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 中,以女子为主要练习者的峨眉派武术风格别具一格,峨眉派武术门的民间故事更是流传广泛。养生之道为您介绍峨眉派武术门的武术风格和招数,看看吧。 什么是峨眉派武术? 无欲则刚少林宗,专致气柔武当功。三足鼎立平秋色,沉脆刚柔峨眉风。峨眉派武术与少林派、武当派武术是中国武林三大名宗。 峨眉派武术的产生是峨眉派前辈大师将佛家北少林总拳龙、虎、豹、蛇、鹤五大形,揉合道家以阴阳太极为主的内涵,以武入道,即以武功修炼为外丹,进而修养内丹逐级提高,再辅以密宗心法,独创峨眉招数,功法精华而自成一家,成为融合中国武学精髓而具内外兼修,心武同炼的峨眉派武功。 峨眉派武术在明末清初前,属道家正统,遵清静无为作风,到清代初年,峨眉山僧、道并存,遂成佛道一家的僧、道武术——峨眉派武术。 峨眉派武术门 1、僧门 “僧”或“申”、“狲”。一说申属猴,一说狲以猿相造型,取猴肩臂灵活之意。更为普通的说法是:因峨眉山为佛教圣地故为僧门。僧门的特点是拳、掌、肘、腿并用,左右出击,咄咄逼人,架式以前虚后实的含机桩式为主。含机,即等待时机攻击对方之意。僧门流传于川西、川南一带,拳术套路有火龙拳、练步拳、大连环拳、虎豹拳、六通拳等,其中火龙拳为僧门的典型套路。 2、化门 化门亦称蚕闭门,蚕即行拳时如吞之吐丝,连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名称以源,在于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 化门的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却以柔化、小巧为主,多用手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种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是: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 化门中的典型套路是三十六闭手,三十六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天罡星三十六),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此外尚有二十四贴身靠、大连拳、八化拳、白虎鞭、抱月双刀、七星拜月等。 3、赵门 此门技击借鉴于少林派,突出了赵太祖拳术的风格,故名“赵门”。整个风格翻腾跳跃,舒展大方。和南派“踢不过膝”的技击风格迥然不同。但赵门无旋风脚,只有单腿横击。此门以高桩为主。 赵门流行于川南一带。拳种有梅花肘、黑虎拳、奇门拳等,器械有勾镰、双刀等。梅花肘的歌诀是:风动如雷吼,意动似刚剑,心动如火焰,步动如泰山,拳动如反弓,反弓打死虎,此拳名和地,峨眉梅花肘。 4、岳门 传说为岳飞所授,但无史料可证。其特点是矮桩,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之说,出手时,力量较重,强调靠身打法,多利用五峰六肘之力面对面迎战对手。其步法突出弓箭步,即左腿上前半步,屈曲如弓,右腿伸直如箭,变成弓箭裆,此时两腿都有实劲了。 岳门流传于川东、川南一带,拳种有金锁手拳、岳家拳、十二连拳、游禽拳、白猿望桃、九滚十八跌等,器械多使棍,并以实地对练为主。颇具实战的价值。 5、杜门 杜门源说纷纭,一说“杜”者杜绝也,有阻止敌人进攻之意。技击特点是少用拳、多用掌,封锁严密,善使柔劲。一说“杜”者死拼也,三国时,诸葛亮巧布八阵图中即“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也有人认为:杜门功夫系江西武术名手杜观印于清乾隆时入川传授,杜观印擅长擒拿术,故此门攻防技击突出。此门还讲究跌法,但不同于摔法,主要以破坏对方的重心取胜。现流行于成都、重庆、乐山、自贡、南充一带。 6、洪门 洪门在四川流行甚广,分布于成都、重庆、乐山、万县、达县、涪陵等地。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注重精、气、神一体。内外兼修,以威取胜,以声催力,凶猛异常。北派招式四平大马,清晰舒展,旋腕翻臂,善守善攻。两者均注重眼神逼人,正面迎敌。动作大开大合,手脚并重。防御多用小臂格挡,即为“袖内藏珠”之法。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高不矮用手排。 洪门拳种的套路除大小洪拳外,有近70个功架,如缠手、五虎捶、二路红、燕青红、大八仙等,器械有青龙剑、峨眉短棍、五秀刀、蹯龙枪、春秋刀、棍、凳等。 峨眉派武功招数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 峨眉派武术善用五峰六肘之力。五峰即:头、肩、肘、臀、膝;六肘指:上肘、下肘、左肘、右肘、回肘、倒肘。攻防技术上讲究手脚灵活。“腾、挪、闪、颠、浮、沉、吞、吐”是峨眉派的主要技击方法。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峨眉派武术是很适合女子修炼的,但是门派较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需要慎重选择。 【武术】

