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针对性强。 这八个动作柔缓,每一节针对身体特定脏腑功能,每一节重复次数因人而异,可多可少,适合各年龄段。比如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三节五劳七伤往后瞧,对于颈椎腰椎可缓解疲劳,恢复肌肉弹性,对于常见的腰肌劳损、颈椎劳损一类的办公室一族不妨一试。
二 增强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很多人都有体会,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吃饭睡觉明显精力体力都有改善。
三 调息功能 中国传统医学有五大项: 针 砭 药 按摩 导引 。八段锦就是典型的导引术。人活一口气,通过调息调气来养生,进而通任督二脉,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八段锦有以下八个特点,能够达到养生功效:需要的建议收藏!
(一)导气引体,调畅气血
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其运动方式符合人体自身节律。传统养生十分强调运动要“法贵柔缓”,这是因为“上善若水”、“柔则生,刚则损”。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调节功能,因而有利于机体的全面康复,且不带任何副作用。八段锦锻炼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升降开合的引导,使全身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流利,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现代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八段锦锻炼,周围血管弹性和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心肌收缩有力,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的充盈度和节律性更强。
(二)松紧配合,增强适应
八段锦的一个锻炼特色乃是松紧结合。这个特点贯穿在整套运动过程当中,习练时要求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伸。“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而松贯穿动作过程始终。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本身的阴阳协调能力,促动经气流通,打开关节粘连,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从现代运动科学来看,这是一种小负荷的运动应激。良性柔和持续的应激,可调动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储备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与防病能力。有研究已经表明,八段锦的习练对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提倡站桩,强心难老
八段锦的基础姿势是站桩。站桩是气功中常见的调身手段,要求意静神宁、舒适得力、轻松自然。八段锦中,预备式是三元式(抱球式)站桩,第一、三式是托球式站桩,第四式和第五、六式转换时为浮按式站桩,以及第二、五、七式采用马步站桩。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产生节律式蠕动,特别是下肢,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防老。有研究表明,站桩有利于实现“体外反搏”,促使下半身血流加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颈,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脊柱为轴,整体调节
八段锦活动中心在于脊柱。整套八段锦的练习,要求重心上下、左右不断转换,并且力求平衡,动作连贯相随。这就要求八段锦的所有动作都通过一个中心来指挥——脊柱。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由于脊柱两侧分布着支配肢体脏器的全部神经根,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八段锦正是通过对脊柱的拉伸旋转,刺激一身阴阳根本的任督两脉;牵一处而动诸全身,起到全身心的锻炼功效。
(五)运动适量,小劳防疾
从运动强度来看,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提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小劳是八段锦健身养生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记载:“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亦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小劳”的功效是:“事闲随意为之,各数十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有不佳,快为之即解”。
(六)中医指导,符合生理
八段锦同传统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关系密切。八段锦第一式通过上托下落、对拉拔伸的动作,刺激调节人体“三焦”系统,有利于元气水液上下布散,发挥滋润濡养脏腑的作用。第二式通过左右开弓,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疏理肝气,治疗胁痛。第三式动作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原理,能够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第四式中“五劳七伤”是中医学病因,其病症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这一式扭头旋臂,调整了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可以消除亚健康。第五式中的“心火”是由于思虑过度、内火旺盛所致,可见心烦口疮、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症候;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肾水得升、心火得降。第六式通过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得到充分拉伸,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第七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经脉,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第八式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正如民间谚语所言: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具有“消百病”的神奇功效。
(七)松静自然,调摄精神
八段锦虽然是以外形肢节躯干的伸展开合为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广播体操。后者动作刚健有力,直来直去,节奏单一,不讲究呼吸意念;而八段锦练习过程中,要求神与形合,气寓动作柔和,刚柔相济,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和,意念集中在动作部位,排除杂念。因此八段锦的锻炼方式是身心一体式的,而且突出对情志的调摄。良好的情志应该是恬淡宁静,祥和愉悦。《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的医学家王冰也曾指出:“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八)天人合一,万疾化尘
