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59pj7LIPIKaEQc21ixAAg提取码: ri8m
书名: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
作者:原隽
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5-12
内容简介:
生命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存在,同时也需要最精心的呵护。《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谈养生,必然从其中寻找秘法。
本书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解析与养生有关的“有节”“平衡”“五味”“四时”“食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配以简单易做的食谱,全面实用而不失其专业性,帮助每一位读者学会吃,学会睡,自然健康享长寿。
作者简介:
朱丽娟,毕业于中医药大学的专业人员,对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古代著名医学典籍有精深的研究,尤其对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深感兴趣,总结出源自于千年古籍的养生方法,编成此书,分享给每一位想要健康的读者。
饮食养生宝典阅读答案
1. 郑有躁人文言文加点,字解译 郑有躁人 [原 文]昔郑之间有躁人焉。 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则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乎?.弗喻。 卒病躁而死。[翻 译]过去,郑地有个脾气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圈标便把靶子砸碎,下棋胜不了对方便把棋子咬烂.别人对他说:.这不是箭靶与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自己呢?.但他总不明白别人的意思.终于急躁病发作而死去.[寓 意]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如果能从主观和客观上寻找原因,就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这则寓言中的郑人把失败的懊恼发泄于人和物,是毫无出息的,等待着这种人的将是更惨的失败。 2. 郑有躁人翻译请翻译一下这段话:昔郑之间有躁人 学艺不精 暴怒而亡晋、郑①之间有躁②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③,奕④不则啮⑤其子。 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 郁离子曰:“是亦可以为鉴矣。夫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兵犹子也,行之者我也,行得其道胜矣。 致之无艺,用之无法,至于不若人而不胜其愤,恚⑥非所当恚,乌⑦得而不死?”【注解】① 晋、郑:古国名。晋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南部一带,后为韩、赵、魏三家所灭。 关了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公元前375年为韩所灭。 ② 躁:暴躁,急躁。 ③ 鹄:箭靶的中心。④ 奕:下围棋。 ⑤ 啮:咬。 ⑥ 恚:愤怒;怨恨。 ⑦ 乌:何。【译文】在晋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不中就捣碎箭靶的中心,下围棋不胜,就咬碎棋子儿。 人们劝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罪过,为何不反思自己呢?”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他因脾气暴躁而死去。 郁离子说:“这一点也可作为鉴戒了。老百姓就像箭靶的中心一样啊,射击它的是我,掌握了射箭原理就会射中;士兵就像棋子儿一样,指挥他们行动的是我,能掌握那规律就能取胜了。 求之无方,用之无法,以至于感到不如别人时就不胜其愤,愤怒的又不是地方,怎么能不死掉呢?”【评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办事应充分掌握客观规律,讲求方式方法。 急于求成,怨天尤人,怒发冲冠都于事无补。 3. 吵、炒、抄、躁 阅读答案 13.(2分)本文的标题有何特色?试说说你的看法。 14.(2分)请分别说说“吵、炒、抄、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5.(2分)作者从“吵、炒、抄、躁”中阐述的什么观点。 16.(2分)文章讲述冯志先生的故事有何目的? 17.(2分)语言可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的文字反映了说话者怎样的心理?结合端文的文章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决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13.一是形式新,以四个汉字为题;二是标题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4.吵、炒、抄、躁都是时下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吵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架;炒既指炒商品又“炒”人;抄指抄袭;躁指人们心情浮躁,情义淡薄,急功近利,不再注意修身养性,礼义廉耻。 15. 吵、炒、抄三种“症状”的一个共同病因,是“躁”, 把这四种“病”治社会风气才会有所改变。 16.用冯志先生优秀的文品和当今的抄袭之风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时下的“文抄公”是从来不会“问心”的,他们也没有“良心”。 17.没有浮躁心理。理由从正确看待名利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4. 读书可戒躁 阅读答案 读书可戒躁 沐 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针对 和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2分)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4.