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您好·瑰糠疹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的、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炎证性皮肤病,是一种过敏性的疾病,是一种过敏反映,免疫系统的疾病。 玫瑰糠疹的病因不明。多认为玫瑰糠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大多在10岁~40岁,无性别差异,多见于春秋季节, 2) 好发于躯干、颈和四肢近端, 3) 起病时为直径约3cm-5cm的椭圆形或圆形淡黄色斑疹,边缘有糠状鳞屑,皮疹长轴与皮纹相平行,称为先驱斑,1周-2周后出现继发斑,形态基本与先驱斑相同,但较小,有的可呈球状, 4)病程1月-2月,慢性者常超过6月,一般不复发。 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炎症或瘙痒明显时,可给抗组胺药物口服,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也可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可缩短病程。 玫瑰糠疹是一种人体皮肤很常见的发炎性皮疹。本病好发年龄於十至三十五岁。其他年龄层较少见,男女发病的病例数无明显差异。一般皮肤发疹持续时间约数周到数个月,通常消退不会留下痕迹。 玫瑰糠疹刚发作时往往为一单一性较大的粉红色斑块,呈椭圆形、边缘有轻微脱屑,常见於胸腹部或背部。一般会误判为霉菌感染。 此一单一性较大的粉红色斑块,有一个特别名称叫称为斥候斑( herald patch )。随后的一、两周里,身上、四肢陆续出现愈来愈多的斑点或斑块,可能蔓延至颈部,但甚少侵犯脸部。这些较匙产生的斑块与斥候斑外观类似但一般面积较小。约有40-50%的患者会有轻微的搔痒感,在较高温的环境下,搔痒感有时会变得较为严重。有部分患者在红疹出现前会有疲倦、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玫瑰糠疹一般在斥候斑产生两周左右会达皮疹发作的高峰期,随后即会自行逐渐消退,一般约六至八周左右可完全消失,但有一些患者皮疹可能会持续较久些,少数病患更可达数月之久。 引起玫瑰糠疹的病因至今仍未明。但一般可确定的并不是皮肤过敏,也不是因为细菌或霉菌感染引起。许多研究人员发现玫瑰糠疹有可能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病人偶尔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因而判定为玫瑰糠疹的诊断前,需先排除如癣疾、药物疹、梅毒、、等等引起的外观相似症状,特别第二期梅毒所出现的皮肤疹子最像玫瑰糠疹,但其特点为易在手掌及脚掌也出现红疹。所以说一定要经由皮肤科医师诊断,如此般才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判,影响自己的病情。 玫瑰糠疹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也就是说不需治疗它,自己就能痊愈。在治疗上一般可用抗组织胺及外用药类固醇来帮忙止痒。严重时可增加口服类固醇加速斑疹愈合。 参考资料: http://www.e-chyun.com/b/v/V_6.htm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属中医“风癣”范畴。【病因】多因内有血热,复感风邪,热毒凝结,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症状】皮疹,色淡红,表面有细碎鳞屑,且有轻重不同的痒感。 【疗法】 取穴方一:大椎、肩胛岗、肺俞。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点刺2-3下,使之出血。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亦可配合针后拔罐。 取穴方二:身柱、风门、肝俞、脾俞。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每取3-4个穴(每次1侧)交替使用。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点刺2-3下,使之出血,针后或加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一般3-5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忌食辛辣、鱼腥等食物。 取穴方三:大椎、身柱、肩胛岗。皮损在上肢肩背者配肩(骨 谬)、曲池;在腰以下者配肾俞;在臀股以下者配血海或委中。 方法:用刺血加拔火罐法。用三棱针点针后拔火罐15-20分钟,以局部红紫并出血0.5-1.0毫升(每穴)为度。同时可配合耳尖点刺放血。待皮疹大部消退,仅残留少许皮损,则取主穴配合皮损局部围刺加拔火罐。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屡用效佳。 附记:高渌纹经验。忌食辛辣、鱼腥食物。 取穴方四:大椎、风门、肩(骨禺)、百虫窝、委中。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和穴位附近血络点刺,使之每穴出血数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2-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 附记:忌食辛辣鱼腥食物,调情志、避风寒,有利于巩固疗效。病重者可配合中药内服,有利于提高、巩固疗效。 希望对你有帮助!