八段锦的“锦”是指华贵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意味整套练习如丝棉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所以《遵生八笺》中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在古人记载的一段“十二段锦总诀”中曾提到,练功必须“遍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这样“勤行无间断”,才能收到“万疾化为尘”的效果。八段锦整套编排中,第一式为托天式,然后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最后以颠地式为结尾;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养生思想完满地贯穿其中。持续的操练八段锦,可以不知不觉地实践着天人合一,收到祛疾防病、长生延年的功效。
养生功八段锦全段
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那么练八段锦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八段锦的坐势练法 1、宁神 *** :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 *** 3-5分钟。 2、手抱昆仑: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谓之"吞津"。随后将两手交叉,自身体前方缓缓上起,经头顶上方将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时枕骨后用力,使后头部肌肉产生一张一弛的运动。如此行十数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两手掩位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 4、微摆天柱:头部略低,使头部肌肉保持相对紧张,以左右"头角"的颈,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摆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门:作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辘轳:接上式,两手自腰部顺势移向前方,两脚平伸,手指分开,稍作屈曲,双手自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象摇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运动,随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数次环形运动。 八段锦的站势练法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 2、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 3、调理脾胃须单举: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劳七伤往后瞧: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六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 6、两手攀足固肾腰: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7、攒拳怒目增力气: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马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下。 8、背后七颠百病消: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 现代研究也证实,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次序符合运动学与生理学规律,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回圈,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 *** 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健身导引运动。 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八段又分武与文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其名称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 *** ,行所谓八段锦者。”南宋·曾慥《道枢》辑其基本功法为: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起手;摆鲜鱼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活动相结合的健身法。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很适合老年朋友习练,但最好正规学习后再练。

养生功八段锦口诀
八段锦口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口诀是指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口诀,主要有以下内容:

1、两手握足根,运气蓄神精。握足根和运气蓄精:平稳而深呼吸,从鼻子吸气,然后慢慢地从嘴里呼气,同时像掐着一块细粉将气贯注于腹部,以增强意念的集中和发挥气功效果。2、两眼平视前,心存神上宫。眼睛平视前方,精神集中,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完全专注于自己练功的环境。
3、左右手贯耳,弓步展虎功。右手高举,左手低摆,深蹲,背直,呼气,收拢肘、手,从两侧挂耳下垂至腰部,配合弓步,锻炼腰部和手臂的柔韧性。
4、拍虚顶,重瞳球,顶劲踏实功。一手虚拍头顶,另一只手自然悬于身侧,这个方法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能力和督脉的操控能力,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眼睛重视视觉,使自身感官、运动和精神完美结合。头部轻轻向上顶而千万不要使气压进颅内,此时要用意力提高颅骨,在尾椎处稍微下沉,提高了一种相对的“吸气”状态,可以增强意念的集中和控制。
5、攒拳怀二里,左右分搂龙。双手交握收于小腹,然后掌心向外,双臂自上而下往前推,再移回到前胸处合十,在少阴之中。再将双拳悬起供鼻前,此时双手的末端会形成一个圆形的空间,可以响指武当二里(一寸处)。搂龙是一种特殊意境的传达方式,是从养生角度给予心灵的疏导,调节心理,强化自信。
6、两膝下沉坐,双手剪水功。双手舒开,掌心向下,与肩同高,上面成水平面,像剪割般向外展开,代表着剪花剪草般的生机,同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平衡能力。
7、左右递步鹰,虚步转身龙。左右脚交替跨步向前,整个动作呈正方形,这个动作的目的是增强肌力和意念的集中,同时也有一定的身心舒缓效果。
8、崩拳认虚实,必要后缩弓。崩拳,即运用气功发力打出有力的一拳,同时意识到拳头的一刻即缩手,这个动作可以增强锻炼者的意识和反应能力,锻炼后如果感到不适,需要缩后弓,可促进能量之间的平衡。
这八句口诀基本上涵盖了八段锦的所有动作和要领,是练习八段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按照这个口诀进行练习,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八段锦的健身效果。通过持续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各系统的机能,并有益于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八段锦口诀的介绍与出处
八段锦是一种中国的传统健身功法,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八段锦口诀是练习八段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要点,它是根据八段锦的具体动作和要领总结而来的。关于八段锦口诀的出处有很多争议,没有明确的官方来源。
据说最早将八段锦口诀写成文字形式并成为流传的口诀是元朝明教三代宗师之一张三丰所作,他在《元气宝课》中写道:“先曰《八段锦》。正气宝诀。中气密咀。古者张三丰所作也。”这个记载可能是最早关于八段锦口诀的书面文字来源。八段锦口诀作为八段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广泛流传于中国,是八段锦练习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