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健脾养胃,促进人体自我消化 大家都知道胃主消化,把食物消化掉,而且在中医讲胃为后天之本,就是日常的饮食营养都是靠胃来供应。胃是很重要的。但是讲到美容呢,就要从面部来讲,面部气色不好、皮肤容易松弛、容易长痘痘、容易脸色苍白以及气血供应不上,可以从胃经来调整好。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命之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生病没关系,只要能吃便有希望康复。但是假如有一天食欲不振,吃不下去东西,或者是根本就不想吃东西了,事情就难办得多了。当一个人胃气不在,吃不下去东西,营养来源渠道也就中断了。 生活中我们看见过这样一些女孩儿,身材苗条,眉目清秀,但吃得很少,有时候还经常忧郁,晚上睡不着,指责两句就能哭鼻子。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80%都有脾胃问题。 还 有些女孩儿吃得很少,突然一下就胖得惊人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中医说,思伤脾。脾胃是彼此相和的,这种感觉与我们常说的肝胆相照有异曲同工之妙。假如脾伤得太重,就会存湿,湿气一多就会直接阻碍血液的流动速度,当然也就影响了胃气。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忧伤、生气就会出现胃不舒服,有的吃不下去饭,有的玩儿命吃饭,这都是脾胃功能不和谐状态的表现。时间长了,胃部功能就不再严重者就可能会导致脾胃器机紊乱或者胃溃疡,更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或者胃癌。 中医传统医学认为,在人体上共有十二条经脉、八条奇脉,循环运行于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针灸理论正是基于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十二经脉以其主导的脏腑功能为主命名,胃经就是十二经脉中的一条,全称为“足阳明胃经”。 胃经是分布在人体正面的一条很重要的经脉。 足阳明胃经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是对消化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的穴位。 足阳明胃经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 皮肤没有光泽,显得黑、黄。 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 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不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有虚弱、麻痹。 出现以上所述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著改善。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主要穴位有45个。 其中有这样几个穴位是非常的重要,它们是整个胃部经络上的特效穴位,只要运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1.厉兑穴 位于人体足第2趾末节外侧,。 “厉兑穴”名字的渊源:厉是噩梦的意思,兑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泽,厉兑的意思就是掉进了噩梦的沼泽中。所以这个穴位对平时爱做噩梦的人来说特别有意义,对这个穴位施针或按摩,可以缓解每晚噩梦的症状。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的人来说,厉兑穴能够静心安神。 按摩手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攥一攥第二个脚趾,这么一攥,厉兑穴就攥住了,再扭扭脚趾肚,最后用指甲掐脚趾肚。同时把10个脚趾都掐一掐,这对于安眠特别有好处。这样一来,晚上就不爱做噩梦,就该做好梦。 2.内庭穴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以艾条点燃后对对应脚掌前部的里内庭穴施以温和灸,,灸至患者感到局部灼热为度。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性腹泻多因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而致,表现为肠鸣、泄泻、舌苔垢腻。里内庭为奇穴,艾灸里内庭可振奋脾胃阳气、调理气机、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从而恢复肠胃功能,达到止泻效果。内庭穴治疗实火牙痛。 3.陷谷穴 陷谷穴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 有相当多的孕妇在妊娠后期会出现下肢浮肿,轻度浮肿常常是下午较明显,早晨可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早晨仍不能消失,则称为“妊娠水肿”。对于下肢浮肿的孕妇,可让其采用平卧位或下肢略为抬高的体位,然后从足背开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轻柔,手法以按、压、推、摩、轻捏交替混合使用。在按压推揉的过程中,要以陷谷穴为重点。该穴在脚背上第二三趾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按压此处,对颜面浮肿、水肿、足背肿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按压解溪穴,反应有局部酸、麻、胀感。同时活动双患肢。解溪主治:肩关节周围炎,亦可治膝关节炎,对糖尿病、头痛、目疾、精神病也有医疗作用。治疗手腕扭伤最有效的是指压“阳池”。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如果是脚脖子的话,指压“解溪”也很有效。指压要领同前,在指压后肿消、痛止。 5.丰隆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粗隆前缘二横指(中指)。 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经穴四周点按试探,取最敏感的点。当有痰吐不出的时候,丰隆穴会变得比平时敏感许多。中医讲的痰湿,是指体内代谢废物堆积。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词,指轰隆打雷,按摩此穴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每天按压1 3分钟。 6.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古今大量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往内按即可; 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最后要说的是,因为我们按摩胃经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胃肠功能。 饭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穴位了,特别是足三里、天枢这几个重点穴位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一个小时左右灸一会儿,灸过喝一小杯水。 每天早上7—9点沿着胃经的循行进行敲或者按揉是最好的,这个时间段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

调节内分泌的特效穴位,调节内分泌是哪个器官

调节内分泌用什么方法

现在人背负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生活中习惯也不是很好。这就造成了一些人内分泌失调,一般会出现女性身上。内分泌失调,对我们的身体伤害也是很大的。比如会造成女性月经紊乱,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确实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们该怎么调理呢?

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内分泌失调的状况是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的。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体内的维生素。还要多吃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豆类食品,补充我们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但是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就不要吃了,比如油炸食品。

如果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也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定时进行运动,有助于排除我们体内的毒素,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所以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一定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经常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导致体内的毒素堆积。然后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也很有可能与我们的情绪有关系。如果你在家里总是表现出情绪不定的样子,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体内内分泌失调。出现内分泌失调的迹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经常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它。

在生活中一定不要熬夜。熬夜也是会造成体内内分泌失调的重要因素。虽然器官在晚上的时候也会进行工作,但是工作量比较小。如果你一直没有睡觉,就会造成体内器官负担过重,影响体内血液循环。

调节内分泌是哪个器官

内分泌系统器官包括: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及肾上腺等。内分泌系统指全身内分泌腺而言,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机能调节系统。部分内分泌器及组织参与人类性活动,对人类性活动影响较大,如性腺——卵巢和睾丸所分泌的性激素,是人类性活动的物质基础。

许多器官虽非内分泌腺体。但含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或细胞,例如脑(内腓肽、释放因子等),肝(血管紧素原,25羟化成骨固醇等),肾脏(肾素,前列腺素,1,25羟成骨固醇等)等。同一种激素可以在不同组织或器官合成,如生长抑素(下丘脑、胰岛、胃肠等)。

扩展资料

内分泌系统器官的作用

1、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主要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激素。

2、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维持血钙的稳定,增强破骨细胞的活动,并能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3、胰岛素。胰岛素是合成代谢和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主要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利用,加速糖元分解,降低血糖。

4、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合成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分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