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道家养生八段锦完整跟练版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希望身体更加健康的,如果是平时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运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的,而且对于这个八段锦,易筋经和太极拳哪一个健身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锻炼的方式才行。太极拳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长、匀、细,日渐扩大肺活量,奠定健康的根基。练太极拳要周身放松,全身运动,以意导动,气达四梢,内气运行无处不到。它不仅可使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循环疾病的防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电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却使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腺闭塞,皮肤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源于梁代,成于宋,盛于明清。八段锦的“八”字,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另寓深意厚。表示其功能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所谓“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绝美华贵,可以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健身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吧!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上部 亚健康与养生
一、睡
二、胖
三、呃
四、心
五、乳
六、胎
七、带
八、冷
九、障
十、萎
十一、痒
十二、疮
十三、鸣
十四、便
十五、腰
十六、烟
十七、筋
十八、津
十九、目
二十、躁
二十一、童
二十二、怒
二十三、尿
二十四、咳
二十五、昏
二十六、痣
二十七、狐臭
二十八、疙瘩
二十九、邪热
三十、风寒
三十一、风热
三十二、变蒸
三十三、无名热
三十四、遗尿
三十五、鼻血
三十六、口疮
三十七、积食
三十八、咳嗽
三十九、膨胀
四十、口臭
四十一、暑邪
四十二、玉容
四十三、护发
四十四、血压
四十五、颈项
四十六、天癸
四十七、青春期
四十八、绝经
四十九、养生方
五十、行立坐卧养生法
附 录一:亚健康问答
中部 性学与养生
一、人生的话题
二、永恒的爱
三、忠贞之爱
四、流芳之爱
五、情爱之爱
六、真爱境界
七、挚爱情诚
八、恋念笃爱
九、情爱法宝
十、当归传说
十一、湘妃竹泪
十二、情史流芳
十三、情的妙语
十四、一见钟情
十五、情爱纽带
十六、情诗寄爱
十七、相爱快慰
十八、情沸爱腾
十九、情变爱逝
二十、男女关系
二十一、男女之道
二十二、婚姻幸福
二十三、夫妻相欢
二十四、相敬相亲
二十五、夫妻共乐
二十六、鱼水之欢
二十七、夫妻之乐
二十八、夫妻之道
二十九、合气之道
三十、和悦之道
三十一、房事之道
三十二、阴阳之道
三十三、性度之道
三十四、交接之道
三十五、闺房修性
三十六、性命双修
三十七、爱命惜身
三十八、男女丰碑
三十九、性的妙语
四十、女性修身
四十一、颜容如玉
四十二、肌肤白皙
四十三、春季性养
四十四、四季之道
四十五、房事养生
四十六、固精壮气
四十七、固精壮阳
四十八、固精保神
四十九、性避妄泻
五十、房耗补损
五十一、求精不败
五十二、抑制早泻
五十三、玉茎乏力
五十四、重振雄风
五十五、纵欲害命
五十六、滑精梦遗
五十七、交合宜忌
五十八、女子性征
六十九、性饥渴
六十、性压抑
六十一、性淡漠
六十二、性冷感
六十三、微量元素
六十四、药乐床笫
六十五、酒的益弊
六十六、药膳得宜
六十七、婚姻习俗
六十八、情爱性事
六十九、性感官
七十、丹田精气
七十一、养阴血益胞宫
七十二、阴阳功
七十三、防衰老
七十四、性文化常识
七十五、阴阳相合
七十六、种子之法
七十七、养性益方
七十八、涩精固本
七十九、求嗣孕育
八十、婴儿饮食
八十一、女性美
八十二、养神为先
八十三、爱美之首
八十四、美在懿行
八十五、健康为美
八十六、形神相守
八十七、发肤容身
八十八、养颜抗衰
八十九、健康之本
九十、养颜益寿
九十一、道家养生
九十二、养生之道
九十三、养性修命
九十四、保健养天年
附 录二:答美国纽约谭秀医师
下部 风水与养生
一、堪舆
二、堪舆与义理
一、堪舆论
四、堪舆与科学
五、风水
六、风水学
七、风水术
八、风水水口
九、风水与水的关系
十、风水四要诀
十一、风水与青、白、朱、玄
十二、风水十二宜
十一、风水十二忌
十四、风水与环境
十五、风水之近形远势
十六、风水与宅院
十七、风水与房屋宜忌
十八、风水与房舍
二九、风水房舍宜忌
二十、房舍风水与养生
二十一、风水气势
二十二、风水与时令
二十三、风水与节令
二十四、风水与年岁
二十五、风水与九、七
二十六、风水与花卉
二十七、风水与宅名
二十八、风水与字的笔画
二十九、风水中的龙脉
三十、风水拾零
三十一、办公楼风水
三十二、葬地风水
三十三、丧葬风水
三十四、相阴阳风水
三十五、太岁吉、凶
三十六、择地与建房
三十七、天干地支
三十八、干支、五行与生肖
三十九、生肖与地支
四十、生肖与居室
四十一、生肖宜忌
四十二、生肖与血型
四十三、六十花甲子与六十岁的五行所属
四十四、人与八卦五行的关系
四十五、八卦与人体健康
四十六、八卦与季节养生
四十七、九九歌
四十八、节气饮食宜忌
四十九、八节令习俗的健康饮食
五十、民族传统十大节日
五十上、房地产开发与风水
五十二、环境风水与地震
五十三、庙宇风水
附 录三:答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杜教授
附 录四:五十二个疑难杂症医案
特别赠送:玄鹤子《虎年运程》大讲解
……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