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无故有青紫斑

皮肤出现淤青多是紫斑或紫癜,有人皮肤稍微一碰擦就会出现一块瘀斑,有人即使没有磕碰也会出现瘀斑,妇女较多见,经多方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叫单纯性紫癜,也可能与毛细血管壁脆性有关建议检查血常规,如果没有血小板减少,且凝血功能正常。有可能是紫癜,你可以看看以下第三种情况。根据临床表现来分,主要有四种:

(1)单纯性紫癜一般无全身症状,两下肢可出现散在针头大小鲜红色瘀点,压之不退色。七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点产生。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种。急性型较少见,可发生于儿童,发病前常有感染史。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热,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肿,并出现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可低于5,000/mm3。

慢性型较常见,以青年女性较多,起病缓慢,?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出血。不仅发生于皮肤,粘膜或内脏亦可出现严重出血。

(3)风湿性紫癜两下肢出现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现瘀点,风团或水肿性红斑。同时可有关节肿胀疼痛,也可有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意见建议:(4)腹部型紫癜皮肤表现同于风湿性紫癜,但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

如果是腿上有紫红色瘀斑,就说明腿上有皮下出血的情况。皮下出血可见于多种原因常见的有:

一、腿部受外伤以后,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可以出现腿上紫红色瘀斑。

二、维生素C缺乏症的患者,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密度下降,也会引起腿上紫红色瘀斑。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止血功能下降,也会出现腿上瘀斑。四、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也会出现腿上紫红色瘀斑。

皮肤无故有青紫斑块

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 皮肤、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颜色或红或紫或青,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大小便出血,甚至颅内出现。久病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征象。 本病应与风疹、麻疹、丹毒、痒疹等相鉴别。 血液检查有些可见血小板减少,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可见异常等。 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 紫斑虽在肌肤,但其发生与血脉及脾胃有密切关系,外感与内伤均可致病。临床常见证候主要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瘀血内阻四类。治以清热、养阴、凉血、或益气、化瘀为法。 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 血热型

【证见】 肌肤见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凉血地黄汤(唐容川《血证论》)加减 处方:生地黄30克,黄连1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水牛角30克,茜根15克,紫草30克。水煎服。 热盛者,加石膏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8克,每日3次。 (2)云南白药,每次1支,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白仙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白鲜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2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双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2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服。 (2)消斑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牡丹皮、黄芩、栀子、槐花各1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茜根12克。水煎服。 (3)栀子地黄汤(丘和明等《血证要览》) 组成:黑栀子,生地黄,赤芍,当归,黄芪。水煎服(原方无份量) (4)水牛角汤:水牛角60克,水煎2小时,取汁顿服,每日1-2剂。 (5)解毒凉血汤(周霭祥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土茯苓15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紫草2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大枣15克,水牛角片10克,生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其中水牛角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其他药。水牛角粉每次3克,冲服。 阴虚型

【证见】 皮肤青紫斑点,时发时止,常伴有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 1.主方茜草根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茜根18克,侧柏叶20克,黄芩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烊化),玄参12克,龟板25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血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Ⅱ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玄参、升麻、阿胶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养阴消癜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石斛50克,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龙齿、沙参、白茅根各20克,白芍、天花粉各15克,龟板、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 (3)理血养肝汤(邵经明验方)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阿胶9克(烊化),旱莲草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气虚型

【证见】 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地榆15克,仙鹤草20克,阿胶12克(烊化),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I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黄芪、党参、仙鹤草各30克,旱莲草15克,白芍、白术、阿胶(烊)、生茜草、砂仁拌熟地黄各12克,大枣10克。水煎服。 (2)益气消斑汤(李宝顺《名医名方录》) 处方:黄芪60克,益母草、鸡血藤、党参、当归、川芎各30克,赤芍20克,红花10克。水煎服。 (3)参芪紫癜汤(张珍玉验方) 处方:炒白术9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阿胶10克(烊化),茜根6克,陈皮6克,甘草5克。先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日,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 (4)益气补血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制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黄20克,阿胶10克(烊化),女贞子15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大枣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瘀阻型

【证见】 肌肤瘀点紫暗,面色晦暗,胸或腰腹固定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桃仁四物汤(武之望《济阴纲目》)加味 处方: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20克,茜根12克,益母草20克,鸡血藤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阴虚者,加麦冬15克。 2.中成药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鸡血藤30克,赤芍、当归、熟地黄、大枣各10克,茜草、丹参、党参各12克,旱莲草15克,牡丹皮12克,三七粉(冲服)1克。水煎服。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 (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饮食疗法 1) 紫草大枣汤 :紫草50克,大枣30克,加适量水煎煮,吃枣喝汤。适用于血热型。 (2) 水牛角茅根汤 :水牛角50克,茅根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适用于血热型。 (3) 甲鱼炖茜根仙鹤草 :甲鱼1只(去内脏),茜根15克,仙鹤草30克。将药先煎,去渣取汁,再加入甲鱼炖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型。 (4) 花生衣芪枣汤 :花生衣30克,黄芪20克,红枣15枚。加水共煎,吃枣饮汤。适用于气虚型。 (5) 红枣汤 :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适用于各型紫斑。 3.预防调护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碰伤、跌伤,保护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冒,避免接触各种诱发肌衄的“不正之气”。 忌食油腻、辛辣、香燥等生热动火食物,以及鱼、虾、蟹、牛乳等腥味之品。

皮肤无故有青紫斑怎么回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身体上或者腿上总是会突然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淤痕。有的时候可能是在哪里碰撞产生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明明记得没有遭到碰撞,但是也会突然发现我们身体上突然会出现青青紫紫的淤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不少人属于那种会无缘无故会出现淤痕的体质,一开始还没有当回事,后来观察了一下发现自己并没有在哪里发生碰撞,但是还是隔三差五会在身体上发现淤青,于是就赶医院验血。结果各项指标都正常没有问题,那么大家肯定想问了淤青是怎么回事呢?1、是因为毛细血管较脆弱,受到外力碰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皮下出血,形成青紫瘀斑。

2、但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这就需要注意了。血小板降低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内出血,表现为皮下有出血点,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道和内脏的出血。这种情况需要赶紧就医,不能疏忽。在血小板不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出现皮下出血。比如过敏性紫癜(一般皮下出血点直径在3~5mm称为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反应能侵犯皮肤、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等,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造成紫癜和黏膜、某些器官的出血。该病会反复出现皮肤紫癜,常呈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多见于四肢和臀部,多发生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