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起病缓慢,可长期无症状。多不明显,认识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今天就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表现总结如下,如果大家发现有以下两种或者以上表现的请及时到医院做个检查。 :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M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
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
这要根据患者体质而定,没有准确的时间。

多发性骨髓瘤前期症状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痛。首发症状为骨痛的患者占发病总人数的80%-90%,患者往往表现为腰腿痛,误当做腰椎病,久治不愈才到血液科就诊。严重患者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翻身、走路、打喷嚏都会导致骨折。
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0%-60%,一半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不及时找到病因,可能会发展到尿毒症。
只有少数表现为贫血及出血倾向的患者才会到血液科首诊,如出现了乏力、易疲劳、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因为贫血症状前期不明显,导致一部分患者在贫血情况非常严重时才到医院就诊。病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延误。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的普及,以及医生意识的提高,很多首选骨科或肾病科的患者被及时转移到血液科,得以在疾病早期接受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鲜见年轻人群体。尚未发现有效预防的方法。有学者研究称,它的发生可能与病毒等抗原反复慢性刺激使人体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发生时,骨髓瘤细胞会“疯长”,在骨髓中的比例高达10%-90%,甚至更高。它不仅抑制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使患者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还会抑制其它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在体检中,如果发现尿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生异常,就要引起重视。最好能到血液科进行血尿M蛋白检测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排查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多发性骨髓瘤常见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