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很多女人都有,只不过是轻和重的情况而已。有些女人很轻微,而有些女人则很严重。往往日常生活习惯不好的女人,宫寒问题就会比较严重。那么宫寒该怎么调理呢? 宫寒该怎么调理1、餐前喝杯姜茶生姜性温,用它泡水当茶饮用,具有暖身的效果。在吃饭之前,建议可以喝杯姜茶,因为温暖的姜茶进入体内之后,能够主动化解寒凉食物以及凉性食物中带来的寒气的。姜茶泡发是这样子的:取一两片生姜片,洗净后放入茶杯中,倒入适量的开水闷泡几分钟就可以吃了。如果觉得这样喝味道太淡,接受不了的话,建议加些红糖进去,暖身效果会更好的。因为红糖性温,驱寒效果也很不错。2、吃冷热食物要有顺序如此生活好过了,很多女人吃东西的时候,不仅有主食,还会有甜点,比如说冰淇淋、冰果冻之类的。当你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搭配冰淇淋的女人们,建议吃饭的时候,要先吃热的食物,吃完了以后再吃冷的食物。若是先吃冷的再吃热的,就会导致凉气被热气压制,甚至顺势压到子宫,致使子宫带来严重的伤害。3、最好忌口寒食如果你患有宫寒的话,女人们请最好忌口寒食,也就是不要吃寒冷的食物,比如说冰冻过的,比如说本质是寒性的食物,常见的有西瓜、苦瓜、绿豆等等。若是吃它们的话,容易出现寒邪内客的问题,当体内血液遇寒后则容易凝滞,会影响月经的。4、纠正坏的生活习惯一些女人之所以被宫寒盯上,是因为她们的生活习惯太差了,比如说很喜欢穿短裤、短裙,就算是冷天也是如此。甚至大冷天还穿漏肚子的衣服,想要展现自己的小蛮腰,可是这样子很容易感染风寒的。长期如此,宫寒问题也就出现了。对此建议女人们穿衣要比保暖为主,不能只要风度。尤其是整天待在办公室里,习惯吹空调的人。现在天气渐渐转暖了,很快大家都要会开始吹空调了,而且很喜欢把空调调得很低。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在办公室内上班的女人,务必要带件外套。若是吹空调冷了,可以穿衣服为身体保暖。女人宫寒吃什么1、枣糖姜茶准备好一小块生姜,几粒黑枣、适量的红糖。然后将生姜洗净切成片备用,再将黑枣冲洗干净。之后洗锅放水,加入姜片、黑枣煮开,再加入红糖转为小火慢慢熬煮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当茶饮用了。这款茶能够暖肠胃,让身体慢慢暖起来,患有宫寒的女人,可以常喝。2、益母草肉汤准备好200G的猪瘦肉,75G的益母草,6颗的红枣。然后将它们全部冲洗干净,洗好了以后将猪肉切成小条备用。之后洗锅加入清水,将益母草放进锅中开大火烧开。等到水沸腾了以后,加入红枣、猪瘦肉一起煮几分钟。等到肉熟了就可以加盐调味出锅了,吃的时候将益母草先捞出来,最后吃肉吃枣喝汤就可以了。
调理宫寒的养生汤配方
治宫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治宫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女性子宫的健康非常重要,有些女性会因为生活环境和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出现宫寒的现象,可能会出现痛经的症状,那么下面来看看治宫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治宫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1 想要治疗宫寒的话,各位患者可以选用艾灸疗法,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前提是患者有做到正确操作,比如隔姜灸:用艾条混合姜片温热子宫外部。要注意的是,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这个疗法需要每晚坚持,持续半年的话,的确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大家的信赖。 在饮食方面,如果选择得当的话,宫寒的症状也是可以得到很好地缓解的,比如乌鸡煮益母草,所需要的食物是乌鸡1只,益母草500g(分4份,分别用酒、醋、姜汁、川芎汁浸透炒干),当归120g、续断60g、姜18g。制作方法是将制好的益母草,放入鸡膛内,用清汤煮,鸡淡吃,或酒送下亦可。鸡骨并药渣焙干为末,加当归、续断、姜为末,炼蜜为丸。使用方法则建议每日早、中、晚各服l丸。 笔者还建议宫寒的患者适当锻炼身体,比如慢跑、散步、,不只是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还可以缓解患者的月经异常、腹寒冷时作痛等诸多症状,详情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的意见。 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宫寒的处理方法的信息了,各位患者朋友们要及时行动起来哦!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使用以下药品。 福施福胶囊(营养素补充剂):适合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者,尤其适合孕前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多维多矿营养素片(女士型):适用人群包括日常保养及特殊时期保健女性(如婚前、备孕、应酬多、常熬夜时期等) 叶酸亚铁片:可以有效补充铁、叶酸、维生素c和B6。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治宫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2 1、经期调理注重保暖 有宫寒症状的女性朋友们,在来月经期间一定要注重好自身的保暖情况。