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阴养血、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简介
炙甘草,系豆科植物,是用蜜烘制的甘草,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HS至深HS,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功效与作用
1、滋阴养血,灸甘草的补血效果可以与红枣相媲美,并且在补血的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益气复脉效果,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于心律不齐、心跳过缓等情况都有很大的帮助。
2、清热解毒,本品甘以解毒,治痈疽喉痹药食中毒,有良好的解毒之效。用于火毒疮疡,常与金银花、天花粉、白芷等清热解毒同用,如仙方活命饮。
3、调和药性,本品性味甘、平,药性和缓,能升能降,能浮能沉,故与寒热、温凉补泻各类药物同用,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之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孕妇、性功能障碍者、肥胖人群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1、炙甘草肉桂茶
按照1:1:1的重量比选取肉桂、桂枝、炙甘草,将肉桂、桂枝、炙甘草研为粗末,混合在一起,即制得肉桂甘草茶,每次选取9克入杯中,冲入开水,搅拌均匀后当茶饮。
2、炙甘草汤
材料: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做法: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干姜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1、健脾、益气、和中,炙甘草甘平,能够益气补中,可用于多种的气虚证,如脾胃的虚弱、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经常和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可以增加健脾、和中的功效,如果心气虚,出现心悸、心慌脉结代这些症状,可用甘草和熟地、麦冬来配伍。

2、止咳平喘,灸甘草是止咳平喘的良药,不论外感或者内伤、寒热虚实,凡是肺失清肃、气喘咳嗽均可应用,如寒痰咳喘,配合半夏、干姜、细辛等同用,最著名的是小青龙汤。
3、清热解毒的作用,甘以解毒,可以治疗痈疽喉痹、药食中毒,有良好的解毒的功效,常和金银花、天花粉、白芷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像仙方活命饮,其还能分解人体内酒精的毒素,减少对肝脏的损害,起到较明显的解酒的作用。
4、止痛,灸甘草能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如脘腹的疼痛,四肢的痉挛的作痛,常与桂枝、芍药、饴糖等同用,治疗脾胃虚寒、脘腹痉挛作痛;与芍药同用,甘酸化阴止痛,治疗四肢挛急,如芍药甘草汤;甘草梢善于止痉痛,配合木通、生地、竹叶同用,可以治疗口疮、小便的涩痛,如导赤散。
5、甘草可以调和药性,其最善于调和百药之性,因此有国老之称。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炙甘草汤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点: 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现代研究,炙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