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除了每期新闻热点类“封面报道”重头栏目以及不定期特别策划外,内容分为三大版块:养生汇、治未病、大健康,主要栏目和内容如下:

中医健康养生讲堂,中医健康养生讲堂视频全集

一、养生汇:面向社会大众,刊载权威好用的养生知识和方法

:权威专家谈四季养生。

:重点关注中医情志养生,解决现代人心理健康问题。

3哲理养生:中医药文化、佛道儒等哲理养生内容。

:古今中外社会名人的养生故事、养生感悟、养生方法。

5. 养生真相:对有歧义的热点养生理念方法等正本清源。

:介绍不同的养生健身功法。

7.吃健康:营养饮食,各类药膳,食疗等。

:从生活点滴中解读中医理论,学会如何运用。

二、治未病:面向亚健康人群,注重中医防治疾病和特色方法

: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结合防病治病等谈养生保健。

2. 问健康:时下最关注的健康问题或读者提及最多的问题,请各权威医生进行解答。

:中医防治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和方法。

:介绍自我诊断的技巧、方法等。

:介绍防治疾病的真验方、真方法。

:介绍男科、妇科常见病的健康问题及房事保健等。

:父母学习育儿经。

:老年保健的课堂。

三、大健康:面向中医健康产业从业者,交流大健康行业发展经验

:健康养老养生相关产业的行业分析、解读趋势,产业新知商机等。

:围绕中医养生旅游谈各地特色。

:全国各类有特色、好口碑、知名度高的医馆、会所等。

:各类中医药养生保健好书推荐及书评。

:和中医养生有关的散文、随笔,琴棋书画、闻香品茗等内容。

:介绍有中医特色的各种外治法。

:养生保健软件、产品的使用比较。

:中医养生类会议、活动、招聘等。

中医健康养生讲堂心得体会

对于中医健康养生,你是怎么理解的?

医理疗养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暂时性的缓解身体状况,在中医养生过程中更多的是提醒患者注意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最好的药房是厨房,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中医、草药医、推拿、按摩、拍打、拔罐、针灸等中国传统调理治病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看貌似简单随意,实则医道医理深奥渊博,讲究医者功力深厚、辩证精准,还要熟悉经络。中药是复方制剂,利用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发挥治疗作用,补偏救弊,调和阴阳!对于病毒感染,抗炎,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对多种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对病毒,细菌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学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国的国粹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与中医学的贡献分不开的!我们中国人口众多,其原因就是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方面的独特而神奇的疗效,使得我们的祖先可以生存繁衍!古代完全都是中医药治疗预防疾病,没有现代医学的参与,可见其疗效的可靠与高效,为我们祖先的生存有巨大的贡献!

中医养生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优点在于防病于未然,治未病!比如癌症,在癌症没有发病之前,高明的中医先生,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特殊诊断方法,诊断出蛛丝马迹,对于癌前的体征状况,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一个独特的地方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尤其是虚则补之!人体受之父母,禀赋条件好的,属于先天因素好!禀赋不足的,就需要用先天不足后天养的方法,来纠正病因!可是这是现代医学不能办到的!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肺气圣药!灵芝提高免疫,抑制肿瘤!鹿茸补肾壮阳!肉苁蓉补肾填精!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润肠!等等!都是其他医学根本无法比拟的。

中医健康养生讲堂视频全集

讲授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黄帝内经书院”范登脉 简介: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系教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特别是对传统语言文字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运用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考证中医经典文献中的疑难问题,重视出土文献、文物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运用,长期从事《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文献考证、理论整理、逐篇讲析等工作,对《素问》《灵枢》研究有较深造诣。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 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经方理论、名家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疾病。 出版《黄帝内经素问校补》《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校注)元读书堂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脉经》(校注)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语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医史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医文献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馀篇。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一项及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编者按:“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国家少发医药费,这就是我们治未病的效果。”上医治未病,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作为“悬壶莞邑”中医药 健康 大讲堂的第一讲,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范登脉教授从理论知识出发,深入浅出,讲述《黄帝内经》蕴含的 健康 原理,为大家传授中医 养生 知识。 授课大纲: 观象授时 中医对“人”的认识,包括了合于天道的藏府身形系统、合于天道的生命活动之人。 天之“道”——空间、时间与阴阳。 中国古代发达而持续的农业文明与重视祭祀活动,对于节令、气候、物候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它要求人们不断去 探索 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及其复杂的变化规律,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 在古代中国,表示时间、方位这些概念的传统方法,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干支系统。十干、五位、五行相配始终遵循下面的原则:东方为甲乙木,南方为丙丁火,西方为庚辛金,北方为壬癸水,中央为戊己土。 人之合于天道——人身之气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一样,也是按照天之阴阳节律升降开阖。 《灵枢·癕疽第八十一》:“阴(营)阳(卫)已张(布散),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昼夜五十营),与天合同(与天道协调一致),不得休止。” 正气、邪气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歧伯曰: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一天之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段测得的温度相加除以四,为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拔,除也)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宽容平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凝)地坼……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人之“理”——形、神两系统 形——藏府身形系统 神——生命活动系统 脾胃为本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生病之“理”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治未病——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 《神农本草经序录》:五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食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痊。 出现苗头,就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饮食有常节 味(水谷)—化(胃)—精(津液)(化生精)—化(脾)(精不化气则为湿浊痰¡°毒¡±)—气(宗气营气卫气)(精化为气)—生形(气生形) 秋天 养生 的误区 四时阴阳不以数推;秋气凉燥,肺恶寒。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说明:以上为授课大纲,请以授课内容为准。 【音频】李玲 【配音】李玲玉 【作者】 欧雅琴 李玲 李玲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东莞市~东莞自营号~ 健康 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