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时候,需要注重养生,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平时要注意保暖,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补充身体的营养,而且冬季保暖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平时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冬季保暖这些事项需要注意。
1、冬季保健养生的诀窍
一、冬天戴围巾,别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不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儿童、年轻的小伙还是漂亮的姑娘,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有防风御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风采。在戴围巾时,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实则于健康不利。因为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常洗涤,所以在围巾接触人的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很容易随呼吸进入体内,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零下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三、18℃,理想温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
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烦,令人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战,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等。
四、45%~60%RH,健康湿度
冬季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45%RH~60%RH被称为“健康湿度”。
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就会令人憋闷难耐;室内温度低时,湿度高于’80%RH,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增加寒冷感。
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干涩难受,会造成口干舌燥、咽喉疼痛。一般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少,风大,气候干燥,室内湿度也较低。特别是冬天烧炉子、暖气取暖,室内空气更是干燥,常常需在炉子上放置水壶,让壶内的水蒸腾,向室内排放蒸气,或向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为了更好地控制空气湿度,可选用加湿器。
五、天气寒,脚要暖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不调、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部受凉还会使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时必须重视对脚的保健。
冬季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气的隔热作用,增强保暖性。鞋底要适当厚,因为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的人,应穿带毛的高腰皮鞋或长筒皮靴。
常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性较好的棉鞋和棉线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
六、营造理想“衣服气候”
所谓“衣服气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温度大约在零摄氏度左右,而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
营造理想“衣服气候”的具体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减弱,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减。
七、勤开窗,常通风
寒凝大地,冷气袭人,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暧,不注意打开门窗通风,致使室内长期得不到新鲜空气。有些家庭甚至把煤炉也搬进了卧室,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炒菜,这种做法很不好。有资料显示,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能飘浮长达30余小时。人频频吸入带毒、带菌的空气后,很容易感染疾病。
从卫生角度来说,冬天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而且让阳光照进室内,还可以借紫外线杀菌。这对在密闭的会议室里开长会,并且吸烟的人又很多时,尤其重要。
具体办法是轮换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由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故宜将进风口置于低处,出风口置于稍高处。北边窗户高度应比南边窗户高度略低一些,这样有利于空气的对流交换。而对那些自然通风条件差的房间,可用电风扇机械通风。
八、不要蒙头睡觉
冷天,不少人因为怕冷,睡觉时头也缩进了被窝里这种蒙头睡觉的习惯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蒙头睡觉,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就变得混浊不堪。人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九、不要夜间憋尿
冬天夜长,有些人就寝后因怕冷而长时间憋尿,这样做对身体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种有毒代谢物质,尿液在体内积存时间过长,这些有毒物质对机体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并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经常憋尿,还可能导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女性。
膀胱与输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较弱,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骤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肾脏,长期如此则后果很严重。
十、性生活要节制
中医养生学特别强调,冬季要节制性生活,如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冬至后阳气始萌,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季节房事、护阴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里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亦说明了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很大作用。
2、冬季养生粥推荐
1、酸枣仁龙眼肉粥
将酸枣仁15克、龙眼肉15克切小粒,与粳米50克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成粥,加红糖5克拌匀,作晚餐服用。二药相配为粥,长期食用可使人容颜减皱,肌肤光滑。对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所致的面容萎黄失泽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适宜。老年人常食,有利于健康长寿。
2、酥油蜂蜜粳米粥
将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将熟时,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极好滋补品,以白羊酥为上乘。《本草纲目》记载:“益虚劳、润肌肤、泽脏腑、和血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消瘦、皮肤枯槁乃津伤血虚之症,阴虚损必发劳热,热则更加耗津,津液去,则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润肤丰肌,还可适宜于消渴、阴虚发热等症。
3、香甜美味八样粥
黑糯米100克,红豆、绿豆、薏仁、莲子、桂圆、百合、大枣各50克,红糖米酒各少许。红豆、绿豆、薏仁洗净后,加水浸泡一晚,将红豆、绿豆、薏仁煮、莲子先煮烂,再加黑米等洗煮成粥状。此粥香甜美味,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4、绿豆粳米粥
取绿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随量食用。
绿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经脉,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之功。粳米性凉,补脾益胃,与绿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润泽肌肤的效用。绿豆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血脂过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颇得裨益。
5、粳米胡桃粥
取胡桃5个取仁略捣,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红糖少许拌匀,早晚空腹食用。宋代《海上名方》中录:本粥通过补骨益肺健脾而使气血充盛,润燥生津,肌肤润泽,形体健美,乌须黑发。故常食此粥不仅有润肤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6、大米豆浆粥
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7、番薯粳米粥
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8、油麦燕麦粥
燕麦50克同适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燕麦又叫油麦、裸燕麦,性味甘平,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其补虚健脾营养价值很高。常食此粥,对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显着效果。
9、“小人参”平民粥
取胡萝卜100克洗净切小丁,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胡萝卜营养丰富,除含维生素b1、b2外,还含有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很快转化为维生素a,能润滑皮肤,防止皮肤老化。常食能减少头屑,而且可生发。该粥对防止面部皮肤干燥、老化,较为有效,也适宜于老人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冬季的这些养生事项大家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冬季防寒保暖是很重要的,以免抵抗力下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冬季可以常喝一些粥,喝粥可以让身体更暖和,而且这些粥也有不错的养生作用,平时的时候可以做粥吃,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哦!
