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其实就是肾脏发炎了,但是肾炎分为很多种情况,像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是其中一种,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都是因为病菌导致的,发生了急性肾小球肾炎后很容易有血尿的情况,因此很容易发现,那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情况吧。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并不少,具体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什么呢? 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感染后1-2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轻者仅有轻度的水肿、乏力,没有就医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出现心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高血压脑病、抽筋、意识障碍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急性肾衰、少尿、无尿,需要透析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轻重不同,但整体预后较好,经过对症支持治疗,4-8周绝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 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不适合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类的食物,包括肥肉、蛋黄和动物肝脏,也要避免食用植物蛋白质类食物,比如大豆、豆浆和豆腐等,尽量不要摄取那些含有高嘌呤的食物,最好不吃猪肉和沙丁鱼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致病菌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因为病菌导致,那么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呢? 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当出现这个细菌感染的时候,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出来猩红热或者是扁桃体炎等相关的感染症状,而且会继发一些免疫反应,引起来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引起肾脏损伤。肾脏损伤主要表现出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可以伴随有一过性的肾功能不全。 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对症治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水电解质平衡,在感染的时候可以抗感染治疗,还要注意卧床休息。通过对症治疗以后,这个疾病是可以治愈的,而且也不会遗留后遗症。平时要注意定期到医院随诊复查。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急性肾小球肾炎确诊不难,那么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有哪些呢?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2周前有链球菌感染病史,常常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些可能为皮肤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即突然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以及一过性肾功能损害。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初期会合并血清补体C3的下降,而且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后8周内补体C3会逐渐恢复正常。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以行肾脏穿刺活检,其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能够自发缓解的疾病,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疾病会逐渐缓解。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小球肾炎有急性的和慢性的,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系,也就是当患者起病之前的一到三周,因为脓包疮,或者扁桃体炎,或者因为猩红热等等,感染了链球菌以后,链球菌作为一种致病源,可以诱发机体出现免疫炎症反应,比如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在光镜下面可以发现弥漫性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 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有血尿,尿蛋白增多,也会出现水肿,患者往往会感觉到腰酸,乏力,严重的会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引起患者血压升高,肾功能异常等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吗
急性肾炎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水肿减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内活动量。对遗留的轻度蛋白尿及血尿应加强随访观察而无需延长卧床期,如有尿改变增重则需再次卧床。3个月内宜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可于停止卧床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个月后如无临床症状,尿常基本正常,即可开始半日上学,逐步到参加全日学习。 为防止水钠进一步潴留,导致循环过度负荷之严重并发平,须减轻肾脏负担,急性期宜限制盐、水、蛋白质摄入。对有水肿、血压高者用免盐或低盐饮食。水肿重且尿少者限水。对有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小儿于短期内应用优质蛋白, 对仍有咽部、皮肤感染灶者应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药物治疗7~10天。 急性肾炎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水钠潴留、细胞外流液量扩大,故利尿剂的应用不仅达到利尿消肿作用,且有助于防治并发症。凡经控制水、盐而仍尿少、水肿、血压高者均应给予利尿剂。噻嗪类无效时可用强有力的袢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汞利尿剂一般禁用。 凡经休息、限水盐、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应给予降压药。儿科仍常用利血平, 肾小球纤维化药作用迅速,滴注后数10秒钟即见效。但维持时间短。停用后3~5分钟作用消失,须维持静点,小儿可给5~20mg,溶于100ml葡萄糖液中,以1μg(kg·min)速度开始,视血压调整滴数。应注意点滴速度、需新鲜配制、输液瓶应黑纸包裹避光。另一静脉快速降压药氯甲苯噻嗪(低压唑,diazoxide)具直接扩血管作用,用量3~5mg/kg,快速静脉注射,效果不满意时30~6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用后5分钟即达最大降压效果,维持8小时。副作用为偶见恶性、头痛、心悸、一过性室性心律不齐等。既信常用的降压药硫酸镁,因已有其他有效药物,且肾功能不全少尿时还镁中毒危险,近年已少用。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
在现在临床医学上,对于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方法不下十余种,有辅助检查方法,也有肾活检病理检查。但是真正确诊某人是否患上了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需要参照哪些标准呐?下面是小编对于诊断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标准的介绍。 感染或药物应用史、临床表现、一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肾脏病理仍然是诊断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要考虑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具有下列临床特征者应考虑慢性间质性肾炎:①存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诱因,如长期服用止痛剂、慢性尿路梗阻等,或有慢性间质性肾炎家族史;②临床表现有小管功能障碍,如烦渴、多尿、夜尿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或肾功能不全但无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等;③尿液检查表现为严重小管功能受损。少量小分子蛋白尿(< g/24 h)、尿 RBP、溶菌酶、尿β2- 微球蛋白、NAG 升高,可有糖尿、氨基酸尿。慢性间质性肾炎还须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原因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相应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供诊断线索,但鉴别困难时应及时考虑肾活检。 慢性间质性肾炎应该考虑与一下疾病鉴别,鉴别困难时可以肾穿刺。①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间质性肾炎,但长期高血压病史,伴有心脏、眼底等靶器官有助于鉴别;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常有显著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小球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管。 以上是小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面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从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常见的一些病症和并发症出发考虑的。但是为了进一步的确诊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还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诊断方法和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