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让人健康长寿。很多病人和学生经常问我,养生应从哪方面入手呢?我反问他们:“你们说老人与年轻人有什么区别?”

我们现在看一看,人体衰老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头发或白或枯,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肌肤干皱不润,无光泽,牙齿脱落,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肌肉松软,消化吸收能力差,动易气短,大小便不固,胆小怕事,喜安静,易骨折,性功能减退,生殖能力丧失,抵抗力下降等。整体形象:精气神不足!
一、中医养生就是养肾和脾胃肾其华在发,肾虚则发不华;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肾虚则双耳难聪二阴难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余,脑为髓海,肾虚则骨枯不坚,牙齿不固,脑衰健忘,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目为肝窍,精血亏则目视不明;肾主水,肾虚则皮肤干皱难润;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虚则生长发育停止,性愿望与生殖功能减退或丧失;肾主纳气,肾虚则气短易喘。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消化吸收能力差乏,气血生化不济,肌肤少气血滋养而干枯无泽;脾主肌肉与四肢,脾虚故肌肉松软,四肢喜静恶动,至于胆小怕事,抵抗力下降,更是气血不足使然。
从以上文字,我们不难看到,中医养生其实就是养肾与脾胃!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肾气又称真气,元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被认为后天之本!而中医养生不就是求源固本吗?我们把根本固在了阳世,阴间还能轻易请走你吗?也不是中医养生其他脏腑就不管了,只是这两脏乃中医养生的要害而已。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以静静养心,以气和顺养肝,以吐纳养肺!
二、如何判断脾胃虚弱吃有益的食物就能身体健康吗?那可未必。食物是吃下去了,可是如果不能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食物的益处不能为我们所用,再好的食物也无用。所以在食补之前,我们首先要有健康的脾胃,才可以正常运化营养精微。
脾有运化、升清、统血的功能;胃有受纳、通降的功能。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所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会导致其功能失常,从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输布,进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有三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看手、看眼袋、看舌头。1
手
看手时,首先看手的食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个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变形,并且小指内侧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觉,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示指靠近拇指一侧的根部有个叫“二间”的穴位,便秘和腹胀的患者长期坚持按摩这个部位,可以减轻便秘。如果示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表明脾胃虚弱至极,这时常会出现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状。
看手判断脾胃状况,除了看手指,还要看整个手掌。将 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指缝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患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2
眼袋
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在身体内。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出现眼袋的部位,水湿首先会停留在这里。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睑就会隆起,形成眼袋。
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常常会看眼袋。如果要彻底消除眼袋,必须补脾补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有了力量,身体内的水湿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消失。3
舌
舌的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说明血虚;如果舌质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说明体内有瘀血。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体内,舌头也会变得肥大。肥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便使舌边缘出现了齿痕。
看舌质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湿润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发黄,说明体内有热;舌苔焦黄,说明体内的热盛;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舌苔发黑,说明体内的寒盛;舌苔厚腻,且满布白苔,说明脾胃虚弱。
三、怎么补脾胃了解了如何判断脾胃虚弱之后,怎么补脾胃呢?
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这时我会建议他们喝粥。我建议大家在熬粥时加4样食材一一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4样食物按1 : 1: 1 : 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几勺。这个“四宝粥”对补脾胃特别有帮助。
古往今来,许多医家都将莲子视为补脾胃的第一选择。而山药既补气又补阴,是平补脾胃的良药。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湿。运化水湿是脾的功能之一,人体内的湿气太重会增加脾的负担,祛湿就是为脾减轻负担。芡实与莲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补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实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是补脾止泻的良药。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
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黄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四、养肾补肾的办法1
一则,肾在味为咸
咸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神经,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