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2分) 答案: 1.忙、读书无用,读书可戒躁。(2分。前两空各0.5分,后一空1分。) 2.承上启下(过渡);前一句总结前两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2分。判断作用和具体分析各1分。) 3.外国青年地铁安静读书,现代人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人善于在忙中利用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现代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4分。概括论据和分析论证作用各1分。) 4.示例: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2分。强调符合文意和结构,语句通顺。) 5. 十篇初二文言文阅读 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译文]范乔同乡腊月除夕盗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①范乔佯装没有听见,②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了。 范乔前去明白地告诉同乡:“您在节日拿点些,③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④为什么惭愧呢!”⑤他通情理善开导,都像这样。(每句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1)封人(2)而乞食。②绮乌封人跪而食 之,甚敬。 ③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 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 (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① ② ③ ④ ⑤ 11.(5分)(每句1分)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 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5.翻译。(8分) ⑴将上面文言文阅读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⑵将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答: 15、⑴如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人、贤人的不朽,但一辈子竭尽全力从事文章的写作,都是很可悲的事。 ⑵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了。 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足。 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②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① ② 11.①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2分) ②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
饮食养生宝典阅读理解
【 #能力训练# 导语】人间正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而获是遭天谴的行为。我们的老祖先深明这个大义,在这一卦中反复申明这个道理。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 国学宝典《易经》:颐(卦二十七)。欢迎阅读参考! 颐(卦二十七)——不劳动者不得食【原文】(震下艮上)颐①:贞吉。观颐②,自求口实③。初九:舍尔灵龟④,观我朵颐⑤。凶。六二:颠颐(6),拂经于丘(7)。颐征(8),凶。六三:佛颐(9),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颠颐,吉。虎视眈眈(10),其欲逐逐(11)。无咎。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由颐(12),厉,吉。利涉大川。【注释】①颐(yi)是本卦的标题。颐的意思是养育,同饮食营养有关。全卦内容主要讲养生之道。“颐”是卦中多见词,又与内容有关,所以用它作标题。②观:观察,研究。③口实:口中的食物,口粮。④舍:放置。灵龟:用于占卜,所以十分贵重。这里代指财宝,财富。⑤朵颐:朵,动的意思,颐动即为咀嚼之意,指饮食之事。③颠:用作“填”,意思是塞。(7)拂经:开垦荒地。(8)颐征:为了生计而去抢劫粮食。(9)拂:违背。(10)眈眈:盯得紧的样子。(11)逐逐:动得快的样子。(12)由:遵循。【译文】颐卦:占得吉兆。研究养生之道,要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初九:你自己放着大量财物,还来窥伺我的衣食。凶险。六二:要解决生计问题,就得在山坡上垦荒开田。为了生计而去抢劫粮食,凶险。六三:违背养生之道,占得凶兆。十年都很倒霉,没有什么好处。*:解决生计问题靠自己,吉利。像老虎一样盯住别人的衣食,想一下子扑过去抢夺。没有灾祸。六五:垦荒开田,有利于定居的占问。不能渡大江大河。上九:遵循养生之道,先艰难后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读解】人间正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而获是遭天谴的行为。我们的老祖先深明这个大义,在这一卦中反复申明这个道理。农业社会的生存之道就是如此:奖勤罚懒。qiǎo取豪夺不仅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而且有体于天理良心,应当口诛笔伐,必要时还得以暴力对付暴力。如今社会变了,前进了,但是道理却依然适用,只不过人们对此的理解变得更复杂和深刻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和使用的专利权,保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道理的延伸和深化。这也是一种社会正义。它以自然公理为基础,以舆论作为捍卫它的主要手段。现代社会则以法律形式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施,任何敢于越轨的人都将受到惩罚。这肯定比古人前进了一大步。可以想见,无论社会怎么前进,这个道理绝不会变,正所谓天变道不变。这大概也算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