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安然一笑
安然一笑 邀请你回答

健脾祛湿灸哪些穴位

时间:2025-11-04 05:4772 人浏览举报
相关标签: 健康养生

关于 “健脾祛湿灸哪些穴位3 条回答

  • 小胖
    小胖
    2025-11-04 05:47

    现在祛湿已经深入人心,各种 养生 知识更是把祛湿挂在嘴边,祛湿已经成为治病、减肥、 养生 话题的“老生常谈”!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痰湿”是代谢不出去的废物堆积在体内了。由此,去痰湿,一则加强代谢,二则,给痰湿以出路。 《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所以排湿首先跟脾胃的关系密切与饮食习惯,还有肝肾的功能,以及心肺的功能,它能给人代谢一个推动的力,如果这个推动的力量不足,这个废物也代谢不出去! 咱们撇开红豆薏米粉不说,来聊一聊能够祛湿的穴位。 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会元针灸学》“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本穴物质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去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为轰隆的假借词。 丰隆穴首载于《黄帝内经》,具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祛湿化痰灯功效,历来被用作化痰祛湿要穴! 定位: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丰隆穴处肌肉丰满,可用按摩棒来按摩,贵在每天坚持! 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经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帝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为祛湿大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腕,手腕也。骨,水也。意指小肠经经气行于此冷降为地部水液。腕骨穴具有舒筋活络、泌别清浊的功效,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可以调理小肠经的功能,通利二便以祛湿。 定位: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就是腕谷穴。可以用手指每天开按摩! 临床,除了作为保健,调理体质外,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高尿酸都有治疗作用! 您好,祛湿的常见穴位有丰隆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中脘穴。丰隆穴是化痰湿的重要穴位;中脘穴、阴陵泉穴是健脾化湿的重要穴位;足三里穴是健脾益气重要穴位;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脾胃强健了,水湿才能得到和根本性的解决。所以选穴不单单需要选择化水湿的穴位,还需要选择健脾胃的穴位。平时保证充足休息,少吃油腻、煎炸、甜食。希望帮到您。 去湿的穴位有哪些 当感觉舌苔发白、身体沉重、大便不成形时,那肯定是身体湿气重。我们的身体上有7个穴位是用来去湿的,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丰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中医讲究持之以恒,慢慢调理身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可以准备一个刮痧板每天瓜祛湿的穴道,够不到的地方还可以到中医诊所进行拔罐治疗,但是去湿呢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身体有异常的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治疗,不要因为侥幸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按摩穴位和食补一起进行 养生 效果会更好的。 大家学会了吗? 祛湿管住嘴!就好像一个漏洞一样,上面口大 下口口小,不忌口 一辈子你都在祛湿 “祛湿的穴位在人体中比较多,在众多的穴位中可以精简出一组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常用的一组穴位,如中脘、内庭、足三里、阴陵泉、天枢、曲池,这组穴位是脾经、胃经和任脉上的穴位。为什么要选择它们,因为脾胃是人体中运化水湿很重要的脏腑,水湿的代谢排出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实现。 穴位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当针灸作用在穴位上,会因为自身状况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 比如足三里,天枢,治疗便秘和腹泻都可以用。 穴位在保健和治疗方面也是分层次的,属于体质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程序启动身体自我调节机制。如果是疾病,涉及脏腑功能失常,必须综合治疗,穴位不能代替系统治疗,但可以是系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俗话说“千寒气易去,一湿难除”,由此可见去除身体内的湿气是多么艰难。虽然难,但还是有办法,就是拍打我们人体的“八虚”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是因为外界大自然的寒湿之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侵入人体,最后滞留在人体的关节处,这样就会导致关节气血运行不通畅,造成气血运行缓慢,影响人体营养物质的输送。湿气主要集中在人体以下几个关节,分别是:肘窝、腋下、腹股沟和腘窝一共是八个部位,四个穴位,中医称为“八虚” ★如何除湿? 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每个部位用我们的空心掌去拍打这些部位,每个部位拍打4个8排,就是32次,通过这样的拍打,可以有效的激活人体内水湿代谢功能,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具体教程如下链接所示:https://m.toutiaoimg.cn/group/6821796046209810957/?app=news_article×tamp=1588573380&group_id=6821796046209810957 ★强调,这个动作非常简单,难在就是长期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效果的。同时可以喝薏米红豆茶,具有除湿的功效。#祛湿# # 健康 养生 # @运动 养生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曲池,阴陵泉,脾俞,肾俞,太溪,复溜,中极,关元,命门,人中。诚望高手赐教指正。

  • 招财是只猪
    招财是只猪
    2025-11-04 05:47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 豆仙儿
    豆仙儿
    2025-11-04 05:47

    最强的健脾大补穴——太白穴!输、原一体,补后天之本的特效穴!太白穴,太同大,是广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属土,说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将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就会看到脚部的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形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金气开始显现的地方。补脾其实很简单,不用买多贵的药,只需太白一个穴位就能达到效果,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血相当于进入肺脏的那个关口,如果你想补脾了,只有打通太白穴这个关口。营养物质才能补得进去。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那么怎么用太白穴来补脾呢?

    取一些三七粉贴在两侧的太白穴上,外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用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后取下,然后休息12个小时,再贴新的,白天或者夜晚贴都可以,你也可以每天按摩太白穴100下,力度以您可以承受为准。太白穴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的关键,按揉、艾灸,或是用药物外敷此穴,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泻、腹胀、大便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绒艾灸,都很好理解,操作起来也简单,用药物外敷怎么做呢?把人参切成片贴于太白穴处,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小时后取下,隔天贴一次就可以,请注意是两侧太白穴都要贴。

    人参得坤土之精,而太白穴为土穴,以土补土,补脾益肝,效果特别好。

    凡是,脾经经过的位置发生了病变,脾脏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是24节气变化而产生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处理太白穴来治疗,无论是实是虚是烦事杂,太白穴通通可以处理。

    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您可以在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用脚上的关节,去撞击太白穴,也可以用小保健锤敲打。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

    太白穴不仅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还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万物”的功效,他对于脾脏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和与脾相关的其他四脏的疾患有着非常广泛的治疗效用。是补人体后天的特效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太白穴在脚掌前面,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脚掌疼痛,很多女性逛街一逛几个小时,硕果累累的也会发现脚部疼痛的厉害,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掉鞋子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太白穴,效果特别好,刺激这个穴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用手去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

    按揉太白穴,双向调节血糖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感谢你浏览了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