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着或温慰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
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调理身体艾灸哪里
由于大家的饮食搭配、睡眠质量习惯性等生活方式的不太好有很多的人会出现气血不足这类状况,出现有这类状况会对身体有很多的副作用,例如气短乏力、非常容易疲惫、抵抗能力减少、失眠盗汗这些。出现这种状况针对身体影响是较为大的,因而大家也会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来调养,根据艾炙来医治便是很普遍的,那麼气血不足艾炙哪一个位置呢?气血两虚即中医药学中的气虚和气血两虚。气血两虚的结果会造成五脏六腑作用的减低,造成衰老的变病。

气血虚,是大家人体不健康气血两虚的主要表现。长期气血虚见面底人体抵抗能力易得病。气血虚中医学分成四种,气虚、气血两虚、肾阴虚、阳虚,主要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气短乏力、盗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沉细乏力等病症。有关这四种气血虚的主要表现有什么,我们该挑选哪种用药治疗,网编干了详尽的详细介绍。
日常生活我们看到的很多病症,实际上全是由凉气造成的。也就是说,凉气是很多病的根子,通常去除凉气,就能做到看病标本兼治的目地。今日我们就和大伙儿共享身体7个关键穴道,艾炙他们就能使去寒事倍功半。1、大椎穴
功效:此穴有补虚、散风、祛寒,通阳、通阳、净心、宁神、益脑、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健壮全身的功效。
主冶病症为:儿童体质虚寒、哮喘、颈酸痛、肩部酸痛、手臂疼痛、胳膊麻木等。大椎穴有显著的降烧功效,艾灸大椎穴,能预防发烧感冒、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以肺气肿、哮喘的预防。
2、足三里穴
穴道:足三里穴位于小腿肚前两侧,当犊鼻下3寸,距踝关节外缘一横指,轻按有显著的酸涨感。
功效:足三里是人体经络穴位中应用数最多的穴道,是肠胃做为后天之本,血气生物化学之源的穴道意味着。
主冶病症为:头昏、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胃口不太好、胃溃疡、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结肠炎等病症。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强免疫力,足三里具备双重缓冲作用。因此 从古时候起就被做为要穴来应用。还能够用于避免 老花眼、中风、医治高脂血症等。3、关元穴
穴道:关元穴在下腹,前正中间网上,当脐下三寸。四指闭拢,放置脐下横量,可在小指的外缘处选穴。
功效:关元穴具备温肾气、滋阴养血,补肾壮阳的功效。
主冶病症为:原气亏本的症状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畏冷;男性疾病如频繁遗精、勃起障碍、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经痛、分泌物病、子宫脱垂,多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等各种各样妇科病;下焦病症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绝,尿急尿频、尿疼等。
4、命门穴
穴道: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间网上,正前方平神厥。
功效:因本穴在两肾中间,也和两边足太阳光膀胱经肾俞穴相平。因而有生命之门之称,也是我们身体的驱动力之源。
主冶病症为:四肢高冷、亏虚腰痛、或五更泄,小伙勃起障碍、早泄、频繁遗精,女人月经不调、月经疼痛、宫寒
调理身体艾灸的穴位
艾灸一个穴位5到30分钟是比较常规的情况。做一次艾灸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2小时。

艾灸一个穴位时间长短是灵活的,就像大厨放盐的量,在他的手感,这是一个经验活,有些微妙抽象的感受。
!作为指导,这是最重要一条!
如果一个穴位产生明显灸感,则本次艾灸此穴位时间延长,甚至以此为主!
简单讲下灸感,就是艾灸时候产生一些特殊现象,如蚂蚁爬行,热传导,扩散,痒,痛(非灸火过近烤的痛),甚至皮肤表面产生一些花斑,红线等……灸感感传的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热量的传导和扩散。
举两个常见例子:
艾灸腰阳关,常有透热感,热量从后腰逐渐贯穿到小腹,或者如腰带状后后腰缠绕到小腹。
胃痛人艾灸中脘或足三里,可能出现热量沿着艾灸处线状传导到胃部,整个胃都热乎乎。
当产生这些奇特感觉,请一定增加本穴位时间,不要改变,最好是让整个灸感过程自己发生,壮大,衰弱,消失走完全过程。
这些特殊灸感不是总是出现,受选穴能力,开穴时间,病情……综合影响,没有出现灸感,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不必刻意追求,顺其自然,但是如果遇到了,一定好好把握。
每次艾灸都有主要目标穴位和辅助穴位,主要穴位时间往往分配偏多。例如:从前一腰扭伤案例,诊断后决定用阴交加委中,阴交为主穴,单穴灸了1小时,而委中作为辅助双侧各10分钟。
,四肢末梢时间短
这也是一个常规情况,腰腹部,躯干的穴位,时间往往长些,而四肢,末梢的穴位,时间相对短些。(但当四肢穴位作为主穴或有良好灸感时,也例外,这只是通常情况)
艾灸的总时间影响每个穴位的时间。例如:只有一个小时的艾灸时间,自己安排了4个穴位,则平均每穴只有15分钟,如果2个小时总时间,则平均每个穴位时间就有30分钟充裕。
急症,重病时候一个穴位灸的时间就多,日常保健的话则可短。
经常看到书上网络上讲,艾灸一个穴位以皮肤红晕为度。我想这可能是为了给完全不懂艾灸的人找一个最简便的办法而硬找的一个标准,每个人皮肤类型不同,有的人皮肤特不耐热,一烤就发红,有的人皮肤特别抗热,怎么烤都不发红,从根本意义上说,灸表皮是形式,目的在于渗透刺激穴位,治疗身体,所以完全依靠烤红表皮与否是不科学的。
艾灸,是一门动手实践性非常强的经验医学,很多艾灸积累的经验是无法语言写明的,就像中餐大厨放盐的数,永远没法用书面化的3克还是2克记录到最佳。尽管放手去艾灸,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不会再困惑一个穴位到底要灸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