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良主要是说胃和十二指肠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但是患者却出现上腹部的饱胀疼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大多的患者去进行胃镜检查之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胃部消化不良的症状却是持续存在的时候,这时候就要怀疑是否是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是西医的称呼。中医称"胃病",也就是脾胃上有病。脾胃受到风,寒,暑,虚,湿,热的侵蚀。中医诊断,得通过四诊,根据脉象,才能判断病原病因,才可对症下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通常伴有头昏脑涨、头昏、焦虑煎熬以及经常失眠.
功能性消化不良起病比较缓慢,呈现反复发作或者持续发作,可以持续多年.
该如何治疗呢,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
1、面对患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仅仅是因为胃十二指肠功能失调导致,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要保持心情愉悦、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治疗和调理是可以治好的,若果实在都劝说无效,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给予镇静和抗焦虑治疗。2、尽量避免进食或者少吃辛辣、生、冷硬、油腻、烟酒、浓茶、咖啡、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对胃肠道有刺激和伤害的食物和药物.
而对于进食少量食物就出现饱胀的患者则建议 :一顿少吃一点,一天多吃几餐
3、辅助药物治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①对于进食后就有腹胀或者早饱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吗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进胃和肠蠕动的药物。②而有上腹部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西咪替丁或者奥美拉唑等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适当选用硫糖铝、果胶铋等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④对于恶心呕吐明显的患者必要可予以止吐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
罗马Ⅲ型诊断标准中FD分为2个亚型,即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依据罗马III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符合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烧感。

FD为一排除性诊断疾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
“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表现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的症状是: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出现或者以一组症状出现。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先说饮食方面,要不吸烟、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进食过于粗糙或者是坚硬的食物,不要进食过于油炸的、油腻的或者是比较粘的食物,不进食太热或者是太凉的食物,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暴饮暴食。 患者要养成定时定点就餐的习惯,吃饭要细嚼慢咽。建议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每天都可以进餐4至5次,少量多餐。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有助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可以保证每天能摄取足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