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发生的原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但发现与过敏、感染、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经常有患者来就诊时描述,每到晚上就出现皮疹、瘙痒,早上会自动消退,这种情况考虑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有甲亢、贫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哺乳期的妇女在停止哺乳、身体恢复一段时间后,荨麻疹就会自行好转;有慢性病的患者先行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好转后荨麻疹也会停止出现。如果没发现有什么疾病的患者,可以给免疫调节的药物,例如脾氨肽冻干粉、转移因子口服液、槐杞黄颗粒等,大约在1-3个月左右晚上出现皮疹的数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一到晚上就出风疹的原因

一到晚上就出风疹的原因有哪些

患过荨麻疹一段时间的人,尤其一些慢性荨麻疹的人,可能慢慢发现,荨麻疹往往在晚上悄悄地出现,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了解了荨麻疹发病的原因,自然就会想明白其中道理。

荨麻疹发病诱因有哪些?

食物过敏因素:

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是孩子,对一些食物尤其异性蛋白如牛奶、鸡蛋、海鲜;花生、番茄及部分水果过敏,因此少有不慎就会引起荨麻疹。反复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

接触过敏物质:

一些接触化纤面料衣物、洗衣液、染发剂、动物毛发、虫螨、花粉等过敏。

精神及情绪不良引起:

皮肤受植物神经调节,如果一些人长期精神情绪不稳定,焦虑、烦躁、激动也会引起。

遗传因素:

荨麻疹是变态反应,家族遗传是荨麻疹的一大诱因,经调查统计,小儿荨麻疹与父母荨麻疹及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有关。

环境因素:

荨麻疹与环境有着之间关系,当环境污染,雾霾、工业化学物质污染、或经常暴露在直射的阳光下均可引起荨麻疹。

药物不良反应:

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就是以荨麻疹为表现,尤其一些抗生素等。为什么晚上荨麻疹较严重?并不是所有病人均如此,的确有一部分病人好发荨麻疹是晚上明显。我们印象中一般病人的病情一般都是清晨和上午会好转,往往到傍晚和夜间病情加重,中医理论认为:这与人体正气阴阳盛衰昼夜变化有关,也就是说,一般白天人的正气较盛,到了夜晚则正气较亏虚,很难抵御风寒之气,容易发病,且加重。现代医学认为:

夜间分泌激素水平低:

人体在夜晚的调节免疫功能的激素水平相对较低,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能力就低,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就低,荨麻疹就会在夜晚重于白天。

夜间人的身体机能都比较弱:

比如血液循环减慢,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各种生理机能反应性低,皮肤对瘙痒的敏感性反而强。

夜间受吸入致敏物质的影响较多:

比如房间虫螨、蟑螂;枕头及被褥填充物,动物皮毛屑等,都会在夜间睡眠后趁虚而入。荨麻疹皮肤瘙痒怎么办?不宜过分抓挠:

也许你会反问,奇痒无比,可能不抓吗?要知道抓挠不得不能缓解瘙痒,反而由于反复抓挠增加血流速度,使得释放更多的组织胺,从而加重过敏。

必要适当的进行冷敷:

经验说明,当荨麻疹发作时,我们适当用凉毛巾敷与风团处,是可以缓解瘙痒的。

尽量穿宽松柔棉的衣服:

尤其贴身内衣,更要干爽、透气和柔棉,不要穿衣太紧,以免刺激皮肤及摩擦加重荨麻疹。

避免接触过敏原:

这也是最重要的,对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尤其食物如牛奶、鸡蛋和海鲜等物质,如果了解了家族史及过敏史,能避免接触就不接触。

平时家里一定要注意卫生清洁,除螨除蟑螂,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里尽量不要养动物。

尽量避免感染:

孩子要尽量避免病毒感染,春天外出注意戴口罩,避免传染病传播。

如果有慢性荨麻疹应积极配合医生,规范治疗,尤其抗组胺药物的应用。

春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1、早起早睡以养肝

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麻疹、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