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统治着一切宇宙运动的法则。道家养生概括了古代中医学和气功,结合道家的修练达到长寿的目的。而“天人合一”则是道家养生的最高标准。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 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活的自在一点的观念。而道家的很多东西,都揭示了长寿的秘密。 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中医学称之为“天年”。究竟人应该活到多少岁数呢? 《黄帝内经》认为是一百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礼记》称百岁为“期颐”。《尚书》又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大哲学家王充提出:“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 据上所述,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左右。但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达不到自然寿命的。 为什么不能享尽“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顺应自然。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生命 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健康 健康最可贵的是什么?——养生! 养生最关键的是什么?——自然!

天人合一养生之道,中医养生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中医养生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一般的说,讲究生活的情趣,处雅地而行雅事,处大自然之中体地心跟天地之气相通,感应天人合一,使身心 跟万物浑然成一体...

“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它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天”指大自然,“人”指身体,“合一”则是顺应的意思。从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讲人和大自然、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规律,又要顺应宇宙的规律。从小的方面来说,天人合一就是指导我们生活在自然中,怎样求得平衡,怎样拥有健康。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就是一种顺应,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作息...

春夏时节万物复苏,正值天地之气相交、生命繁茂生长之时。此时,人体要顾护阳气,才能保持一种生机盎然的状态...

秋季,万物成熟,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气燥,大自然的阳气开始衰减,阴气开始萌生,作息上要注意“早卧早起”,从而收敛精气,保持神志的安宁...

寒冷的冬季,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此时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作息应逐渐调整为“早卧晚起”,早点上床睡觉,如果时间允许,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最好,以躲避寒邪、求取温暖,避免阳气受到扰动,过度伤阴...

中医还有“七情六欲可以致病”的说法,也是强调把控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这里还要特别跟中老年人说明:人到中年血气方刚,要戒之于“斗”。中年人不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时候人不能什么都想拥有,不要什么都去竞争,更多的时候应该学会放手,学会割舍......

养生讲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养生必须遵循顺应天地自然变化、顺应人体生物钟走时,使养生生活化,否则将有悖天人合一养生。

(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

顺应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使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更替变化,远离世俗的纷扰,悠游于天地之间,达于八荒之外,以求自强不息,祛病增寿。

(2)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原则

现代生物钟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并使天人合一养生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顺应人体生物钟成为天人合一养生的又一原则。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居然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令人惊奇的是地壳中的元素与人体血液中元素丰度(即含量)的分布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怎样顺应呢?简洁地说,就是应该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之大环境,使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与节律合拍和谐,不使行为和三大节律环境有悖。

(3)融入生活的养生原则

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刻意行之,而要顺乎自然,法于自然。所以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顺应生活的养生原则。如保健养生所用的按摩、针灸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操作,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就容易收到极好的效果。即便是饮食养生,也不讲究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而是日常接触比较多的常见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讲究。比如: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与热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摄入与排出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情绪与食欲的平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