月经期间受凉再加上本身就有宫寒症状那对我们女性的身体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女性朋友们再来月经期间和前后时间一定做好对身体的保暖工作。 2、泡脚 宫寒的小伙伴们可以去药店买一些起到暖宫作用的中草药汁用来泡脚,经常这样泡脚可以起到活血暖身的作用,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宫寒。 3、饮用暖宫茶 宫寒的女性朋友们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里在养生壶里放入生姜和红糖小火慢煮4分钟左右,这就是一款非常简单方便的暖宫茶配方了,当然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暖宫茶配方这里就不来一一给大家分享了。 4、日常饮食进补 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可以多食用一些花生、大枣、核桃、枸杞等起到滋补温暖身体作用的食物。羊肉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具有暖宫效果的食物。 5、经常运动 宫寒体质的小伙伴要多多运动起来,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来进行例如瑜伽、快走、慢跑等运动方式。 女性宫寒可多吃以下食物: 1、当归 所谓回头补血、回头补血、回头补血、全身活血,当归可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当归被称为血中圣药,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女性月经病。平时,可以将当归切成薄片,取5~10克煮水或浸水喝茶。也可以在炖鸡、炖肉中加入少量当归。 2、桂圆肉 桂圆肉可用于贫血的食疗,,一般最好是煲汤、煮粥。桂圆肉属于温热的食物,不适合孕妇和孩子。 3、桑葚干 目前水果及其产品中,桑葚干含天然铁最丰富,,被称为补血果。建议女性吃桑葚干粥。每天吃一碗桑葚粥不仅能补血美容,还有助于孕妇慎重使用。 4、阿胶 阿胶可促进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多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和贫血等。平时,你可以选择1克高质量的阿胶。粉碎后,你可以在大碗里加入两勺黄酒,加入蒸锅锅里蒸到所有的阿胶都融化,然后加入少量的红糖,然后在糖融化后滴入几滴酒从锅里出来。也可以选择质量好的100个肉厚核小的金丝枣,放在干净的碗里,放在微波炉里用高火加热2分钟,上下翻动后再加热1分钟即可。 5、枸杞 枸杞可以滋补和治疗,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因为其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尽量不要吃。 6、红豆 在中医看来,红豆豆性平味甘酸,无毒,可以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通乳汁。红豆富含维生素B1、B2、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能滋养强壮、健脾养胃,清心火,补充心血,同时含有丰富的铁质,能补充气血,非常适合暖身驱寒。 7、黑豆 黑豆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排脓拔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并有益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疾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久食黑豆,好颜色,变白不老。”所以黑豆对女性养颜大有裨益,黑豆还可以调理月经,具有安胎作用,孕妇常吃,可以益身强健。 大家拥有宫寒体质的人一定要少吃冰或者寒性的食物,做好自己身体的保暖工作。宫寒的改善方法只能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慢慢调养,并没有急速就能生效的办法大家一定要耐心调养。
调理宫寒的养生汤方子
治月经不调妙方
1毓麟珠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毓麟珠中参术苓,川芎芍甘熟地黄,
当归杜仲菟丝子,川椒再配鹿角霜。
【组成】人参60克,白术(土炒)60克,茯苓60克,芍药(酒炒)60克,川芎30克,炙甘草30克,当归120克,熟地(蒸捣)120克,菟丝子(制)120克,杜仲(酒炒)60克,鹿角霜60克,川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解】方用八珍丸补益气血,配以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温养肝肾。综观全方,既补先天以益肾精,又补后天以生气血,使精充血足,冲任调摄。
