏天就容易生寒症。5,饮食方面以平补,清补。多食嫩韭菜、香椿芽,有助于生发阳气。春夏养阳,多食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蘑菇,少吃反季节蔬菜。食甘温,以养脾气,不宜吃大热大补的肉类,羊肉、狗肉、辣椒等。

春季养生倒春寒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程波敏 “雨水”过后,春雨绵绵 初春乍暖还寒 近几天深圳气温骤降 成功加入了“速冻”群聊 初春如何 养生 ? 中医专家表示 做好这几点,让你更 健康 ! 冬天刚过,春寒乍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早晚温差较大,尤其在岭南地区,常常寒中夹湿。湿寒之邪最易侵犯人体脏腑与关节,导致感冒、哮喘、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汪栋材教授在穿衣上要尤其注意保暖,减衣不能太快,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特点。 从中医 养生 的角度来讲,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是传统的 养生 之道。春捂也要“捂”的恰到好处,捂的重点在于 头、背、腹、膝、足 。 01 头: 头部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的头部。年老体弱者可戴帽子保暖,洗发洗澡后应立即擦干,不能当风直吹; 02 背: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03 腹: 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女性更应注意腹部及下半身保暖,避免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04 膝: 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多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05 足: “寒从脚起”,足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且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经常搓脚、泡脚可增强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经过春节假期的休整后,大家开始上班时好像不太适应,很容易引起疲乏,也就是常讲的“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汪栋材教授表示,从中医的角讲,是“天人合一”的表现,随着四季更替,阳气和阴气相互转换。因经过一个冬天以后,人的阳气需要慢慢要舒展,从而导致气血主要在四肢和体表运行,相对而言供应大脑的就少了,就会使人产生疲劳困乏的感觉。 汪栋材教授解释,《黄帝内经》里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主生发,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亦随之活跃,且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多发。当今面对新冠肺炎的传播,我们应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 健康 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注意环境卫生,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谓“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预防更为重要。 另外提醒大家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中医专家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建议 饮食、情志调节、起居 饮食 淮山、薏米、莲子、扁豆、茯苓等都有助于健脾化湿;香葱、香菜、枸杞叶、菠菜、橘子等应季蔬菜瓜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少酸多甘,宜多吃些甘味的食物。酸入肝经,多食酸易造成肝火过旺,伤及脾胃。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或辛甘发散的食物,可扶助阳气,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 春笋鲫鱼汤 健脾祛湿、理气升阳 原料: 鲜鲫鱼1条(约250g)、鲜春笋60g;小葱、生姜、料酒、植物油、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功效与适应人群: 本方具有 健脾祛湿、理气升阳 的作用。 适用于雨水前后的 养生 保健,亦适用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所致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排解不畅等症。 除了注意饮食 还可通过按揉穴位促进 健康 按足三里穴位 中医常按足三里穴位也可起到健脾祛湿、保健的作用。 定位:屈膝,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调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因此我们要做到心宽、心静,尤其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时有浮躁,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以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按太冲穴 中医常按太冲穴具有疏肝解郁、潜阳息风、理气调血的作用。 定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起居 春季 养生 应“夜卧早起”,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科室介绍 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设有 健康 信息采集区、 健康 状态检测与评估区、 健康 调养咨询诊区、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区、 健康 宣教区,拥有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经络检测仪、数字式红外热成像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精神压力分析仪、人体功能扫描仪(鹰演)、微循环检测仪、虹膜检测仪、 健康 管理一体机等中医 健康 检测与评估设备,可对人体 健康 状态进行全面检测系统评估。治未病医师针对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慢病人群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根据“中医体检报告”制定个性化 健康 管理方案和 养生 方案,在 健康 干预区开展艾灸、火疗、中药敷贴、定向透药、中药熏蒸、沐足、香薰、膏方、耳穴、刮痧、药罐、牵引、脉冲、通络等系列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中医“治未病”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全过程、全周期呵护您的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