骨折后需忌盐,因肾主骨,骨既已折即不可再伤肾。推之,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忌盐或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
即使尚未见肾伤,平时饮食亦需少盐。现代研究认为每人每天食盐不可超过六克,这个量不好把握,但总需注意不吃过咸的食物。
有人说,若做的菜或汤太咸,那我加些水再喝完,是不是会好些。这样做其实没有意义,因为进入体入的盐并没有少。
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凡属肾病,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肾功能减退等等,都需忌盐至病愈。若不能忌盐,轻则病情缠绵难愈,重则导致不可预计的恶果。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太咸的,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其实这也是咸伤肾的体现。
中医认为,若邪气入肾,其病状多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肢肿胀、身体沉重、喜睡、骨痛等。若属肾阴虚,则表现为目眩、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若属肾阳虚、则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阳痿遗精、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凡有此类症状,皆需注意少吃或不吃盐,以免过度伤肾,影响病情康复。
中医认为: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2
二则,肾在志为恐
恐会伤肾。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
肾不容易养好,需努力避免伤肾。容易出现恐惧的事情需尽量避免。
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夜属阴,特别是在山林中夜行,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易受夜之阴气侵袭而生病。若心中存有鬼怪,在夜里行走会自己吓唬自己,更会伤肾伤精。特别是夜里一个人经过坟地,最属养肾的大忌。
有人恐高,若站在高处下望则下肢发软。如此则尽量不要站在太高往下看,以免因恐惧而伤身。比如上数百米的东方明珠,恐高的人最不宜去。
恐怖片很是流行,我非常不能理解。把自己吓得不敢关灯睡觉,不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这又何必呢。看一次恐怖片会形成多年的恐怖记忆,每逢黑暗或一个人睡觉则恐惧,如此会让肾精一直暗耗。
有人喜欢听鬼故事,甚至讲鬼故事。把别人吓得一愣一愣地,自己觉得非常刺激,岂不知因听了鬼故事而心中产生恐惧,如此亦能伤肾伤精。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我想怪力乱神属于虚妄之事,既伤肾气,又无益于人生进取,何必要说呢。
有人喜欢吓唬别人,先藏在某个角落,等人走过来,突然跳出来吓人;或者,穿着鬼怪的衣服在晚上跳出来吓人;甚至医学院里有学生躺在尸体解剖室里,乘人来学习里突然坐起来吓人,如此等等,为了自己寻求刺激而伤损别人的肾精,十分不应该。人受恐惊,轻则心神不属而心慌心悸,重则胆破肾虚而致昏迷、死亡。
中医认为:思胜恐。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寓言吧,这就是思胜恐的案例。搞明白了就不害怕了。3
三则,肾在液为唾
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
平时闲暇可轻轻叩齿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然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
吐口水是坏习惯,乱吐唾液既不卫生,又伤肾气。
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古人讲:远唾远伤,近唾近伤,不唾不伤。小时候无知,与小朋友们比赛看谁叶唾液吐得远。现在想想,这可不是个好比赛,至少会伤肾。只是小儿肾气健旺,不觉其伤而已。从中医来看,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因为唾液为肾之液,由于心主藏神,精能化气生神,故多唾远唾会导致肾中阴精损耗,即可损气、损神。
唾液与痰不同,若口中有痰,则需吐掉,此与吐唾液无关。4
四则,肾在色为黑
黑色养肾。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
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 、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再如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黑巧克力亦有养肾之功。现代研究认为其能抗氧化,大概亦是养肾之功效表现吧。且认为巧克力越黑,可可含量越高,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尤其珍贵的是完全无糖的纯可可棒。
在欧洲超市里有卖黑莓、蓝莓、 覆盆子等做的果汁饮品,其色黑,其味甘,有不错的补肾效果。
乌骨鸡其骨色黑,入肾,用乌骨鸡炖汤,最能补益肾精。古有成药乌鸡白凤丸,即有养肾调经之效。
养肾之法极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
再有:久睡会消耗肾中精气,故养肾需忌久睡;亥时睡觉可养肾;齿为骨之余,健齿可养肾;肾其华在发,故养发可养肾;肾在窍为耳及二阴,平时搓耳或按摩阴囊及睾丸周围,即有养肾之功;怡养心神可使心火不妄动,则肾精自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伤血即伤精、伤肝即伤肾;肾主水而水性寒,寒又会伤肾,故养肾需保暖防寒;如此等等,都是养肾之方法之一。若以中医之理推而广之,则其中皆有深义。
养生饮食的顺序有哪些
我们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次数,大多数还是一日三餐,这三餐的顺序和时间也是有学问的,我认为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相信你一定听过一个养生的顺口溜,那就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早饭往往对于一天来说特别重要,比如说大米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是我们每天早晨大脑运行的必须营养,早上吃的有营养,对我们脑部的保养是特别重要的,所以说,“经常不吃早饭的人会变傻”,这绝不是谣言。在此,我也劝大家一定要吃早饭,在早饭的营养上一定要保持全面高营养。2、为什么说午餐要吃饱?其实,这是我们老百姓总结的一句经验,因为我们下午的体力劳动可能都会比较多,所需要的能量比较大,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话,就是中午尽量吃饱,其实科学的来讲,中午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尽量摄入多种营养,因为无论下午是否有过多的体力劳动,午饭在一日三餐当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3、吃晚餐,相对于早餐和中餐其实是更加较讲究的,因为晚餐之后,我们就要进入睡眠,这时如果吃得过多会导致食物在腹中沉积,随之而来的,就会导致我们消化不良,血脂高,产生脂肪等等不良后果,长期的晚餐过饱,会引发很多慢性疾病,所以说我们晚餐尽量要早一些吃,而且不要吃得太饱,吃完之后尽量做一些轻运动,有助消化。

养生饮食的顺序是什么