饮食养生发展方向
一、关注市场、适应潮流。菜肴的设计研制阶段,要考虑当前顾客比较感兴趣的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饮食消费市场上,人们运用已有的对食物的了解,认识经验对食物进行比较联想,是人类的饮食消费心里特征之一。就用“水煮鱼”这道菜来说吧,是北京市场大多数顾客喜爱的菜肴。其口味,咸、鲜、麻、辣、香、嫩,回味无穷。许多善于经营的餐饮企业,就及时引进或改良了此菜,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用此菜做为龙头产品,带动了其它菜品的热消,说明此类菜肴是有市场的。反之,我们不注意市场变化,墨守陈规,可能要失掉一部分生意。一个餐饮企业在菜品设计开发上,只跟随流行,一哄而上,却丢掉了本身的特色,这就得不偿失了。孟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引深之意是——如果我们饭菜都做不好,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同样的道理,在菜品的设计上,不去关注市场,分析预测未来的饮食方向,做好相应的研发工作,菜品不会有好的市场。精明的商家,善于关注市场,带动市场。九十年代初期,很多商家打着“生猛海鲜”的大旗,引发粤菜饮食的时尚风,再后来的“香辣蟹”、湘味的“干锅”菜,无一不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说菜品设计要看市场,坚持大众化,为大多数消费者服务,这才是现代饮食业的一条宽广之路。二、美食,要有美器中国传统的烹饪器具,不仅在烹任宴饮活动中有着不可缺的实用价值,而且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烹饪器具之美是烹饪艺术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人配衣服,马靠鞍”,菜肴也是如此。现代人民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较高的审美意识,使用赏心悦目,合理的餐具,也是菜品设计的重要一环了。为什么说美食还要美器呢?李白有诗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这句诗说明了餐具的价值与重要性,更说服了餐具可以提高菜品的价值,有些厨师工作者总是追求豪华才是高贵的审美观点,其实,选择器皿也可以是简洁,流畅,与菜品的色、质、型等相符的餐具。真正有品味的菜肴,选择器皿时能使顾客“养眼”。如“芙蓉鸡片”,选择白色的器皿,可给人以干净,整洁的感观力。而黑色器皿,能使色彩产生巨大反差,给人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所选器皿要与菜肴的量合适,不可太过,也不可太少,菜肴装盘已后,达到饱满的效果即可,这是菜肴多少与器皿大小的关系了。这点非常重要。再就是菜品设计时要注意菜品颜色与器皿颜色问题。把酱色的菜放在黑色的盘子里,就不能很好的表现菜肴的颜色,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菜肴的颜色,就不能很好的引起顾客的食欲,不能引起顾客的食欲,其品位,价值也就降低了。杜甫有诗《丽人行》云:“紫骆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筋厌饫久未下,鸾乃缕切空纷纷”。它讲的是餐具与食物的搭配,实际上就是菜品的色彩与器皿的样子。驼峰确为美味,烧好后用翠绿的玉釜端上餐桌,清蒸鱼用晶莹透明的水晶盘装好,呈现在达宫贵人面前,真是珠联璧合,满桌生辉。餐具,虽然不能食用,但它带来了美,带来了情趣,它是菜品的嫁妆,菜品应该感谢它,食客也应该感谢它。三、菜肴的名字要有文化内涵,主题突出,品名相符。菜肴的名称是饮食消费者认识、理解、记忆其饭店和菜肴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建立菜肴美誉的媒体。其一,为什么说菜肴名称要“品名相符”。所设计菜肴的原料、口味、色、烹饪技法等诸多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设计出了这么一道菜叫“国药炖乌鸡”很让人费解。“国药”是什么呢?巴豆、何首乌、人参?这些都可以称为国药,我们不如叫“鲜人参炖乌鸡”让顾客明白,好理解。其二,主题突出,寓意深刻,是菜品名称的灵魂所在。一个菜品设计,名称是重要的,与人的名字一样,要有名、有姓,有美好的愿望等功能。比如“清蒸鳜鱼”这个名字把烹饪方法和原料给合了起来,“清蒸”如人的姓,“鳜鱼”有如人的名,而鳜鱼,还有“富贵”之意,换而言之,把它改成“清蒸水中鲜”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是虾?是蟹?是甲鱼?就不好说了。再用“芙蓉鸡”来举一例,一听名称能给人以美好,寓意隽永的感觉,“芙蓉”是纯洁、浪漫、友爱的象征,定会给人深刻的印象,所以菜肴名称能引起顾客的美感和喜爱。在菜肴设计中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三,是有文化底蕴,菜品才会有生命力,它的名称有浪漫、纪念、祝福的表示。如“宫保鸡丁”,是丁保桢家厨所创制,宴请同僚必食之,他诛杀了慈禧宠信太监安德海,为民心所向,被封为太子少保,人们为记住他,所以称为“宫保鸡”。此菜后来经几代厨师的改良才延续到今天。有些烹饪工作者,在宴会上起了“全家福”“百年好合”的名字。“全家福”是合家团圆,福气美满之意“百年好合”是祝愿夫妻合合美美之意,这些名字,文雅高洁,感染力强,希望广大烹饪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注意菜肴名称的文化底蕴,并加以运用。四、烹调得当,营养合理。着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说过“厨师是人类的第一营养师”。作为烹饪者,我为这句话骄傲,自豪。我国的营养配餐制度起步、推广较晚,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以致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很高,因此引导人们改变的饮食结构,设计出营养合理的菜品,是我们烹饪工作者要肩负起的义务和责任,现在很多厨师在菜品设计的时候,根本不考虑“营养健康”这一问题,只是知道菜品做出来好吃就可以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厨师工作者在设计菜肴时,不仅要懂刀工,火候等因素,而且应该注重营养合理搭配,因为“营养、健康、美味”是菜品设计的大方向。营养是维护人体健康的的关键,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通过合理的营养计算,食谱设计,烹饪原料搭配及烹调方法改进,向人民提供美味可口,营养平衡的美食,让人们吃得更健康,下面我来浅谈一下,火候、烹调方法、对菜肴营养的影响。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
现代著名养生家、佛学家、教育家,蒋维乔先生。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著名教育家、养生家。
蒋维乔先生早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教育部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后皈依谛闲大师,法名显觉,乃成为虔诚的佛教徒。后又亲随太虚大师学习因明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蒋先生是我国倡导科学静坐养生的第一人。他早年体弱多病,患肺结核咯血症,经自学气功锻炼而愈,因此潜心研究呼吸静坐法以保健强身。1914年,他根据个人体悟撰写《因是子静坐法》,最初连载于《学生杂志》,因广受欢迎而集结成书。此书通俗易懂,首创以现代科学解释传统功法的先例,出版后很快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诸国,短短几年内再版30多次,对养生文化的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书自学而受益者无数,尤以知识分子居多。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上海开办我国第一个气功门诊,改变了我国传统养生法发展的面貌。
其主要著作还有《中国佛教史》、《佛学纲要》、《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废止朝食论》、《世间禅》等书。其中《中国佛教史》亦风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