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

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3、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4、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寒与肾相应,最易消耗肾的阳气,阳气一伤,人就容易发生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夜尿频繁等症状,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养肾。多吃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

《荀子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也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如果君主逆“天”,不施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引发水、火、虫、旱、地震等灾害。在这里即可窥见其重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百度百科-四季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法

在中医的角度中不同的学硕家里面提出来的学说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我们最常听到的阴阳学说,我先学说以及一些关于四时,六时的论述。我们都知道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在四个不同的季节中,他会有许多的自然物质会分季节生长,然后在这四个不同的季节中。他说,表现的大自然的温度反馈也是不一样的。由于季节的变化,那么大自然的许多的生命力也会随他而改变,也就是在中医中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知道在春天的时候天气比较温柔,而夏天的时候,由于气温比较高,然后有可能也会出现一个中暑的现象,秋天的话,秋天落叶那么天气比较凉爽的,而冬天,由于大自然的环境都大幅度的降低,从而表现出一各行在不同的季节,就拿以前的文人墨客来说,他们都会对不同的季节做出不同的描述,不说春天的时候就是外祖父书,然后秋天的时候就是果实丰收,而冬天的时候描写的多为就是寂静的。 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则是更具体也是更简单的描述了一年四季的主要特点,在春天的时候,那么由于春天的外界气温以及我们肋部的一个环境都是非常的温和的,所以我们的气血会从内脏相似之处动,然后到了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所以我们的气血可能更多的会跑到我们的皮肤表层,就是我们常理解的表里中的表。 秋天的时候,由于气温开始降低,那么对于肺来讲,可能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器官,我们的气血就会从我们的表面向我们的内脏里面走形,有可能会在走形的过程中,由于气血不顺而引起咳嗽。在冬天的时候,万物都开始闭藏。在外部环境,大多数都是冰天雪地,从而我们人体的气血表象也就会大多积聚在我们的内脏里面,我们整个人体的生命健康都是依据大自然的天气,跟随着变化与大自然同生同根,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以此来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规律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冬季养生要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