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伦的中医智慧养生,养生健康的中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养生的智慧

作者:樊正伦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

页数:206

内容简介:

《养生的智慧》以传统中医学的视角、通俗的语言,引领读者走进中医养生的奇妙大观园,这是让您受用无穷的养生宝库。《养生的智慧》从普通百姓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从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出发,从顺应四时、调节饮食、调节情志和慎对医药几个方面,进行精彩且平易近人的讲解,师法自然、回归自然,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书中指出:“人不能只相信医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当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调整”,“人生命的长短关键在自己,只有自己注意养生,节约地使用父母给你的生命之气,才能长寿”。

《养生的智慧》一改健康养生类图书晦涩枯燥的风格,以一种朴实、平和的语言征服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如中医大家亲临身边,手把手教您如何养生。

作者简介:

樊正伦,著名中医学家,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专家,多年来广泛涉猎和研读历代中医典籍,具有深厚的中医文化理论修养,先后主持编辑《明清中医名著丛刊》、《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等中医学术典籍;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40余年,在多种疑难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高尚的医德和医风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近几年应邀在诸多大学、媒体开办中医养生讲座,2008年春节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医养生”系列讲座,并多次重播,反响热烈。

养生健康的中医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食疗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中医养生中特色疗法分为:针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拔罐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刮痧: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药膳食疗: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处暑的中医养生

8月23日是十二四节气中的 处暑 处暑就是 “ 出暑 ” 意味着即将进入秋天 处暑过后 昼夜 温差变大 气温逐渐转凉 本期官微特邀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刘红梅 和大家聊一聊“ 处暑 养生 ”的话题 刘红梅 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江苏省中医糖尿病委员会青年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乳腺专委会委员。 师从江苏省名中医卞卫和主任, 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 擅长:临床擅长乳腺病,月经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治疗乳腺增生、乳痛症、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术后调理,痛经、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产后诸症如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净,产后乳汁不足,产后抑郁,产后气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女性内分泌失常的导致面斑,情绪不稳,失眠的调理。 及时增添衣物 今年的处暑与往年不同,疫情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更要小心 固护正气 。 处暑后,中午虽依旧比较热,但是早晚凉意明显,所以不能 过度贪凉 ,空调、风扇要尽量少用,同时多留意温差变化,适当 添加衣物 。 保证睡眠充足 处暑后,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正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人体内阴阳之气也在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 睡眠不足 的情况,出伏以后容易感到 疲乏 ,所以 睡眠一定要充足 。 如果出现 明显乏力、气短 等不适症状,可以饮用 西洋参代茶饮 ,因为西洋参补而不燥,性味甘凉,有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之功效。 少吃寒凉食物 今年处暑之前雨水较多,湿气与暑热之气蕴杂,如果再加上 贪食寒凉 ,人的 脾胃 就很容易受到损伤。 因此进入处暑之后,寒凉的瓜果要尽量少吃,可以通过服用一些 利湿健脾的药膳或茶饮 来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比如 四神汤 ,是将 山药、茯苓、薏苡仁以及莲子 一起炖煮,食用,可以起到 健脾和胃、养肝益肾 的作用。 饮食上也要注意 “ 增酸减辛 ”,以助肝气,可以多吃些像 苹果、葡萄、柠檬、山楂、乌梅 等酸味食品,少吃 煎炸、辛辣 等食物。 注重滋阴补肺 处暑后,降水较前明显减少,空气湿度低, 燥气当令 ,易伤津液。而肺对应秋季,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人容易出现 口鼻干燥、咽干咳嗽 等症状。 所以可以多食用一些 滋阴润肺 的食物,如 萝卜、蜂蜜、百合、银耳、莲子、梨、莲藕、荸荠 等等。鸭子 味甘性凉 ,可尝试制作、食用 萝卜百合老鸭汤 ,会起到 补肺益胃、祛除燥热 的作用。 加强锻炼 处暑后,加强锻炼可以将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排出,如 早晚散步、慢跑、爬山 。我们中国传统的锻炼方式也是非常适合的,比如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 在工作间隙可以主动去 伸个懒腰 ,因为伸懒腰可使人体的胸腔对心、肺进行挤压按摩,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上肢、胸廓的活动,可以带动更多的血液供给大脑,可以 清醒头目、振奋精神 。 注重心理调节 处暑后期,秋意越来越明显,此时人们容易产生 悲伤的情绪 。所以在精神 养生 方面,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 神志安定 。遇事 戒躁戒怒 ,不要看扰动心情的电视或书籍,让自己保持一个 清净平和 的状态。 药 膳 玉竹百合雪梨汤 原料:玉竹、百合各 30 克,陈皮 6 克,大枣 10 枚,乌梅3颗,雪梨 1 个。 做法:将前 4 味洗净,雪梨去皮核切片,共煮汤,可以加一点冰糖。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宁心安神。 资料提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程守勤 张鑫 王倩 出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生 健康 栏目《 健康 新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