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力量性运动时,如举重、健美、俯卧撑等,消耗的主要是蛋白质,而肌纤维的增粗、肌肉力量的增加也需要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为了尽快消除疲劳,提高力量锻炼的效果,在进行力量性运动后应多补充蛋白质类物质。除要补充猪瘦肉、牛肉、鱼、牛奶等动物性蛋白外,还要补充豆类等植物蛋白,以保证机体各种蛋白质的供给。 2、耐力锻炼的营养补充
在进行耐力性运动过程中,如长跑、游泳、滑雪等,机体主要进行的是糖类物质的有氧代谢,消耗的主要是淀粉类物质。膳食中的糖含量对机体内糖原含量有影响,而肌糖原含量对肌肉的耐力性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运动后可适当多补充些米、面等淀粉类物质。 3、剧烈运动后的营养补充
在进行较剧烈的体育锻炼时,如球类比赛、快速跑、健美操等,机体主要靠糖的无氧代谢提供能量,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堆积就会造成机体的疲劳,并使恢复时间延长。在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后,应多补充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而动物性蛋白等肉类食物则是酸性物质,在剧烈运动后可适当减少摄入量,才能更好地减轻疲劳。 4、注意维生素补充
无论进行何种运动,运动后都要补充维生素。因为运动时体内代谢增强,各种维生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运动时体内的维生素消耗会增加,需要在运动后补充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像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一般只需补充天然维生素,没有必要补充维生素制剂。 5、避免暴饮暴食
体育锻炼后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急于进食,因为人在进行运动时,支配内脏器官的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使心脏活动加强,骨骼肌血流量增加,来保证运动时的需要;同时胃肠血管收缩,消化能力下降,这种状况的恢复一般需要半个小时。二、运动与补水
与运动后进食不同,体育锻炼后的补水是可行的,只要口渴,在运动后,甚至在运动中也可补水。运动时人体会失去大量水分,当失水量占体重的4-6%时,肌肉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当失水量为体重的10%时,就会导致循环衰竭。体育运动应注意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以保证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活动能力。 补水原则: 补水要注意科学性,避免暴饮,可采用“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
如果一次大量饮水,会引起血液稀释和血流量激增,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大量的水进入胃中,不能及时被机体吸收(人体吸收水的最大速度800ml/h),而稀释胃液、影响消化。运动时大量的水在胃中晃动会感觉不适甚至引起呕吐。
在运动前10-15min可适量饮水;运动中如口渴可每15-20min饮水150-200ml;运动后应每20-30min补水一次,一次250ml左右。 夏季运动后补水温度应在10℃左右为宜,不宜喝冰水;其他季节最好补充温水。基本形式包括:上肢:推,拉,鞭打
下肢:缓冲,蹬伸,鞭打
全身:摆动,躯干扭转,相相运动
看在辛苦打字份上,望采纳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的好处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为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减少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学前儿童应该多让父母领着出去玩,让孩子更贴近大自然。扩展资料
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身边的事实物品告诉宝宝安全问题。应该多陪宝宝去宝宝想去的地方,这样因为宝宝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就可以再给宝宝讲讲这个地方的故事,这样宝宝是愿意听的,便是一举两得。
还可以带宝宝到乡下去参观,体验生活。这样可以告诉宝宝农民伯伯种菜不容易,吃饭不要浪费,懂得节约。不论带孩子去任何地方,前提条件是一定要征求宝宝的同意,引起宝宝的兴趣,这样才能做得完美。还有多带宝宝去朋友亲戚家串门,培养孩子的友谊之心。多参加些集体活动,使锻炼宝宝找到自己的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龄前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锻炼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的方法
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 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运动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排出身体里的毒素,经常运动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1 1、适应性的原理 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量与强度过小,引起机体的反应也小,反之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过大,超过了机体适应能力,会对身体健康不利,甚至陷入伤病的危险状态。身体锻炼负荷的确定要从锻炼者的身心状况出发,逐步提高要求。 由于新参加身体锻炼的人起点较低,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获得的效果比较明显。长期坚持身体锻炼的人,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锻炼效果就不像开始锻炼时那么容易了,而且也要慎重考虑。但保持一定的锻炼效果也很好处。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大多数人的身体活动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所以对他们的身体锻炼要求也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如耐力跑的距离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长,跑速也相应提高。 青少年儿童从事身体锻炼的适应能力比成年人强,因此他们身体锻炼负荷的提高幅度一般大于成年人。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身体锻炼负荷的提高也应慎重。 2、人体生理的超量恢复原理 在身体锻炼中,有机体在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会因能量的消耗而产生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体内的能量物质和身体机能水平才能得以恢复。 在反复的刺激——恢复——刺激下,如果运动负荷恰当,机体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能出现超过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和机能能力,这就是生理上的超量恢复。经常地超量恢复并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和休息间隔,体质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2 1、制定锻炼计划的原则 为了使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内容及方法。计划的制定应包括:选择有益的锻炼内容,合理安排锻炼的次数、时间和运动负荷,列出注意事项等。 (1)选择有益的锻炼内容:锻炼的内容要根据锻炼者要达到的目的去选择。如为了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耐力素质,可选择走、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练习。为了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达、体形健美,可选择用哑铃、实心球、联合健身器械进行力量性练习。 (2)锻炼的次数:锻炼的次数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安排每周至少锻炼3~4次,即隔日一次,运动负荷较大时,两次间隔时间可长一些。在锻炼时可进行自我监督,身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或者停止锻炼。 (3)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一般为20~60min。