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涉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有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

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

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引导锻炼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内容

1、定义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2、主要内容一、广播操(时间15分钟)师生随着音乐轻轻的走出教室下课,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操场,随音乐整队列做广播操。负责:各班带队老师(第一节上课教师)二、课间操自由活动(时间10分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队列训练、健身操排练等。负责:班主任及体育教师、音乐组教师。三、游戏活动(时间20分钟)以年段为单位,成立游戏活动中心,在学生午间进校后自由开展活动。一至三年级在周三课间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生游戏;四至六年级周四在课间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教学生游戏 负责:各年段游戏中心成员、班主任;监督:各岗位值日教师四、自由活动时间(时间10—2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在下午第三节下课后到操场自由活动,可以跳皮筋、打球、跑步、快乐体育公园活动等。监督:操场及一楼岗位值日教师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体育课时,严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北方地区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促进计划提出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广大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计划还提出要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实现体育课时切实保障,每天锻炼1小时严格落实,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25%以上。要实现青少年体育组织类型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300家,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1.2万家,每两万名青少年拥有一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1.5万所。青少年体育组织覆盖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和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这份计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积极开展校外青少年足球赛事活动和人才选拔与培养;要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积极开展青少年冰雪健身项目,北方地区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鼓励南方地区城市中小学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合作,开展冰雪体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