春季五脏养生方法及注意事项
春季如何养生?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养生要点 一、起居规律 春天属木,肝属木。春天保养注意养肝。春天养生应该“夜卧早起”,就是要晚一些睡觉,早一点起床。春天到了,阳气开始复苏了,一天当中白天阳气来得比冬天要早,夜晚到得要晚一些,所以我们要早一点起床,晚一点睡觉。并且要到庭院里面散步,要“披头散发”,舒缓自己的身体。女孩子这个时候就不要把头发扎得紧紧的,要松开来。这样就会使得精神情志舒展、活泼,充满生机,完全和春天的舒张的气息相呼应。 春暖花开,过早地骤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加,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预防春温发生,适当“春捂”很必要。 春季起居提倡“早搓手、午晒背、晚泡脚”。早上起床后,按揉手指、搓搓手心,可辅助调养心肺、醒脑提升;天气较好的中午,到户外使头颈背部充分接受日晒;晚上睡前泡泡脚,可养护肾经、肝经。这三个养生方式中,尤其提倡中午晒背,一方面有利于阳气的补充,一方面对久坐办公室一族、老年人等体内钙质的补充、保护,以及钙质在骨骼中的利用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护肤美容 敏感性面板在春季时会常常发痒,严重的还会有红斑点的出现,对于那些花粉过敏者会更加严重,主要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毛孔也会随之张开,外界的粉尘以及花粉很容易进入我们毛孔,如果脸部清洗不干净就容易毛孔堵塞,还有可能出现毛囊炎,所以在春季首要任务是要把毛孔清洗干净。我告诉大家一种简单方面的毛孔清洗方法,打一脸盆沸腾水利用热水的水蒸气蒸面,这种方法比洗面奶清洁毛孔更加有效,清洁面部后可以使用具有控油效果的爽肤水。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面板的伤害是很强的,它能穿透面板表层袭击真皮层,这会导致面板中的胶原蛋白严重受创,面板变得松弛,提前出现皱纹,虽然在春节太阳没有夏天炎热,但是紫外线是很强的,如果在春季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在夏季你的脸部会出现明显的晒斑,所以在春天就要开始做好防晒。 在这多风的春节,保溼这是不能少的,很多女性在冬天的时候使用不少的保溼产品,可是到了春节却忽略了要继续做好保溼,在春季还是需要继续使用保溼的护肤产品,但是不能再像冬天那样使用油腻的护肤产品,应该重点倾向保溼清爽的产品。 三、饮食调养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饮水可增加回圈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四、养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季节更替期间,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春天应注意情致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阳春三月是万物始生的季节,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 五、运动养护 春季锻炼应注意少出汗,因为春季全身气血、经脉松弛,阳气极易发泄;出汗过多则会因体液消耗过多而损伤阳气。由于春季天气由冷向暖变化,当气温较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机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肌肉、关节等器官粘滞性强,锻炼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发生肌肉或韧带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事故。 春季晨练要选择合适的运动专案和合理的运动量。在晨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春季晨练要注意运动强度,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刚出汗为宜,锻炼结束时还应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如果患有感冒,不宜参加晨练,而应该多休息,待痊愈后再进行运动。只要能坚持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3次,或每天早晚2次,每次15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对身体有益。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春季穿短裙小心惹上妇科病 现在有些女性在春季气温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还穿着单薄的裙子,其实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天冷时比较耗损阳气,最需要注意养护生命活力。天气冷百保持热能量,也就是阳气,除了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贮存足够的能量。这时所有人都应该增加睡眠时间,减少运动,保护身体的能量和温暖,衣着单薄违背了春季养生的原则,下半身着凉直接导致女性宫寒,除了手脚冰凉,痛经外,还会造成 *** 淡薄,缺乏欲望。