峨眉六步养生功

峨眉六步养生功教学

铁砂掌练手秘方(内有别名)金钩藤 四两 丹参 四两 红花 四两狼牙草 六两 地龙 四两 象皮 五钱落得打 四两 十大功劳 六两 乳香 三两五加皮 五钱 透骨草 四两 将军草 四两石榴皮 四两 木瓜皮 四两川续断 四两 龙瓜花 三两 鹏爪 一付大木耳 四两 威震仙 四两 花铅 四两地骨皮 四两 无名异 四两 明矾 四两核桃皮 五钱 地鳖虫 二两追风藤 三两 老鹳草 四两以上内容介绍过于不详,若按其修炼则必大伤身体,下面给与补充,则照练之无损。

铁砂掌的练习方法一、铁砂掌是一种什么样的功夫铁砂掌,顾名思义,是用铁砂练出来的掌功,属于硬气功范畴。在中国大地上流传的数百个武术门派中,大多都有自己门派的铁砂掌功夫,虽然名目繁多,但练法中却大同小异,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总起来说。铁砂掌就是用铁砂、药料作为练功辅助物,通过特定的练功方法修炼出来的一种可攻击、可防守、可表演的掌上硬功夫,修炼日久,具有开砖裂石之功。一般人总认为只有外家门派才有铁砂掌功法;实际情况是,不少内家门派如心意(形意)、八卦掌、峨眉等派也有此掌法流传;事实证明,不论修炼外家还是内家拳术,练习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对技击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好处的。

二、铁砂掌人人都可练成许多青年朋友,一看到“铁砂掌”三字,就退避三舍,认为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功夫,只有“大侠”辈的人物才有可能掌握这项绝技。其实,这是对铁砂掌的误解,多是从武侠小说里得来的朦胧模糊的概念。许许多多师傅们的教学实践证明,铁砂掌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艺(我们不提倡14岁以下的少年习练)。这项功夫不仅简明易学,功效卓著(一般练习18天左右即可单掌断砖块),而且不用花 费很多时间来练习,每日只练10分钟即可,既不影响学习、工作、休息,又可在练功中不知不觉地使身体强健起来,真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铁砂掌速成原理铁砂掌功夫为什么能够速成? 可以说,这是每一个读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人的手掌都是由皮肤、肌肉、血管、骨骼、神经等构成的血肉之掌,个体之间的差异微乎其微。在运用特殊方法练功的较短时间内,掌部皮肤、肌肉、血管、骨骼、神经等,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其排列向致密方向发展,其承受冲击的能力逐渐增强,骨骼趋向坚实,神经也不再显得脆弱——令人高兴的是,每个练习者都拥有这样的“权利”与“幸运”,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这种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这个变化过程的“资格”——说白了,就是:人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速成!

