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炎就会反复的发炎,到最后那一片皮肤会坏掉,并且会越烂越大,你需要尽快动手术,不会疼,因为会打麻针,打麻针时会有点疼,总的说这算是一个小手术,你不要想着不动手术彻底根治,目前是不可能的,我的已经我也是上学动的手术,动过后一般伤口不会太大,所以在耳前不是很明显,动过后还需要换药,通常换一次药用5到10分钟,一般药铺都可以换,校医也会,所以为了自己漂亮的脸和健康,尽快动吧,如果这次化脓后,需要把脓泡弄烂,让脓流出,如果能长住,就到下一次发炎前找个时间,大概是6到12个月会再发炎,不管怎样祝你有个好身体。

耳前瘘管发炎导致脸肿胀,耳前瘘管发炎导致脸肿胀怎么办

耳前瘘管发炎导致脸肿胀怎么办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期第一鳃裂在发育过程中残留所形成,临床上较为多见,表现为耳轮脚前的小孔,如果不发炎,可以等待观察。儿童时期最易发生耳前瘘管感染,可以发生红肿、疼痛、溃烂、结疤,往往需手术治疗,对感染反复发作者,预防复发的最可靠手段目前仍是手术完整切除。传统的观点认为耳前瘘管需要在感染完全控制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再进行瘘管切除,炎症期手术容易导致残管复发。然而一旦感染,由于炎性肉芽或瘢痕形成,瘘管被牵拉、挤压、变形、堵塞,分泌物不易排出,而致感染迁延不愈,炎性肉芽持续生长,需反复搔刮、换药,病程可达数月之久,若不手术,容易复发,若痊愈后再手术,长期的换药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那么耳前瘘管感染期可以手术吗?

我们认为感染期行耳前瘘管切除是适宜的。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小儿耳前瘘管感染局部脓肿形成,应控制炎症后尽早手术清除病变,否则局部炎症迁延,皮肤变薄,坏死缺损,局部瘢痕组织,对再次手术也有不利影响。从临床观察来看,在炎症初期或炎症初步控制以后,经过仔细操作,手术范围适当扩大等处理,还是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炎症初期或炎症初步控制后手术,此时脓肿已作切开引流,肿胀消退,范围局限,边界相对清楚,即使仍有脓液,但因炎症局限,手术也可以去除病症,从而使得炎症得以控制而痊愈。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的好处有三:1行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治疗时,在术前短期应用抗生素,然后抓紧时机进行手术,使患者病程明显缩短,减少患者长期换药的痛苦。2在脓肿切开换药,控制炎症后行瘘管切除术,及时清除病灶,不仅可使炎症急性期缩短,而且同时切除瘘管,只需一期手术即可治愈,从而减少了患儿痛苦和经济负担。3在脓肿切开引流后,局部分泌物较少,仅留炎性肉芽组织或瘢痕时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外耳道炎疖肿

外耳道的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这些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即形成外耳道疖肿。其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不恰当地挖耳,造成皮肤损伤。另外在洗澡或游泳时,外耳道进水,细菌也会乘机进入引起感染。外耳道长了疖肿,常发生剧烈的疼痛,在张口、咀嚼、打哈欠时,由于下颌关节运动,使外耳道软骨部受压,疼痛尤其明显。发生外耳道疖肿时是十分疼痛的,小婴儿由于不会申诉而哭闹不安,疖肿还可引起咀嚼困难、睡眠不安。有些大人或者年长儿喜欢用发卡、火柴棍、曲别针等给小儿挖"耳屎",这样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疖肿。有的婴幼儿的外耳道疖肿则是由于外耳道湿疹感染或者皮肤糜烂造成的。要预防外耳道长疖肿,首先要保持外耳道的清洁,不要挖"耳屎";洗脸或游泳时要防止水灌入耳朵,一旦将水灌入耳朵,就要用消毒棉棍轻轻地将耳道内的水擦干。耳道内皮肤发生感染或者有湿疹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