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是个工具,其中有许多秘密。引气归元法是道家养生秘藉之一。是祛病强身之有效功法。由北辰子所秘传。今录于此,以供效验。一、功法基础 宁心静气,明德生慧。择福地,择吉时,择净土,避风噪,无危险,无乱人。唯内外清静,方可习练。二、功法 1.生发元气。元气为混沌状态,位于心窝处。本自生发,也可以意念生发。至达者,无欲无为,全身放松,自然生发。俗世人欲念杂乱,为害甚多,障元不通,百病生而元气滞,故以意念抚生元气,以恢复其始。 2.功法(坐功,忌卧功): (1)端坐椅子前面三分之一处,头若悬,后背直,两脚与肩同,手放膝盖处。左手中指指尖位于下丹田,右手中指指尖位于心窝处。心窝于下丹田正好是一掌距离。一只手的大拇指尖与中指指尖距离。初练时,可只放右手在心窝处,以指示生热位置,以免偏差。指尖可不时轻触,以提醒混沌位置。 (2)吸气至两肺,软呼气至心窝处,直到有明显热感。反复练习后,将手移开,自然意在心窝。此阶段需1一3月功,也有1-3年的,因人而异。不可急躁。气感不强,引气无力。直到热感明显。 (3)意念引气至下丹田。初时可用右手指尖轻划至下丹田处。气从前腹行,勿从后背下行。反复练习后,待有了明显气行感,将手移开,自然引气下行。 (4)至此功成。久练则通周天,有各种感应,皆属自然现象,不可胡思乱想。万不可再向身体其它部分以意引气,任其自然。这是恢复人体先天发动机的方法,别无它法。此法为治本之术。久练百病全无。 (5)周天通后,只意守下丹田,不必引气。 (6)练气三年至五年,则不必以意导气,不必意守。无意无守以归于本。此为大功告成。 (7)坐功与上相仿。与桩功合练,效果更好。

道家养生归元功

道家养生八段锦完整跟练版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希望身体更加健康的,如果是平时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运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的,而且对于这个八段锦,易筋经和太极拳哪一个健身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锻炼的方式才行。太极拳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长、匀、细,日渐扩大肺活量,奠定健康的根基。练太极拳要周身放松,全身运动,以意导动,气达四梢,内气运行无处不到。它不仅可使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循环疾病的防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电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却使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腺闭塞,皮肤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源于梁代,成于宋,盛于明清。八段锦的“八”字,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另寓深意厚。表示其功能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所谓“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绝美华贵,可以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健身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吧!

道家养生的十大秘诀

道家养生 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顺应自然,净化虚无。意思是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少一些生的欲望,追求心灵的纯洁。 1. 随性 道家养生 的根本目的是去除一切干扰生命活动的外在因素,寻求身心的解脱。崇尚自然成为 道家养生 的基本原则。从道家的观点来看,以自然规律的变化为规律,摒弃人为的理性因素,采取自然的行为养生,可以养生延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天地之理。人的初始状态是最接近自然的,所以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作为“简单”“真实”的理想标准,养生的最高标准就是回归状态婴儿。庄子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脱离一切人为的刻意追求 道家养生 ,认为“无为”、“无我”、“自在”是养生的根本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2.安静的虚无 老子主张“见质朴守质朴,少私寡欲”,拒绝人的一切欲望和外物带来的诱惑。并“空其心,强其腹,弱其意,强其骨”,以无为、空虚、自保来拒绝干扰,从而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以虚养身”——即庄子的养生之法:“补心”、“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而以心无知……”《庄子·养生子》说:“遵从郡守之意,保其性命,保其寿,保其亲,保其长。一整年。” 如果从养生的角度看道家文化 道家养生 ,则是对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索和生动总结。道教更追求的是如何解脱生命的本质,获得心灵的平静。它更注重精神的超脱和人格的独立,对生活自由的向往是其最高境界。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