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瘀血体质的人非常多,看了很多的舌象,发现很多人都有瘀血,令人难以置信。我觉得这与当地的饮食、气候等等原因有关,所以可以断定,瘀血是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最大的因素之一。 对于瘀血的症状,舌象: 1、舌边和舌尖有瘀斑瘀点; 2、舌下静脉又黑又粗,向四周怒张; 3、舌尖向一侧歪; 4、舌质颜色青紫。 体内有淤血,是怎么表现的? 1、瘀血发热 当身体有瘀血的时候,气血运行出现障碍,则身体会有各种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发热。这种发热,分为很多种。 第一种是全身发热,就是发烧,有的是在急性病的发作中,出现高热,此时如果发现有其他的瘀血指征,则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同时根据体质来配合其他方法,比如凉血透热等等。 还有就是全身的低热,这样的患者还是很多的,长期发低烧,西医检测不出来问题,但是就是低烧。这种情况,病因很多,其中瘀血的情况也要考虑,是因为气血阻滞,正气郁遏,故而发热,用到活血化瘀法起效的比例很高。 清代的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写血府逐瘀汤的时候,就描述过一种瘀血导致的疾病,叫「 ”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还有一种发热,是周期性的发热,有的是特定的午后发热,有的是凌晨发热,这种发热,原因很多,有的是阴虚有热,有的是湿热蕴结,其中还有一部分,就是瘀血了。 2、异常出汗 这是和上面的一个原因的,气血拥堵了,就如同河流,比如说在某个河段堵住了,那么这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各种症状,比如出汗,这就像被堵的河水溢出河床一样,中医认为血汗同源,两者会互相影响的。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症状里描述: 「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3、胀满 瘀血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容易出现胀满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血瘀阻滞,阻碍气机,气机痞塞不畅。在上焦,见「 ”病人胸满”,在中焦见「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这都是张仲景的描述,验之临床,确实如此。上海著名已故中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描述的是:「 ”就是讲这个病人自己讲肚子胀啊肚子满,但是你去按按他的肚子,看看他的肚子一点都不大,但是他自己觉的胀,这是瘀血,这叫腹胀。” 除了这种虚性的腹胀,实证也是有的,比如瘀血凝结,形成结块,一旦有了结块,除了患者感觉胀满,按上去也会找到结块。王清任说: 「 ”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竖血管凝结,则成竖条;横血管凝结,则成横条;横竖血管皆凝结,必接连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块。” 4、皮肤瘙痒 瘀血堵塞血脉通道,尤其是细微的络脉,因此会引起皮肤的很多问题,比如皮肤干燥,皮肤起皮。 有人说皮肤起皮,不是血虚引起的吗?是的,血虚会引起皮肤干燥,血虚生风。瘀血堵塞局部通道,同样可以造成局部的缺血,也就是局部血虚,因此皮肤也会出现干燥的情况。 同样,由于瘀血的存在,皮肤局部络脉通行受阻,因此会出现各种毒素废物等代谢产物排除障碍,营养运送困难,会不断积累,出现各种瘙痒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则效果非常好。 5、麻木、板滞 一般大家知道的,基本都是瘀血会导致疼痛,这叫「 ”不通则痛”,但是我告诉您,这种痛的时候,还是您正气比较充足的时候,气血在冲击瘀血的地方,所以会觉得疼痛。 当一个人气血不足的时候,局部有瘀血,则也不会感到疼痛,相反会感觉麻木,肢体运动不舒畅,有板滞的感觉。这是正气已经不足了。 这种麻木,以前最多见的就是老人,现在年轻人也多了,都是正气不足,长期得不到休养导致的。 6、失眠、多梦 其实,失眠多梦的原因很多,肝气不舒是最主要的,其次失眠的有血虚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瘀血导致的失眠多梦。 为何瘀血会导致失眠、多梦呢?是夜里血归于肝,需要在宁静的状态下得以休养补充,涵养阳气。 可是,如果有瘀血存在,血液该回收休息的回不来,该派出去值夜班的,却被堵在路上,平时很快就能循行一圈,现在因为瘀堵则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走回来。你看,这是不是比平时更辛苦呢?在这种辛苦的状态下,我们的睡眠怎么能好呢? 瘀血这个原因引起的失眠多梦,我们要心中有数,在调理失眠的时候,一般先考虑养血,或者疏肝解郁,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瘀血了,我们要随时想到,看看是否需要活血化瘀调理。 在调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来调理,可以适当在方子里加点黄连、石菖蒲、远志等药物。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活血化瘀后身体反应寒气
寒气重,是阳虚寒侵所致,血热则是阳气妄行于血分的表现
严格的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
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并了解寒气排出的症状。
如感冒,感冒的症状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这种情况的人要想排除体内的寒气,只有先养足血气,通过日常保养(经络锻炼以及改善生活习惯)来调养自已,血气得到提升后,才有可能将体内的寒气排出。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寒气?
