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的高血压)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当它引发与之相连的静脉血液淤积时,这些静脉会扩大、迂曲(称为静脉曲张)。根据《默沙东诊疗手册》的表述,静脉曲张可发生在食管底部(食管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胃部(胃底静脉曲张)或直肠(直肠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脆弱且易出血。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大量呕血 ( 消化道出血)。长期持续且缓慢的出血可造成贫血;迅速且更严重的出血则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门静脉高血压可导致肺动脉血压升高(称为门脉性肺动脉高压)。这会引发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特别是当患者躺着时)和疲乏。
门静脉高压加上肝功能受损,就可能导致腹腔内积液(腹水)。腹水会导致腹部膨胀和紧压感。腹水还可能遭到感染(称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随着时间推移,脂肪(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可导致一系列问题。维生素 D 吸收不良可引发 骨质疏松症。维生素K(帮助血液凝块)吸收不良会使患者更易出血。
肝硬化可引发其他问题,影响血液凝结方式(导致 凝血障碍)。有些问题会让患者更易出血,例如脾肿大。肿大的脾脏可能会捕获血细胞和血小板。造成血液中的血小板(这有助于血液凝块)数量减少。受损肝脏产生促进血液凝块的蛋白质(凝血因子)的能力会减弱。
有些肝脏问题又会使血液更易凝结。受损肝脏产生防止血液过多凝结的物质的能力会减弱。血管(如腿部静脉)内可形成血栓,其可游走至肺部(一种称为 肺栓塞的疾病)。
由于肿大的脾脏会捕获白血细胞,后者数目可能减少(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细胞计数偏低时,感染风险会增加。
肝功能衰竭最终可导致 肾功能衰竭,这种病症称为肝肾综合征。如发生肝肾综合征,体内产生和排出的尿液量会减少,导致毒性物质在血液中累积。肝肾综合征患者会呼吸困难。这种肾脏问题可能变得严重到需要 透析治疗。
肝功能衰竭还会导致脑功能退化(称为 肝性脑病),这是由于受损肝脏无法再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造成这些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大脑,并在大脑中积聚。
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癌( 肝细胞癌或肝细胞瘤),特别当肝硬化是由 慢性乙型肝炎或 慢性丙型肝炎、长期酒精滥用、 血色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或 糖原贮积病所导致时。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下面是肝硬化的8大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出血部位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为主,但也有30%-40%的患者为非EGVB,包括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和消化性溃疡等。
EGVB临床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或柏油样便,严重者致出血性休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多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少量呕血及黑便,门静脉高压性肠病常呈反复黑便或便血。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为止血、抗休克、防治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奥曲肽等)、内镜治疗(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等)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断流或分流手术、肝移植等)。
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感染部位因患者基础疾病状况而异,常见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胆道感染以及肺部、肠道及尿路感染。
SBP是非腹内脏器感染引发的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胆道感染患者常有腹痛及发热,当有胆总管梗阻时,出现梗阻性黄疸,当感染进一步损伤肝功能时,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肺部、肠道及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
对肝硬化并发的感染,一旦疑诊,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SBP、胆道及肠道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其他如氟喹诺酮类、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一旦培养出致病菌,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窄谱抗生素。
门静脉血栓是累及门静脉系统,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是一种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可高达25%。
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当血栓缓慢形成,局限于门静脉左右支或肝外门静脉,侧支循环丰富,多无明显症状。当门静脉血栓严重阻断入肝血流时,可导致难治EGVB、中重度腹胀痛、顽固性腹腔积液、肠坏死等,腹穿可抽出血性腹腔积液。
抗凝、溶栓等是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基本方法,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是常用抗凝药物。对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门静脉高压者,为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行门腔脾肾分流或断流术。
(HE)
HE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因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HE临床表现为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运动和反射异常。除针对病因治疗、加强营养外,降低血氨是治疗HE的关键。乳果糖在轻度HE治疗及初级、二级预防中有较好效果。
电解质紊乱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常见原因包括长期钠摄入不足及利尿、大量放腹腔积液、腹泻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以低钠血症多见。严重低钠血症可诱发和加重肝硬化各种并发症,预后差。临床需定期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钠水平,防治低钠血症,避免并发症发生。
(HRS)
HRS是指严重肝病时出现的以肾功能损害、动脉循环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明显异常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以少尿、无尿及氮质血症为主要表现,缓进型较多见,常呈难治性腹腔积液,肾衰竭病程缓慢,可在数个月内保持稳定状态,常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转为急进型而死亡。
HR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首选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肾脏替代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肝移植。TIPS有助于减少缓进型转为急进型HRS。肝移植可以同时缓解这两型HRS,是该并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等待肝移植术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保护肾功能∶静脉补充清蛋白、使用血管加压素、TIPS、血液透析以及人工肝支持等。
肝肺综合征是在肝硬化基础上,排除原发心肺疾病后,出现呼吸困难及缺氧体征如发绀和杵状指(趾),预后较差。肝肺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的三联征。
目前尚无治疗肝肺综合征的特效药物,吸氧及高压氧舱适用于轻型、早期患者,可以增加肺泡内氧浓度和压力,有助于氧弥散。肝移植可逆转肺血管扩张,使氧分压、氧饱和度及肺血管阻力均明显改善。
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为原则。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主要为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症状
1)食欲减退:肝硬化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由于肝硬化引起胃肠充血,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致。2)体重减轻:硬化早期多见症状,因食欲减退,进食不够,胃肠道消化及吸收障碍,体内清蛋白合成减少。3)疲倦乏力:也为早期症状之一,其程度自轻度疲倦感觉至严重乏力,与肝病的活动程度一致。产生乏力的原因为:①进食的热量不足;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的中间代谢障碍,致能量产生不足;③肝脏损害或胆汁排泄不畅时,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④乳酸转化为肝糖原的过程发生障碍,肌肉活动后,乳酸蓄积过多。4)面色晦暗黝黑: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脏受损,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导致。5)腹泻、腹胀、腹痛:腹泻、腹胀多由肠壁水肿、肠道吸收不良(以脂肪为主)、烟酸的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因素所致。腹痛多在上腹部,常为阵发性,有时呈绞痛性质。腹痛也可因伴发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肠道感染等引起。6)肝区隐痛:在肝硬化中也比较多见,约占60%~80%。劳累后明显,与其同时出现的还有黄疸、发热。表示肝细胞有明显损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7)不规则出血: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于的合成,脾功能亢进义引起血小板的减少,故常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和激膜有紫斑或出血点或有呕血与便血。8)内分泌功能失调:当肝硬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时可致男性睾丸萎缩,军酮分泌减少时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阴毛稀少,女性病人有月经过少和闭经、不孕。雌激素过多,可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而产生蜘蛛痣与肝掌。蜘蛛痣出现,则提示肝损害有发展。肝掌是手掌发红,特别在大鱼际、小国际和手指末端的肌肉肥厚部,呈斑状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