俗话说,病从口入。 中国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点击下载全文】: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讲究食物质量,固然有害健康,但即使是一样的食物,不注意「 ”吃”的细节问题,也会吃出不一样的健康。 1 健康饮食可养生 常常有人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会得心血管病或糖尿病?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学者的研究掀开一角:过去30年里,我国半数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死亡与吃有关。 可见,吃得健康有多么重要。就拿蔬菜水果而言,一火车的研究显示,能降低心血管病和早死风险。 有研究发现,健康饮食还能打败肥胖基因,让容易胖的人体型不「 ”吹”起来。 那么什么才算饮食健康? 强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和鱼(一周两次,勿油炸);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勿吃得咸,少吃火腿香肠等加工肉类,少 *** 米精面,少喝含糖饮料,拒绝反式脂肪。 2 晚餐太晚:高血压、癌症「 ”找上门” 很多试验表明,人体的生物钟与代谢、营养等密切相关。基于此,有学者就提出「 ”限时饮食”和「 ”时间营养”的概念。 「 ”限时饮食”意即缩短每日第一餐和最后一餐之间的时间,比如早晚餐;「 ”时间营养”强调人体生物钟和营养的关系。 发表在《营养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晚餐时间缩短,即早餐推迟90分钟,晚餐提前90分钟后,要比保持日常饮食者热量摄入降低,体脂也明显减少。也就是说能减肥。 需要提醒的是,早餐推迟,也不要太晚,有研究显示不要晚于9点半。因为9点半之前吃早饭,可以通过调控生物钟的基因而减轻体重,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的分泌。 对于晚餐提前的好处,也是有很多研究来佐证的。 比如香港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晚上10点后进食,或会增加女士得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苗条的、夜宵还多是主食的以及长期吃夜宵的女士风险更高。 而近期一项日本学者对24490位老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临睡觉前吃晚饭,会增加27%的高血压发生风险。 3 不吃早餐早死风险高,不仅要吃,还有吃得像皇帝 ,从不吃早餐的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增加,尤其是中风死亡增加。 「 ”吃早餐是促进心血管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且简单易行的方式。” 研究者说。 不吃早餐惹大祸的研究有很多,比如巴西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心梗后逃过一劫的人而言,如果有不吃早餐、晚上睡觉前2小时内吃饭的坏习惯,死亡风险仍很高。 研究显示,如果有这两个「 ”吃的坏习惯”,那么心梗后就会有4~5倍死亡、再次心梗或心梗出院后30天内心绞痛发作的风险。 来自日本8万余人追踪13年的研究则显示,不吃早餐者,与每天都吃早餐者相比,脑出血风险要高36%。 而且每周不吃早餐的次数越多,脑出血风险越高。 一些研究还表明,早餐对血糖产生全天连续性影响,尤其是午餐和晚餐的餐后血糖。 总之要不吃早餐可导致众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和代谢综合征。这些都可解释为何不吃早餐会增加早死风险。 4 吃饭有顺序:先吃蔬菜、蛋白质,主食垫底最好 白面大米,并非可有可无。,不吃主食,或吃太多都是不恰当的,都会让人减寿,而不多不少「 ”正好”死亡风险最低。 正好是指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在50%~55%之间;「 ”吃太多”是指占比>70%;「 ”太少”指占比<40%。 水果蔬菜、米饭馒头、鸡鸭鱼肉,一餐上来,先吃什么最好? 发表在《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的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再吃肉肉,最后吃米饭馒头这类碳水化合物,是比较好的,这样吃的顺序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波动,还能预防低血糖反应。 研究者认为,简简单单调整饮食顺序,就可预防糖尿病,何乐而不为?不同文化背景和饮食模式的人,都可以试试。 如果有人疑惑先吃主食会怎样?看看下面那条黄色的线,即血糖升得高,波动大。长期这样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图1 不同饮食顺序餐后血糖变化曲线 5 吃饭三大陋习:吃得快,边看电视或手机边吃饭 一顿饭,有的人会吃的风卷残云,有的人细嚼慢咽。一项日本学者对1083人追踪5年发现,吃饭快不仅让人容易变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得了代谢综合征,%,%。 研究者认为,吃得快,血糖波动大,从而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而且吃得快饱腹感差一些,容易吃得更多,肥胖自然也来了。 边看电视,或边看电视或手机边吃饭,不是吃慢了,对身体好?非也。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吃饭时常看电视的人相比,吃饭时从不看电视的人肥胖风险降低37%。 另一项发表在《生理学与行为》上的研究显示,吃饭时看手机,会多摄入15%的卡路里,同时进肚的油腻食物也会多出10%。 6 鼓励在家吃饭:与家人一起做饭、进餐愉快而健康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中小学生每周和家人一起吃饭,可以减少肥胖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而且精神心理还会更健康。 外卖与家里造是不一样的,有美国研究显示,与只在家里做一部分饭菜的人或全吃外卖的人相比,在家里做好全部饭菜的人肥胖的风险降低26%。 7 精准饮食:或会改变营养原则 人比人不能比,比如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怎么吃甜食都血糖正常。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就像天和地的差别。 或会根据个体饮食反应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给每个人来个「 ”精准饮食”,让健康相伴。 来源: [1]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 2018, 33:1147-1158. [2]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DOI: [3]J Am Coll Cardiol, 2019, DOI: [4]BMJ, 2018,360: j5644. [5]Late dinner and no breakfast is a killer bination. ESC. April 18, 2019. [6]Stroke, 2016, 47: 477-481. [7]Breast Cancer Res, 2017, 19: 31. [8]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15):e15071. [9]Food order affects glucose, insulin excursions in prediabetes. Healio. August 23, 2018. [10]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3(9): e419-e428. 转载:请标明「 ”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 ”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 ”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 ”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 进入「 ”作者投稿”,在「 ”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 订阅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