很多女性一到冬季,
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这算不算体内寒气重呢?
专家表示,体内有寒气的人脸色容易不好,过于苍白或者过于暗沉都是体内有湿寒的表现。
人们流的汗都是热的,如果你流的汗是凉的,那么也说明体内有寒,经常莫名其妙感到腹痛、腹泻,手脚常年冰凉也是寒气重的反应。
体内寒气重的症状有很多,上面提到的几个表现只能辅助大家判断自己是否带有湿寒,想要更加了解自己体内的寒气重不重,还是建议大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那么体内寒气重应该如何祛寒呢?
1、生姜能祛寒
大家都知道,生姜能有效预防寒气入侵身体,所以体内有寒气的人不如在生活中多吃一点生姜来祛寒,建议朋友们可以用生姜煮成生姜水饮用,坚持每天喝一杯就能看到效果。
2、泡脚能祛寒
秋冬时节很多人会选择泡脚来养生,那么泡脚是否也有祛寒的功能呢?专家表示,用热水泡脚确实有祛寒的效果,如果在热水里加一点对症的中药还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3、按摩能祛寒
按摩可以起到排汗的作用,从而达到排出体内寒气的效果,而且按摩还能疏通人体内部气血不通畅的经脉,所以当我们感到体内有寒气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来调理身体。
体内有寒气吃什么食物好呢?
乌鸡汤
材料:乌鸡、枸杞、高良姜、陈皮、红枣、大葱、料酒。
做法:乌鸡洗净之后切块,先用沸水焯一遍备用;大葱切段,陈皮与高良姜用纱布包成药包备用;锅里加清水把药包跟乌鸡块先放进去煮沸,然后加料酒、葱段、枸杞、红枣炖熟即可食用。
羊肉汤
材料:生姜、羊骨(羊排)、枸杞、山药。
材料:生姜切片备用;山药去皮之后滚刀块,羊排切成块与生姜片、山药、枸杞一起放进锅中,大火煮开之后用小火炖熟。
红豆粥
材料:红豆、大米。
做法:红豆提前洗净,用清水泡发;大米洗净备用,泡发的红豆先用清水煮开,然后加进大米煮熟即可食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糖或者盐调味)
女人活血化瘀后身体反应
,要谨防气滞血瘀、预防衰老。 久坐不动易致气滞血瘀久坐不动会压迫位于臀部和大腿部的膀胱经,造成膀胱经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膀胱功能失常,而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这样就会引发肾功能异常,所谓久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办公室久坐族常常要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精神压力很大,而情绪的波动会造成紊乱,进一步加剧气血失调。气滞血瘀又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说法。很多姐妹都有或轻或重的妇科
病,多半也都是由气血瘀滞造成的。更为可怕的是,久坐不动可能还会导致不孕,一些不爱运动的懒姐妹在上班、吃饭、开车的时候常常一坐不起,一天中有七八个小时都保持一成不变的坐姿,这样会导致下腹腔包括盆腔在内等器官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卵巢供血不足而缺氧,或者气滞血瘀使输卵管不通;更有因为久坐以及体质上的原因,使子宫内膜组织由于气血瘀堵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这些都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卵巢一旦出了状况,女人的青春和美丽也就快走到尽头了,水桶腰、黄褐斑、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脱发、头发的光泽减退、颈椎病、风湿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这些都是卵巢衰退惹的祸。建议:每天最好都要安排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果你喜欢看电视、用电脑或是打麻将,那么建议你每隔一个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伸展一下四肢。或者多敲打敲打双腿内侧的脾经、胃经和肝经,尤其是大腿根部一定要多敲!后背也要多敲,后背膀胱经是人体的排毒通道,经常敲一敲,有利于身体的排毒。调理血瘀体质有一个四字真经:活血化瘀。1、可以帮助活血化瘀的食物: 宜吃: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莲藕、洋葱、蘑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猪心、菠萝、橘仁、山楂、菱角、余甘子、刺梨等等。肉类煲汤亦可以多吃。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忌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不宜多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2、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3、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4、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