四、练功前的准备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铁砂掌之前必须具备以下几样东西:1、坚实的方木凳或小方桌一张,高约2尺一2.5尺,稍高稍低均可,但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劲力的顺达作摆放铁砂卧袋之用。2、双层结实的练掌卧袋一只,长宽各约6-7寸左右。内装粗细适宜的铁砂(比绿豆稍大)、花椒等; 注意:①缝制卧袋的布料不可太粗厚,结实就行。 ⑨卧袋不必太宽大,最好缝双路,以免胀裂。 ③铁砂不可太细,太细则难见功效。 ①铁砂不不可有任何尖利物在内,以免受伤停功3、药物 ①“易筋洗手方”:地骨皮250克,食盐250克加水3—4斤共放砂锅中煎开20-30分钟即成。每次练掌前,应将汤药放炉上加热至烫手程度;练功前后均应将双掌放入热汤中充分摩洗。此药汤每份可用100天,中途可加盐、加水适量,以免干涸。 因此汤药具有消肿、止痛特效,有脱胎换骨之功,故名为“易筋汤”。 ②用锈铁钉500克(或纯铁锈250克)、食用“醋精”500克(注:不是普通的低度粮白醋)共放入一个较大的瓶中 ,密封放置15天后即后使用,这时已成为一种曙红色的特殊药液,消肿止痛神速,每次练掌后倒出十数滴涂摩掌指3-5分钟即可。使用时不必加热,携带、使用两便。以上两种药物配制办法,都是铁砂掌一代宗师、现代国术大师顾汝章先生传出的,功效非凡,学练者只备一种即可。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练铁砂掌必须靠药物作保护来辅助行功。按照前人的说法,不用解毒、消肿、止痛之类药物练功的话,毒气就会深入肌体,同时也会导致落下病根,不利健康。好在上述两种药物所在皆有,且价钱不贵,请学练者有备无患。五、练掌注意事项:1、凡不能保证每日练功10分钟者,请勿学练本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初练本功百日内应戒除性生活、手淫、遗精(附《固精秘功》),否则,损功伤身伤掌,后果自负(警告失精一次退功十日!)。3、练功后一小时内勿下凉水,以免风湿内侵。4、饭后一小时内不可练功,以免伤身。5、忌恶念、大怒、酗酒等不良现象,否则必损功德。6、功成后切不可挟技凌人,否则,作人害己必遭法律严惩。 以上六条,学练者务必遵守执行。

六、特别警告如果您现在或将来的练功过程中,手掌、指上有伤口的话,请切勿练功,应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才可继续练习。否则将有可能引起感染。造成不良后果。切记!

七、秘法铁砂掌正宗练法细则 (初级)马步站于凳前,全身正直,两膝屈,肩放松,腰松,胯坐,不可突臀,以得劲自然为准。 为什么要采用马步呢? 历代气功家认为,在养生健体方面,马步是壮肾腰、强筋骨、补元气的最佳步法;在技击上,常练马步的人稳定、平衡机能特好,下盘稳固,不易为人所制,手、腿上发出的攻击力量强大、干脆、快速。可以说,马步桩是养生、技击必修的法门。武术界流传了千百年的行话就是“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甚至有的功法全是以马步为步法的,如“少林内劲一指禅”等。马步有高、中、低之分,难度依次增大。初练铁砂掌应由高而低地站马练习,可以很快地收到健身、强腰增力之功效。 要点: 学员不论练习以下的哪一种方法时,手掌都是不用力的(即不紧张、而是放松的),也就是说:让手掌自己掉下去(自由落体)的重力(即重量)击打砂袋。否则,将影响功效。这就是人们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地方!许多“用力击打砂袋、力尽为止”的说法,是极不利于练习者身心的。 练掌时还必须将全副注意力集中在双掌和卧袋上,不可心猿意马。1、拍法: 即用手掌的后部肌肉丘击打卧袋。左右掌交替2、切法: 即用小指一侧攀部侧面击打砂袋。左右掌交替3、印法: 即用手掌的根部击打砂袋,左右掌交替 以上三法,在第1—10天时,只练拍、切法,以后再加入印法,总时间为8-12分钟,切不可操之过急,贪功冒进,以免受伤。切记!

八、练功中的反应在每个人的练习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反应,应区别对待。 本功不是气功,无所谓“入静”,亦无所谓“偏差”’更无“走火入魔”之虞,只要学者循序渐进,完全可以避免停功。l、每次练功几分钟后,即感双掌发热有如火烧,这是内部气血充盈的好现象。2、每次练功中感到双掌、手指(尤其是大拇指桡侧)疼痛,也属正常范围,马上用药洗、擦、按摩后即消失得无影无踪。3、每次练功后感到手指变粗、掌部变大变厚、发胀,都是好现象。4、练功十数日后,掌部脱皮、长疙瘩、肌肉增厚而有弹性,都是好现象。脱皮、长疙瘩现象以后会逐渐增多,直至最后会自然消失,双掌自会柔软如女人之手,不必介意。5、站马步练功时,双腿酸痛也是正常的,这是“换劲”、“过疲劳关”的必由之路,一般二三十日后即“乐此不疲”,越站越想站了,切不可放弃。6、如练功太过太重而导致掌指骨疼痛难忍,则应停功,并多用药水洗摩,待改善后再按规定时限练习,不可贪功。

