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疗观疾病既然是正邪交争的过程,那么一切治疗都应以扶助正气、驱逐邪气为主。现代医学采取的医学模式是对抗治疗的方法,它主要针对的是疾病本身,而不是以病人为本。在临床中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在把病毒细菌杀死的人体的内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人的自愈能力同时也被削弱。由于只注重了人体局部的病变,而忽略了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忽略了各脏腑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虽然起到了一时缓解疾病症状的作用,但同时其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副作用也积存在了我们的体内。所以说现代医学虽然可以治疗疾病,但无法带来健康。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医学家托马斯。西登纳姆曾指出:“医生所能做到的最好事情是给人体以每一个能够发挥其自愈力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21世纪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而应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这标志着现代医学在观念上正在由过去以治疗为主向今天以预防为主发生转变。《黄帝内经》中早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最好的医生善于治疗未形成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用药物治疗,就好像我们口渴了以后再去打井,为时晚矣。这就是“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发”的道理。中医是健康医学的代表,是以提高人的自愈能力、修复能力为目的的。重视预防、重视整体治疗和个性化的治疗,是中医学的特点。在人体机能渐渐衰老的时候,或者在急慢性病恢复时期,服用营养保健食品来弥补身体在生长、发育、衰老、疾病过程中所消耗的健康能量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和服用适合身体的保健品,可以补足正气,提高免疫,延缓衰老,抵抗疾病。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做到了“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品,又将食品赋予药性。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益寿延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药补理论为当前保健品可以维持身体健康、补充健康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医学理论依据。他在《千金药方》中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人生四十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保健食品既可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可用于病者的调理和无病者的强身。由此可见,科学的补充营养保健品是治已病、防未病,保证身体健康的必由之路。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证的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笔试考核内容较为全面,需要考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复习与备考,同时也需要针对实际、注重实践应用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所以考生还需要注重对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练习与掌握。笔试主要考核考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推拿学、中医按摩学。

1、中医基础理论:主要考查中医的基本理论,如中医养生、中药理论、诊断原则等方面的知识。2、中医诊断学:主要考查遵循中医诊断法原则,对疾病的辨证论治与分析处理的知识。

3、中药学:主要考查中药的药理、药效、药物的制剂及其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4、中医针灸学:主要考查经络、穴位、针灸方法、穴位刺激后的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5、中医推拿学:主要考查基本操纵手法、体位配合技巧、经穴按摩和推拿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6、中医按摩学:主要考查按摩的手法运用、按摩的穴位和部位、对不同疾病按摩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实操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需要认真完备考核规程,注重规范操作和准确判断,实操主要考核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有针灸技术、推拿技术、拔火罐技术、艾灸技术、其他中医物理疗法。

1、针灸技术:包括针刺法、取穴方法、引导气血运行和治疗技巧等。其中针刺法主要考核操作规范和对疾病辨证论治的能力。

2、推拿技术:主要包括推拿手法、紧张和放松技巧、治疗技巧等。常考的技术包括推拿头颈、肩颈、背部、四肢等。3、拔火罐技术:包括火罐的特点、操作方法、火罐安置技术、穴位的选择等。需要注意的是火罐的选择和使用应当符合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主要考核艾灸的特点、穴位的选择、艾灸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特定症状的治疗技巧等。

5、其他中医物理疗法:包括中医按摩、拔罐、刮痧等传统治疗方法,考察考生的技能和临床疗效。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证考试备考与注意事项

想要获得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证,需要认真复习与备考,熟悉考试的规定与流程,同时也要保持积极和谦虚的态度,注重平时的实操技能训练,在考试中按要求认真考试,做到严格遵守考试规定,以确保考试能够顺利通过。

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

是的,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正规卫健委颁发的证书,中国卫生人才网查询,是养生保健人群开店、持证上岗必备证书,全国通用,终身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内保健调理师职业定义,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1 号)中具有养生保健促进作用的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的服务技术应用组合,具体包括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砭术、食疗养生、中医传统运动、穴位贴敷、熏洗等养生保健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