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性格特征、对季节的适应能力等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类型再比类于古代乐谱,分角、徽、宫、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 2.阴阳太少分类 这种体质分类,是根据人体的阴阳多少,并结合体态、性格特征进行分类的。《灵枢·通天》认为,人体阴阳有盛阴、多阴少阳、多阳少阴、盛阳、阴阳和平之分,从而将人体分为太阴之人,为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类。 3.现代中医临床九种体质分类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临床角度提出中医九种体质分型,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见前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及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及其调养) 4.八卦体质类型 八卦的象与数是密不可分的,实为一体。象数作为易学最古老的语言,用以说明宇宙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是丰富的宇宙信息的载体。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如,乾卦人就要凉润养生,而坤卦人就要注意风温养生以应对脾湿,尤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开窗以便让湿气从房间离跑出去;离卦人则要低温养生,离卦是阳火、阳热,热就容易伤阴,导致阴虚,所以在冬天进行养生的时候离火之人就要注意节能。掌握八卦体质类型,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医养生九种体质特征
下面来介绍一下,在中医上所说的九种体质和存在的健康问题
一、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一般产生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体质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医体质养生状态。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存在的健康问题:患病几率很少
二、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虚性体质。阳虚体质以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气虚体质也有阳虚体质的这些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虚体质的人相对五脏来说,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弱。
存在的健康问题:平时体质虚弱,易患感冒;或发病后因抗病能力弱而难以痊愈;易患内脏下垂
三、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
存在的健康问题:发病多为寒证,易患泄泻、阳痿等
四、阴虚体质
常见表现: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干,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忧思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存在的健康问题: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易患咳嗽、糖尿病、闭经发热等
五、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的体质,常表现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
存在的健康问题: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六、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
存在的健康问题: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七、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存在的健康问题:易患疮疖、 黄疸、火热等病证
八、气郁体质
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存在的健康问题: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九、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特"指的是什么?就是特殊禀赋。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
存在的健康问题:凡遗传性疾病者,多表现 为亲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时即有缺陷;若 为过敏体质,易出现药物过敏、花粉症、哮 喘等过敏性疾病
寒湿体质秋季养生
摘要: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风湿病的病因,与风寒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平时注意防范风寒、潮湿的入侵非常重要,尤其是当身体虚弱的时候更应注意。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风湿病患者日常有哪些保健方法呢?风湿病各季节怎么养生?一、春季保健
1、退换棉衣宜迟不宜早,宜徐不宜骤,不要因为天气突然变暖,中午气温升高,为了一时轻松,随意减换衣物。
2、定时收听天气预报,若天气变化要高度重视,注意饮食起居,调宜于风寒波动之先。
3、平常注意全身性防护并对所患肢体关节应特殊照顾,加强保暖,外出必备手套衣物,以防不测之寒。
4、注意休息,以免疲劳过度,抵抗力下降,连续反复出现外感。
5、一旦发现外感,必须静卧休息,不得勉强劳作。
6、病情稳定期要重视锻炼,以增强体质,恢复身体机能。
7、春天,人体机能开始旺盛,锻炼动以养阳、安卧静以养阴,节制性欲,不要作劳,有益肝肾,以壮筋骨。
8、食补胜于药补,每日服食适量鸽子汤或鸡、鱼、羊、骨头汤,以温养脏腑气血。
二、夏季保健
1、注意忌口
风湿病患者应该禁忌生冷食物,如冰镇啤酒、冰激凌等,避免寒冷诱发疾病
2、防暑湿
风湿病患者在夏季要注意防暑湿,适当吃米仁、扁豆、木瓜、佩兰、藿香等食物。
3、忌冷水洗澡
不要过长时间接触冷水,很多人在夏季用冷水洗澡,但是风湿病患者应该避免这种情况,也不要长时间接触冷水,因为长时间冷水浸泡会致使寒湿侵入身体,诱发风湿病,或者使病情加重。
4、少开空调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长时间使用空调,导致风湿病复发。患者夏季要注意关节的保暖,不要长时间开空调,以免风寒侵入身体,加重病情。
5、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游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尤其是夏季,天气比较热,游泳在锻炼身体的还可以降温。风湿病患者游泳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在岸边休息片刻,避免寒湿引发风湿病。
三、秋季保健
1、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首先大家应该清楚一点,类风湿病关节炎的发病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有部分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到一定的刺激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症状而诱发本病的。
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不间断波动又往往使病情恶化。这些都暗示着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密切的影响。在平时的生活常常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相当重要的。
2、注意劳逸结合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注意:饮食有节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处于疾病的恢复阶段,往往由于重体力活脑力的劳动而产生过度劳累而重新加重病情或诱使病情再次复发,所以要讲究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控制。
3、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有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炎症的期间引发的。这是由于人体自身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相当重要的。
4、合理用药
常年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痛的折磨,使患者对此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整天垂头丧气,感觉什么药物都起不了作用,也对治疗不抱什么希望,更有甚者,对类风湿不理不睬,居然让类风湿听之任之,于是在晚期将会导致瘫痪和残疾,而遗憾终身。其实患者大可不必这么沮丧和无助,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相信总有一天一定可以战胜病魔。
四、冬季保健
1、饮食清淡为主少铁多硫
风湿骨病患者应清淡饮食,过酸、过咸的食物,如花生、白酒、白糖要尽量避免。因为如果患者摄入过多酸性离子,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就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加重风湿骨病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加重患者症状。
风湿骨病患者尤其不宜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如血豆腐、海带、动物肝脏等,同时也要少吃茄属类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因为这些蔬菜含有生物碱,会使关节炎症加重。这也意味着,有吸烟习惯的风湿骨病患者要把戒烟放在康复的首要步骤。而含硫的食物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与重建,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所以风湿骨痛患者要多食富含硫的食物,如鸡蛋、芦笋、洋葱等食物。
2、避免风寒湿邪刺激
专家认为,风湿骨病患者冬季护理,要注意避免刺激,防止受寒、淋雨、受潮。冬季寒冷潮湿,要特别注意关节处的保暖,以及对软骨关节的保护。冬季关节疼痛时,可以试试热水浴来减轻疼痛。
风湿骨病患者在日常行为中应避免久坐久站,如果需要长时间久坐,在坐的时候,腰要挺直,每小时起身活动两三分钟,舒展筋骨。而久站则应注意姿势,且应适度活动。走路不要走太久,要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歪头。最好每半小时就放松颈部肌肉,缓解一下颈部肌肉疲劳。风湿骨病患者要避免弯腰提重物,必要时先蹲下再提物品。因为弯腰这个动作对脊椎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应养成屈膝下蹲的习惯,以减少脊椎的负担。
3、多做有氧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