九、铁砂掌试劈法练习初级功20天左右即可试劈。可以先试数片瓦块。再试几枚核桃(胡桃)。后试一块烧得不太老的红砖(两头架起)。 有的练习10天左右即能断砖,有的则需l5、18、20、25天才能断砖,都属正常范围,切不可性急过早试劈而受伤停功。 试劈时还应把握—点法则:心理上要藐视被劈物,应该把它看成脆弱的东西,不能再用原来未练铁砂掌前的眼光来看待它,不能老是想“不知我行不行呢?”而应该有必断的勇气。这条原则相当重要。它可以使您逐渐练出一颗虎胆,在对歹徒的实战中发挥铁砂掌应有的威力! 以后试劈可在第40、60、80、100天时进行

十、固精秘功本功能壮肾补精、益气健齿、对痔疮及牙齿冷热过敏、阳痿、早泄等疾患有立竿见影之效;还可防止练功过程中不利的“元精”走漏,对巩固练功成果,加快练功步伐大有好处。已婚、未婚学员均可练习,每日练习至少1—2次,多多益善。姿势不限,随时随地均可练习。方法—:1、端坐、站立、行走、仰卧、侧卧均可,双眼可睁可闭。2、鼻吸气(缓慢、均匀、细长),引入小腹丹田内,然后收缩肛门(即提肛,如忍大便状)、上下齿用力咬叩(即叩齿,不可出声),意想小腹内。 注意:提肛、叩齿须同时进行各49次。 3、收功:口呼浊气,拍打小腹9次即可。方法二:1、仰卧、站立、端坐均可,先除下裤权。2、一手 铁砂掌食、拇、中三指轻捏睾丸81次,另一手掌在下腹部作顺时钟方向按摩81次;然后换手再捏、按81次。 此即古人所谓“一兜一擦,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的神奇功法,号称“铁档功”。3、用食指尖点按会阴穴49次。 每天可行2—4次。铁砂掌高级内功:混元掌功 大凡称得上“高明”的功夫,都是内外兼修的。少林、太极自不必说,大成拳(意拳)也不例外;截拳道除流汗苦炼外,也有一声不响的精神训练;日本空手道功夫也包括高级的螟想训练(实即精神训练)……这些名称不一的精神训练法可以说就是“内功”训练法。正如我们每一个人的躯壳(外)与其灵魂(内)不可以分开一样(万一分开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外功与内功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光有外而无内,则失之于刚、露;光有内而无外,则失之于柔、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修炼,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功法简效宏,肩静功,随时随地可行,无任何偏差。在修炼秘法铁砂掌初、中、高三级功夫的过程中都可加练本功,时间不限;在外出或其它特殊情况下便携带砂袋、不能练习拍打的时候,可修炼本功予以弥补,防止退功。修炼本功有素者,可在实战中发出强大掌力,且力透敌背,故使用时须小心在意。

注意:本功纯系用“思想”(即“意念”)行功,无任何动作,姿势不限,学者自选自定均可,但必须集中思想,切不可三心二意。 列如:站式,双脚平行站立,全身充分放松,双目微闭,双肘微屈,双掌向下(向前、向前下方、向左右方向均可,十指张开,意想掌下有两块坚硬砖块或石碑,意想我双掌切下、拍下,意想砖块次次断裂(向前、向前下方、向左右方时相同)。坐式、卧式、行走式均同。 本功在您走路、坐车;开会、听课时均可行之,效果不减。养成习惯后,一想即双掌有劲、发热、发胀,实战应敌时,呼之即来(不必“运气”),触敌即发,威力自显!并可培养出一副大无畏的豪肝侠胆。

峨眉六步养生功的功效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

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

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到暮年,体态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变化。欲求长寿,须注意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特别强调老年人“唾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并“兼之以导引、行气”及“房中补益”之术。

他对人之衰老过程和表现,心理特征和变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医疗等都有全面的观察和深透的分析。

认为老年人当从事诸如调气、按摩、导引、行气以及散步等适合老人特点的活动,从而丰富了道教内修的内容与方法,并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认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

但他把炼丹作为制药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救急济危。他炼制的“太一神精丹”,即“主客忤霍乱,腹病胀满,尸餫e恶风,癫狂鬼语,盅毒妖魅,温症”。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