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被误诊为湿疹

手足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以手足部为主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性皮肤病。内在因素有遗传性敏感体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在因素有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及外界理化刺激(如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搔抓)或过敏因素,以及接触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洁精、洗衣粉(液),或接触职业性接触物如机油、水泥等,可加重和诱发湿疹。由于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或过敏因子的机会较多,故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更高。

二、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临床表现易混淆手足湿疹

皮疹多对称分布、边界不清,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除手足外,湿疹还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湿疹按皮疹表现不同,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湿疹。

急性期湿疹:皮疹多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被搔破后呈明显点状糜烂面及渗出,皮疹可密集融合成片,周围不断出现新的皮疹,故边界不清。

亚急性期湿疹:皮疹以丘疹、斑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糜烂。

慢性期湿疹:由于红斑、丘疹、斑丘疹皮疹反复发作,可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呈苔藓样变,表面可有抓痕、结痂、鳞屑或皲裂,皮疹消退尚可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汗疱疹是湿疹的特殊类型:其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引起的,现在多认为是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一般春夏季交替或秋冬季交替时节易发病,每年常定期发作。典型皮疹为表皮深处的水疱,针尖至粟粒大小,略高出皮面,疱液清亮。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点、环状或融合成片状薄鳞屑,其下露出红色新生上皮形成红斑、斑片,可见皲裂。水疱散在或密集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和足底、趾侧,常对称分布。有水疱时伴程度不一的瘙痒及烧灼感,反复脱屑、皲裂为主时常自觉疼痛。手足癣

手癣常累及手指间、手掌、掌侧,可蔓延至手背;足癣常累及足趾间、足跖和足侧缘,可蔓延至足弓、足跟及足背。患者常首先于单侧足趾间、足跖处感染发病,渐传染至对侧足及单侧手,即常说的“双足单手型”,最后双足和双手均受累。

根据手足癣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3型: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水疱型:常位于足趾及足缘,原发损害以粟粒大丘疱疹或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常伴瘙痒剧烈。

浸渍糜烂型:以第四五趾和第三四趾间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除去浸软的腐皮暴露出其下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常伴瘙痒剧烈。

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片角化过度、粗糙、干燥。一般无自觉症状。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可伴疼痛。皮疹逐渐向周边蔓延,炎症中央轻边缘部较重。初起常手(足)单侧发病,指(趾)甲常见受累表现为甲板呈黄褐色、增厚不平等。

手足癣引起症状

摘要:手足癣是手癣、足癣的简称。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问题,具有传染性。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手部皮肤问题。【手足癣】手足癣症状有哪些手足癣最佳治疗方法

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溶剂等,故手癣在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可相当高。

手足癣临床表现

1、常继发于脚癣,多始于一侧手指间或鱼际。

2、手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燥破裂,甚则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破裂、脱屑,也可见水疱或糜烂。

3、自觉瘙痒,也可瘙痒不明显。

手足癣辩证施治

1、风湿蕴肤

症状:手掌或指间可见针帽大小的水疱,瘙痒,破裂后水液外渗,干后脱皮,有环状鳞屑,或指间潮湿、糜烂,自觉瘙痒难忍,舌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药:消风散

2、肌肤湿热

症状:水疱聚集,瘙痒难忍,有灼痛感,破裂流水,微热汗出,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3、血虚风燥

症状:病程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皮纹深厚粗糙,皲裂痒痛,宛如鹅掌,舌燥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补脾杀虫,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或养血润肤饮加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白蒺藜

4、其他治法

(1)外治法:有渗液、水疱或糜烂时,选用黄丁水洗剂或黄精水洗剂湿敷,再予鹅掌风止痒粉;以丘疹、鳞屑为主时,选用土槿皮酊;鹅掌风干裂疼痛时,选用二矾散熏洗之。

(2)针刺疗法:毫针刺内关、合谷,施泻法。

(3)灸法:皮疹区。生附子切厚片置于阿是穴上,艾柱灸5-10壮,再以鹅掌风癣药水外敷。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手足癣病因

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也相当高。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引起皮肤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患足癣。肥胖者因趾间潮湿,汗液浸渍易患足癣。足部皮肤受外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也是诱发足癣的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导致物质代谢紊乱,皮肤含糖量增加导致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足癣。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皮肤正常菌群失调,也会增加足癣的易感性。

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和鞋袜的情况,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场所。

手足癣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

手足癣的治疗

1、趾间有糜烂、渗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最好先使创面收敛干燥再用药。可以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外用油剂或粉剂,待皮肤干燥后改用盐酸特比萘芬等霜剂或软膏。

2、如果皮肤角化增厚严重,抗真菌药物很难渗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杨酸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皮肤干裂明显者,可以每次温水浸泡后局部涂油膏,然后用塑料薄膜封包,外缠绷带,24~48小时后除去,然后再用抗真菌药。

3、足部起小水疱,未破溃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然后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剂。

4、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5、全身治疗

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物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6、要坚持用药

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足癣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最好进行真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7、不要乱用药

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常常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8、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

