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儿子患了婴儿玫瑰疹(幼儿急诊、烧疹),最高温度达到了40.5度,出现颤抖、抽搐等状,吓坏了。医生诊断为感冒,我自己怀疑是婴儿玫瑰疹。恰巧,那两天看到朋友在微信上分享的别人患川崎病的经历,又担心儿子患了川崎病。婴儿玫瑰疹、川崎病、风疹、麻疹这几种疾病初期表现(尤其是前3天)比较相似,易被误诊为感冒。现把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希望对需要的人有点帮助。婴儿玫瑰疹又叫小儿急疹、烧疹,是一种常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到1岁)婴幼儿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引起婴儿玫瑰疹的病毒隐藏在成人的喉咙级唾液腺里,通过唾液传染给婴幼儿,潜伏期9-10天。当2岁以内婴幼儿有不明原因高热时,可能就是婴儿玫瑰疹。症状: 婴儿玫瑰疹多发在冬春季, 特点是“热退疹出” ,初期表现是突发高烧,可达39-41度,烧了3-5天后(多在第4天,有的是第5天),热退,并在躯干部出现红色点状皮疹。皮疹1-3天后消退,不留痕迹。治疗: 主要治疗是退烧(物理、药物退烧),注意多喝水,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初期就怀疑是婴儿玫瑰疹,可以不用吃药(退烧药除外),不用做特殊护理,此症不会引起并发症。出疹前极易被误诊: 婴儿玫瑰疹在血检单上可反应为病毒感染,因为高烧,并可能引发咽红肿,或轻微腹泻、轻微咳嗽、流鼻涕、食欲减退(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常见感冒症状,所以易被诊断为感冒。如果被诊断为感冒,要警惕给孩子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先观察观察,不用急着服药(或打针)。预防: 婴儿玫瑰疹传染性不强,预防措施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一样。患病期间尽量隔离,减少户外活动。( 我儿子这次患婴儿玫瑰疹的主要表现是:白天状态良好,上午体温基本正常,傍晚时分突发高烧,夜间最为严重。前两晚吃退烧药后可降温,安心睡觉,第三晚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都难以把热度降下来,最高温度达到了40.5度,孩子浑身颤抖甚至抽搐,状态很吓人。除了高烧外没有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只是食欲稍差,但饮食没有太大影响。第4天自然退烧,小家伙身上出现很多红红的点状皮疹,微微凸出于皮肤表面,摸上去有点粗糙,主要在躯干部,大腿、上肢、脖子和耳后有少量。到了第7天,疹子便渐渐消退了。期间,孩子没有任何异常。 )川崎病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常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身上的急性、发烧性、出疹性疾病。由于此病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出来,因此被称为川崎病。首发症状是发烧,之后伴有疹子,所以常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主要症状: 高热,并持续5天以上(一般为1-2周),体温多在38-40度。普通感冒发烧一般三五天会自动退烧,且发病初期精神状态好;川崎病患儿初期便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多数在发病之初就比较严重。高热出现数天后(多为4天及以上),患儿掌心和脚心红肿(如冻疮一样硬肿),并出现红斑,后身体躯干部出现红斑并蔓延至面部、四肢,但没有水疱或结痂;双侧白眼球、结膜充血,但没有分泌物;咽部黏膜充血,嘴唇发红并干裂,呈现草莓样舌。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治疗: 川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因不明,发病12天是治疗川崎病的黄金时间,可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影响: 可致冠状动脉病变等心血管并发症等。川崎病导致的心脏并发症并不多见。症状: 主要特征是 轻微发热 ,温度不高,多37.8-38.9度。 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颈后区和枕骨下方。 皮疹 ,往往从面部开始发作,从针尖大到不规则的红色斑块不等,突出于皮肤表面。2-3天之内,皮疹会蔓延到颈部、胸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而脸上的皮疹开始消失。传染性: 潜伏期14-21天,疾病的传染期在发疹前几天就开始,发疹后5-7天结束。孩子患此症后注意隔离。不要让患风疹的孩子接触孕妇。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毒可通过胎血屏障感染胎儿,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如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等。治疗: 多喝水,注意降温。影响: 除了引起发热不适以及少见的关节疼痛外,不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预防: 接种疫苗。如果孩子的母亲正在怀孕期(怀了弟弟或妹妹),那孩子不能接种此疫苗,或者接种后不能与母亲接触。传播: 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几乎任何一个没有建立免疫的人在吸入这些飞沫后都可能感染。传染性: 潜伏期8-12天,在孩子接触了病毒而皮疹还没有暴发前就已具有传染性,直到发热和皮疹完全消失。如果患此症,注意隔离。症状: 生病的1-3天内,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咳嗽、流鼻涕、红眼病会越来越严重,还可能出现严重高热,达到39.9-40.5度。发热将会在皮疹首次出现后持续2-3天。2-4天后,出现皮疹,最初从面部和颈部开始,并沿着患者的躯干、手臂和腿部蔓延。刚开始,皮疹是亮红色,接下来融合成一个大大病灶。红疹将会持续5-8天。随着红疹褪色,身上也有可能出现脱皮现象。治疗: 如果确定为麻疹,可用单剂量的维生素a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因感染而死亡的概率。注意补充液体,高烧时降温。伴随麻疹而来的结膜炎会让孩子看明亮灯光和阳光时出现眼睛特痛,可以在最初几天里把孩子房间的灯光调暗一点。并发症: 可导致细菌感染、肺炎、中耳炎或脑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预防: 接种疫苗。因为麻疹和风疹可接种疫苗预防,所以发病率应该很低了。

玫瑰疹跟麻疹区别在哪
发烧了怎么办?可以吃一些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或者是营养素,和补充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汁,比单一的等身体自愈更好,而且恢复的时间更快。发烧尽量不要吃药降烧,因为用药物来降烧就是直接降低身体的免疫力,除非出现重症才考虑用药物来降烧。

