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湿。按药材的性味,中医里的祛湿药,或是辛香温燥,或是甘淡渗利。辛香温燥的如陈皮,可以燥湿化痰,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干。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湿除得快,坏处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壶烧干。

利水渗湿原理,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

薏米则味甘淡,渗利即利水渗湿,像疏通水道一样将水排走。一般性属寒凉,和作为果实、种子及质重的药物多为沉降药,沉降则能渗利。薏米性凉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扩展资料

薏米忌食人群

1、孕妇

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之物,中医认为其质滑利。药理实验证明,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促使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流产的可能。

2、津枯便秘者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清热的效果可能会对便秘的患者有改善,但是薏米有非常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加重便秘,并且薏米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便秘的患者最好不要吃薏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薏米可以祛湿吗?薏米祛湿宜泡水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薏米虽清热去湿但5类人要少吃

利水渗湿原理是什么

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一类药物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药理作用

利水渗湿药的分类:根据其药性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利水渗湿药、清热利湿药和利水通淋药3类。利水渗湿药: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消肿—主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主要用于脾不健运、水湿停留,肾及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以及水走大肠引起的水湿泄泻等证。常用药有茯苓、猪苓、薏苡仁、蟋蟀等。

利水通淋药:

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利尿通淋—主治下焦湿热淋证。 主要用于热淋石淋、小便涩痛等证。常用药有冬葵子、扁蓄、瞿麦、石韦、海金砂、金钱草、扛板归、蝼蛄等。

清热利湿药:

性味多苦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主要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湿热泻痢,湿温暑温等证。常用药有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通草、萆薢、冬瓜皮、茵陈蒿、赤小豆、灯心草、地肤子、木防己、玉米须、鸭跖草等。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本类药物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如茯苓、泽泻、木通、金钱草、半边莲、猪苓、玉米须、瞿麦、扁蓄等。泽泻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因生产季节、用药部位、炮制方法不同而效果亦异。开花后采集的半边莲比开花前的利尿作用强。

2、抗菌作用

利水渗湿药,特别是利尿通淋药,经体外抗菌试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茵陈对结核杆菌及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扁蓄浸出液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泽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木通水煎剂及半边莲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