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

9、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

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温敷,必要时还要全身应用抗生素。

手足癣的预防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利于吸水通气。

4、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

手足癣病理变化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诊断检查 10 治疗方案 11 预后及预防 12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手足癣的穴位 1 拼音 shǒu zú xuǎn 2 英文参考 tinea of feet and hand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由致病性丝状真菌感染引起,足癣较手癣更为常见。临床可分为角化型、水疱型、丘疹鳞型和体癣型等数种,也可混合出现。本病有传染倾向,其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手足部位和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脚布等有很大关系。手癣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癣传染而来。 5 疾病描述 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又可区分为足癣及手癣。足癣的患病率远较手癣为高,在我国南方尤为常见。在有些经常穿着胶鞋的工种中,患病率可高达80%以上,我们调查一些煤矿工人足癣患病率达50%~60%左右,并常由足癣感染到手部而引起手癣,这两种癣有时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20%以上。 6 症状体征 根据足癣致病性真菌的种类、患者卫生习惯和体质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互有差别,这里只提出五种最常见的病型如下: (一)角化过度型 这型的特征为无水疱及脓疱,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每届寒冷季节常致皮肤皲裂,甚至夏季也不能恢复。病损多位于足跟、足跖及足旁,常对称成片,有时严重发展后尚可波及整个足跖及足背。 (二)丘疹鳞屑型 足跖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的边缘,当寄生真菌繁殖活跃时,可在增厚的基础上发生红斑、丘疹。此时可有痒感。此型为各种致病性真菌中引起足癣最常见的一型。 (三)水疱型 常位于足跖及足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位置较深,疱壁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损害并可向四周不断扩展蔓延,有时小水疱融合成为大水疱。疱液澄清略呈黄白色,如有细菌继发感染则成黄色脓疱。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生,而以热天多见。 (四)趾间糜烂型 由于真菌喜在潮湿而温暖的趾间生长繁殖,因而当其长期寄生于趾间时易致表皮角质层增厚,并因湿润浸渍而发白,有时常伴多汗。移除浸软的白皮即可暴露出红斑糜烂的基底,甚或裂隙。一般好犯第三、四趾间,久之也可波及全部趾间,奇痒难忍。常有细菌继发感染而发生恶臭,中医因而名为“臭田螺”。病变常为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也可终年不愈。 (五)体癣型 可由上述诸型尤其是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足背而来。呈弧或环状的边缘,但常与足跖或足缘的皮损相毗连,也可完全融合为一环状,因而与真正的体癣不同,实际已是足癣、体癣同时并发。可伴剧痒。夏季尤为多见。 手癣的临床表现与足癣很相似,其常见病型也可分为五型,只是病损常局限一侧。多伴有剧痒。致病菌中以红色毛癣菌最为多见,常致丘疹鳞屑型、角化过度型。须癣毛癣菌次之,常致水疱型病变。白念珠菌感染也较多见,常致指间糜烂型病变,尤其好犯第三、四指间,有时亦称芽生菌性指间糜烂浸渍性手癣,白念珠菌有时也可致指甲及甲沟的感染。 7 疾病病因 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近几年来,白念珠菌及其它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 8 病理生理 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如我们曾在某地运动员中进行调查,发现足癣传播主要是由于洗澡堂中的木盆、拖鞋上有大量丝状真菌寄生而引起。共用木盆、拖鞋等实为足癣的重要传染途径,而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病理变化:急性期表皮有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细胞浸润,水疱位于表皮角层之下,可有角化不全。慢性期有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慢性炎性浸润。用PAS染色偶可在角质层内找到真菌菌丝。 9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真菌,手足癣的诊断常不困难,但有时手癣应与手部湿疹、多汗症、汗疱疹等作鉴别。水疱型手足癣有时也应与掌跖脓疱病等作鉴别。 10 治疗方案 根据不同病型的手足癣,其治疗也应有所不同。 (一)趾间糜烂型可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收干脱皮后再改用1%~3%克霉唑霜或土槿皮酊等。 (二)水疱型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1%~3%克霉唑霜或复方间苯二酚涂剂,也可考虑用10%冰醋酸或羊蹄根醋浸液外涂。 (三)丘疹鳞屑型及角化过度型宜用癣药膏或1%~3%克霉唑霜、咪康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芐唑霜、特比萘芬霜、萘替芬霜等。 (四)对有继发感染者应先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五)对伴有癣菌疹的严重足癣患者,可考虑短期内服用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以控制播散,其后再逐步对症治疗,切不可用强烈的癣药膏或癣药水,以免 *** 而播散。 11 预后及预防 手足癣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如不及时治疗,蔓延扩大,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甲癣、体癣、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癣菌疹、象皮肿等,故应防患于未然,控制在早期。 12 特别提示 手足癣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又称“脚湿气”、“香港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穿别人的鞋和袜子,洗脚盆要一人专用。足癣患者的袜子洗涤时应尽量与其他衣物分开。容易出脚汗的人宜穿棉线袜,不宜穿不透气的尼龙袜和胶鞋。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洗脚,勤换袜子,保持鞋袜的干燥,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赤足行走。尽量不要在过湿热的环境下工作。避免公用剪刀和指甲钳剪病甲。 治疗手足癣的穴位 玉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