【主治】气血俱虚、肝肾不足,症见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淡、腰腿酸软、少腹冷感、性欲减退、食少体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如男子服用,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60克;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各30克,甚者,再加吴茱萸15克(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30克,北五味15克,或加龙骨30克(醋煅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60克,或甚者再加沉香15克;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60克,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汤引酌量送下亦可”。
2益母丸
【来源】清·程国彭《集验良方》
【歌诀】益母丸中益母草,当归芍药与木香,
活血调经兼止痛,月经病时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40克,当归5克,赤芍药10克,木香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丸剂,每粒45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方解】方用益母草活血散瘀,配以当归、赤芍活血调经;木香理气止痛,助归芍以调经。合而用之,共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产后瘀滞腹痛、经色黯红夹有血块、舌暗红有瘀点,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现、不孕症、子宫肌瘤、产后腹痛等病症。
3四物益母丸
【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歌诀】四物益母熟地黄,白芍川芎益母膏,
补血调经祛瘀血,药少力专效称佳。
【组成】熟地20克,白芍药5克,川芎5克,益母草膏40克。
【用法】上药制成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膏剂,每服15克,日服2次。
【功效】补血调经,祛瘀生新。
【方解】方用熟地、白芍、川芎滋阴活血,补血调经;配以益母草活血调经。合而用之,共奏补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药仅4味,其效不凡。
【主治】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或经行腹痛、经量少而色淡、产后恶露淋漓、小腹疼痛、舌淡苔溥、脉细。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恶露淋漓、腹痛等病症。
【加减】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心悸、头晕、眠差等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肾虚腰腿酸软,加菟丝子、川续断、桑寄生;经行胁痛乳胀、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乌药。
4益母胜金丹
【来源】清·吴谦《医学心悟》
【歌诀】益母胜金用当归,熟地川芎与白芍,
丹参术附茺蔚子,活血调经用时多。
【组成】益母草12克,茺蔚子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白术9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益母草、茺蔚子、丹参活血调经;配以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经行不畅、闭经、小腹隐痛、胸胁胀痛。可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者,加丹皮、生地;血寒者,加厚朴、肉桂;潮热盗汗心烦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脾运不健、食少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砂仁;心悸不寐者,加远志、五味子等。
5荆芩四物汤
【来源】清·《医宗金鉴》
【歌诀】荆芩四物用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随,
再加荆芥与黄芩,养血清热止血良。
【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荆芥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止血,养血调经。
【方解】方用四物汤养血调经,配以荆芥祛风,黄芩清热,合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清热止血,养血调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红、量多、舌红苔黄、脉滑数。可用于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肌炎以及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若见血热,加黄连、犀角、紫草、丹皮;风热,加桑叶、钩藤、白蒺藜;虚热,加麦冬、玄参、阿胶;出血量多,加旱莲草、地榆、茜草、三七、血余炭;血瘀,加大黄、蒲黄、赤芍、桃仁、红花。
【附记】凡虚寒证者慎用本方。
6清经散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清经散中牡丹皮,青蒿白芍与地骨,
茯苓黄柏熟地黄,清热凉血疗效殊。