宫寒造成的淤血,导致白带增多, *** 内卫生环境下降,从而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此做好下半身的保暖工作,女性就可以避免许多妇科疾病。 中医常说暖宫孕子“,只要子宫、盆腔气血通了,炎症消除自然就怀上了。所以健康、幸孕”的小肚子都是暖暖、软软的。冷女人血行不畅,面部就会长斑,体内的能量不能润泽面板,面板就缺乏生气。 春季穿短裙易得关节炎 入春以来骨科门诊发现,现在年轻女孩女性多发膝关节炎,专家分析了这些女性患者病例,发现她们不少都喜欢穿短裙或热裤、不运动、饮食不均衡等。膝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致软骨丢失、破坏,伴有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反应的疾病,又称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 在寒风侵袭未受保护的膝盖,会使膝盖区域性经络风寒溼邪人侵,最伤关节,以往这种疾病还常常出现在有剧烈运动的运动员身上,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因为和运动绝缘“导致骨关节特别脆弱,再加上饮食不均衡,不能为关节提供足够的营养,人体的内环境变化就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医生特别提醒,女性朋友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过于寒冷可佩戴护膝***,不要穿短裙、短裤这样容易使膝关节受寒风侵袭,诱发膝关节炎。 三大关键部位重点防寒 对于腹部、脚部和肩膀这些关键部位,女人在天凉时要特别呵护,这样才能防止寒性病找上门来。 腹部:特别是有胃病史和结肠炎的人更要注意。上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导致腹绞痛和腹泻;而下腹部受凉则对女性的危害更大些,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特别是在经期,腹部更要时时保暖。 脚部: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若受冻,身体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机可乘“。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点,若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 肩膀:春冬转季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提醒患有肩周炎的人更要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看过春季养生要点的人会看:
养生功十二法口诀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如下:
1,预备势
站姿注意事项:
⑴两手叠于丹田,男、女均左手在里。
⑵口诀默念毕,将两手垂于体侧;眼平视前方。
坐姿注意事项:
⑴同“本式站姿注意事项⑴”。
⑵口诀默念毕,将两手落于伏兔穴之上;身体中正,顺项提顶;眼平视前方。2,第一式乾元启运
站姿注意事项:
⑴两臂内旋,两掌左右分撑时拇指须稍用力,以助于臂的旋转幅度。
⑵下蹲之深度因人而异,不宜强求一致。
⑶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3,第二式双鱼悬阁
站姿注意事项:
⑴此式第1、第2两拍,每拍宜吸、呼各1次,并宜做到深长徐缓。
⑵第2拍,身体旋转以腰为轴带动两掌。
⑶切脉时,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用指腹置于寸、关、尺部位(寸、关、尺三部指寸口而言。以掌后高骨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⑷呼吸不滞,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一致。
⑸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4,第三式老骥伏枥
站姿注意事项:
⑴同第二式“站姿注意事项⑴”。
⑵两掌握拳屈肘于胸前时,以中指端点抠劳宫。
⑶马步姿势之高低,因人而异,但勾手屈腕宜充分。
⑷默读(音sī)或以意识引导动作或意守太渊。
5,第四式纪昌贯虱(音shī)
站姿注意事项:
⑴做第1拍“两掌前推”时,宜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⑵做第2拍“身体左转”时,上体宜正直,脚跟侧蹬切勿拔起。
⑶做第3拍时,重心宜下沉;眼先环视左掌,当身体转正时,再兼视两掌。
⑷第4拍时,百会上领,沉肩垂肘带手下落,将气沉入丹田。
⑸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6,第五式躬身掸(dǎn)靴
站姿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⑵身体尽量舒展,幅度宜大,躬身掸靴时两腿伸直。但初学者和病患者应因人而异。
⑶身体直起宜缓慢进行,速度均匀。
⑷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此式时,须将头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