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方剂有哪些
淡渗利湿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利水渗湿,是帮助我们人体去除湿气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服用这类药物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湿邪之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那么具体淡渗利湿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淡渗利湿是什么意思 淡渗利湿,即利水渗湿,祛湿治法之一,适用于水湿内盛所致的水肿、癃闭、泄泻等病症。指通过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淡渗利湿的食物有哪些 常见的淡渗利湿的食物主要有鲫鱼、鲍鱼、马齿苋、蜂蜜、扁豆、水芹、冬瓜等。这些食物可以适当的添加到每天的膳食中去。 淡渗利湿吃什么水果蔬菜 淡渗利湿大家可以吃多一些温热性的水果蔬菜,以为身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淡渗利湿的中药推荐 淡渗利湿的中药主要有苡仁、扁蓄、冬瓜皮、香加皮、滑石、车前子、瞿麦、地肤子、金钱草、猪苓、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等等。 淡渗利湿的药用方剂 1、生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白蔻仁6克,芦根20克,淡竹叶10克,茵陈10克,猪苓10克,块滑石20克,甘草5克,连翘10克,知母6克,藿香10克。水煎、温服。 2、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上五味,捣为散。 3、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淡渗利湿的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三类: 1.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泻泄、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肾经。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用于湿热黄疸证。 通过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几种,大家应该知道了如何淡渗利湿了。淡渗利湿主要针对的是小便不利等症状。大家不妨可以试一试上面介绍的这些中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可以起到很好的淡渗利湿的作用,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对身体是很有帮助的。
利水渗湿和化湿区别
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以芳香辟浊,化湿醒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叫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多入膀胱、脾、小肠经。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内湿症,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所致的脘腹痞满、口淡多涎、呕吐泛酸、大便溏泄、食少体倦、口腻发甜、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于湿痰壅滞,以及湿温、暑温、霍乱、痧胀等症,亦可适当选用,以化除湿浊。 芳香化湿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于伤阴耗气,故阴亏津伤,舌红口干及气虚乏力者均当慎用。此外芳香辛烈之品多含挥发油类,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
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三类:1. 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泻泄、痰饮等证。2. 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肾经。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3. 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用于湿热黄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