【组成】牡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芍药9克,熟地黄6克,青蒿6克,茯苓3克,黄柏(盐水炒)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
【方解】热伏冲任,月经先期。故方用丹皮清经凉血;配以地骨皮、青蒿、黄柏泻虚火;白芍、熟地养血敛营;茯苓淡渗宁心。综观全方,使火平则血静,不致妄行,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色红或有块、舌质红、脉细数。可用于月经先期、倒经、月经过多、行经期浮肿、下利等病症。
【加减】若经末腹痛,加制香附、合乌药;经来量多,加生熟蒲黄、茜草根;热甚,加知母。
【附记】若属气血虚弱不能摄血所致的月经先期等,不宜应用。
7先期汤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歌诀】先期汤中生地归,白芍黄柏知母随,
黄芩黄连川芎配,艾叶甘附阿胶烊。
【组成】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各6克,黄柏、知母、黄芩、黄连、川芎、阿胶(烊冲)各3克,艾叶、香附、炙甘草各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固经。
【方解】阴虚血热,月经先期。方用胶艾四物汤养血止血;配以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清热泻火;香附理气解郁;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防苦寒伤阴之弊,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固经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色鲜量多、或经行血多如崩、经水色紫而稠。可用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痛经等病症。
【加减】若见经量多,加仙鹤草、生侧柏、生地榆;阴血不足,加女贞子、旱莲草。
【附记】凡阳虚寒盛、舌淡、苔白者,忌用。
8正气天香散
【来源】《绀珠经》
【歌诀】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自经匀。
【组成】香附240克,乌药60克,陈皮、紫苏叶各30克,干姜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18克,水煎服,日服2次。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顺气调经。
【方解】妇女多忧郁,忧郁则气滞,气滞则血涩不行,故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方中乌药、陈皮专入气分以行气舒郁;香附、紫苏兼能入血而行气和血;干姜温中散寒,以增通经活血之力。五药相合,使气畅血和,月经自调,余症亦除。
【主治】女子气郁不舒、胸胁胀痛、或胁肋刺痛、月经不调。
9坤顺丹
【来源】清·《集验良方》
【歌诀】坤顺丹益木紫阿,琥砂甘附术苓乌,
归芎二地川牛膝,芩橘人参与沉香。
【组成】益母草(带子)90克,木香75克,紫苏(茎、子)75克,阿胶珠75克,琥珀75克,砂仁45克,甘草45克,香附15克,茯苓15克,乌药15克,炒白术15克,白芍药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黄芩15克,橘红15克,人参6克,川牛膝6克,沉香
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75克,日服2次。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行气。
【方解】方用人参、白术、白芍、生熟地、阿胶益气补血;配以益母草、当归、川芎、琥珀活血调经;紫苏、砂仁、橘红、木香、香附、乌药、沉香调理气机;黄芩清热;甘草、茯苓渗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活血行气之功。
【主治】妇女胎前产后诸疾,兼见疲乏无力、头目眩晕、面色萎黄、脉细弱。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先兆流产、产后腹痛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喘嗽,杏仁、桑白皮煎汤送下;呕吐,淡姜汤送下;气喘,苏子煎汤送下;咳嗽,款冬花、贝母煎汤送下;泄泻,米汤送下;不思饮食、身体羸瘦、手足厥冷、骨节酸软,开水送下;遍身虚肿、赤小豆煎汤送下;气血虚衰、月经不调,当归、地黄煎汤送下;赤白痢疾,连翘煎汤送下;大便秘结,陈皮煎汤送下;小便不利,木通、灯心煎汤送下;赤白带下,阿胶、艾叶煎汤送下;月经闭止,桃仁、红花、当归尾煎汤送下;行经时身疼腰痛,防风、羌活煎汤送下;胎动下血,阿胶汤送下;胎前脐腹刺痛、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糯米煎汤送下;横逆难产,葵子煎汤送下;胞衣不下及产后恶血不尽,脐腹刺痛,童便送下;产后不能饮食,山楂、麦芽煎汤送下;产后便秘、郁李仁煎汤送下;产后恶血上冲、心胸疼闷、结瘀血块、脐腹刺痛、发寒热,紫苏煎汤合童便、陈酒送下;产后中风、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童便、酒送下;产后血崩漏下,糯米煎汤或荆芥、蒲黄煎汤送下;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当归煎汤合童便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