锻炼时间与运动负荷有关,运动负荷大则锻炼时间短,运动负荷小则锻炼的时间应相对长一些。每次锻炼的程序安排如下:首先做准备活动10 min,然后再进行慢跑有氧运动20 min(心率达到110~130次/ min),接着做柔软体操5 min,进而做提高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5 min,最后10 min做放松体操及走步等整理活动。 (4)运动负荷:一般常用运动中的心率来测定运动负荷。一个做法是用220(或200)减年龄,作为运动中心率数。但比较精确的是采用最大心率的60%~90%作为运动中适宜心率,相当于57%~78%的最大耗氧量的心率值。健康人在锻炼时的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 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应以体育锻炼的各项原则为依据。内容应包括锻炼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锻炼的内容应合理搭配,内容应与体育课的内容相结合,与自己的爱了和特长相结合,科学地安排锻炼项目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课外安排以球类为主的练习项目,另外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等。 2、体育锻炼的方法 要想获得好的锻炼效果,必须按照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练习。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练习法可分为: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 (1)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是指锻炼者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健身计划和要求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的方法。 (2)变换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是指改变锻炼内容、强度和环境进行练习的方法。采用变换练习法,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身体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3)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是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确定循环练习的各项练习内容,在一次练习中依次循环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单一练习对身体发展作用比较单一的不足,使各练习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 (4)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运动负荷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无论以哪种体育方式进行健身是健美,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关键的,在这里介绍一些实用的确定运动负荷的方法。 ①运动时即刻心率测定法。在一组或是一次运动后,立即测定自己的心率,以此来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认为:180次/min以上为大负荷运动;150次/min为中等负荷运动;130/min以下为低负荷运动。 ②基础心率测定法。在运动前及运动后的第二天分别测定自己的基础心率(早晨醒后立即测定自己的心率三次,取平均心率),然后进行比较。 ③用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要想达到锻炼健身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一般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有一定的疲劳感,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出汗等,这是比较适宜的运动负荷。 ④用锻炼期间的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负荷的大小。在运动期间,根据食欲、睡眠、精神状态等主观感觉,来监测运动负荷。 3、进行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韧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损伤的发生。 (2)锻炼后做好放松活动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锻炼后出现的肌肉酸痛,有助于解除精神压力。 (3)注意自我保护 我们在锻炼过程中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出现不适不要大意,要及时检查。 (4)加强易损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损部位和针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和踝关节肌肉的力量,增强肌肉对关节的支持力。 (5)使用必要的运动护具 在许多运动中,运动护具极大的防止了很多严重的运动伤害的发生。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及相应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如球拍等)也可明显降低运动损伤。 (6)补充电解质 运动时我们会大量出汗,许多电解质成分也会随汗液排除。我们要及时补充这些流失的电解质。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饮用运动型饮料。 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3 1、在安排身体锻炼的内容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它主要体现在运动负荷的掌握与提高上。运动负荷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表面数据,是以身体锻炼的成绩作为衡量尺度,如跑速、动作重复次数或频率等。这是人们的习惯测法,但其不能直接反映身体机能的负荷状态。 另一种是内部数据,是直接测定身体锻炼时人体的机能状态,如测定心率按最佳心率要求确定每次锻炼的运动负荷,这种方法麻烦些。但心率对速度快、强度大的锻炼内容不仅比较灵敏,也易受情绪的影响。 也有学者认为:只按心率来确定运动负荷而忽视血压指数是危险的,因为心率和血压对运动负荷的反映不完全一致。 我们在身体锻炼中将两种测定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更客观些。开始进行身体锻炼时,应通过多次测定,确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作为起点。并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可以2-4周作为一个阶段)加大或调整身体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 2、锻炼负荷提高的幅度要适当 身体锻炼不同于运动训练,其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比较大,在系统性的要求上也不必追求达到或接近极限运动负荷,而且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采用有氧代谢进行身体锻炼,其健身作用较大。 因此在负荷提高的幅度上不要过大,时间上也不要操之过急,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3、对于曾经坚持经常锻炼,但因故停了一段时间而又重新开始锻炼时,应根据身体的现状安排锻炼 因为由于前段时间未能坚持锻炼,可能引起身体机能的消退。在通常情况下,应尽力坚持经常锻炼,这既是练身体也是练意志。 但当身体健康情况不佳或情绪很低落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有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有机体内协调关系出现失调现象,就不必勉强坚持身体锻炼,即使坚持,也应适当调整锻炼内容和运动负荷。 4、坚持实际的原则 在身体锻炼中,承担多大的运动负荷最为理想,提高的幅度多大合适,应用什么客观指标测定,这些问题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 即要对每个从事身体锻炼的人的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项目成绩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经常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的方法确定身体锻炼的效果和是否进一步提高要求以及提高的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