发烧是身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病毒的一种反应。身体把体温提高起来,为的就是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这需要消耗身体很多的能量。发烧不超过39度都是低烧,不要随便用药降烧,只有体温升高到39.2度以上才能控制细菌病毒的繁殖,也才能好得快,即使体温升高超过39度,如果没有出现重症,都可以自己处理。超过40度的体温,如果觉得难受,就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说用冰块来敷额头,或者是用温水来擦全身。只有出现重症才去找白大褂。没有重症就可以吃以下的食物,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1、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质食物,像酸牛奶,鲜牛奶,鸡蛋等等。蛋白质是制造抗体的主要成分,只有身体有充足的蛋白质,免疫力才提升得快。对于发烧后身体很虚弱的人,就要吃那种含有50多种营养成分的代餐奶昔,才能快速补充能量,恢复得也会更快。
2、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比如猕猴桃,鲜枣,山楂,樱桃,草莓等。维生素C能够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水平。如果身体的反应比较大,就要想办法额外的做维生素C的营养补充,每次3000毫克,两个小时用一次,我们已经运用了十多年了,效果很不错。同时也可以用蔬菜水果榨汁喝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可以用胡萝卜,莴笋,柠檬,青瓜组合榨汁喝,每一个小时榨一杯喝。
3、用一些生姜,大蒜,葱头来煮水喝,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因为这些食物当中也含有很多提升免疫力的植物因子。也可以用这些食材加上鸡蛋做成蛋花汤来喝,有增加能量,祛寒散热的作用。
如果想做得更好一点,就直接全部补充能够快速提高免疫力的营养素,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蛋白质粉,多种营养素片,维生素C,松果菊。
玫瑰疹跟麻疹区别是什么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叫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 幼儿急疹是怎样得的 幼儿急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溅而传播,不如麻疹传染力强。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多是1岁以内的小儿,2岁以上者少见。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2次。 另外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幼儿急疹由病毒感染所致。很多婴幼儿都会罹患,其确诊为马后炮。先是高热3天,在退热同时出皮疹。照片上显示的就是典型的幼儿急疹的皮疹。皮疹可涉及到躯干、头面部,甚至全身。这种皮疹无明显痒感,很少为皮疹而采取特别治疗。出皮疹期间可以外出,可以洗澡,也无需限制饮食。 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 ①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②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③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④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⑤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幼儿急疹与麻疹很相似 幼儿急疹是宝宝易得的常见病,因为症状与麻疹相似,又是吃奶时期的小宝宝最容易患上,所以中医又称之为“奶麻”。 幼儿急疹的高发年龄是6个月~1岁半,春秋两季属于发病高峰。最初,宝宝会发烧,有的体温甚至高达41℃;有的宝宝会出现腹泻、恶心等伴随症状。发烧3~5天后,体温骤降,然后全身出疹。用四个字简单 总结 幼儿急疹的特点,就是“热退疹出”。而麻疹正好相反,是高烧的同时出疹,这是这两种病最大的区别。也有个别宝宝是“疹出热退”的,也就是先出疹,接着很快体温骤降。 幼儿急疹的症状表现 幼儿急疹早期表现和上呼吸道感染颇为相似,但“流鼻涕、打喷嚏”这些感冒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发高烧。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也就是俗称的“抽风”。有时,在宝宝的脖子和后脑勺处能摸到一些小疙瘩,那是肿大的淋巴结,但精神和食欲与平时相差不多。 发烧3~5天后,宝宝的体温会出现骤降,退热后9~12小时内出疹子,有的宝宝一边出疹一边退烧。皮疹呈现红色,一小片一小片的,疹子之间可以看见颜色正常的皮肤,用手按一下红色会消失,松开手后又会很快变回红色。 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胳膊、前胸、后背。2~3天内皮疹逐渐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预防急疹并不难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成年人感染这种病毒后,往往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会成为主要传染源。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疫苗,小宝宝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超市。父母回家后,要先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换掉外衣后再接触宝宝。 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 发烧期间要注意降温,首选物理降温的 方法 。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浴,或者洗个热水澡,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宝宝皮肤薄,吸收能力强,所以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浴。 体温超过38.5℃就要使用药物降温法了,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诺林),布洛芬(托恩,美林)。最好不要给宝宝服用阿司匹林(巴米尔)。 注意补充水分,不再添加新辅食,给宝宝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出疹后的宝宝有些烦躁,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做婴儿抚触。天气好的话,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不用避风。 幼儿急疹早期症状 幼儿急疹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四季均可发,一生感染2次以上者微乎其微。潜伏期一般为5~15天。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 1.发热期。常突起高热,持续3~5天。高热时期可伴随惊厥、烦躁、咳嗽、呕吐、以及腹泻,有的患儿在高热时可出现抽风。除此感冒症状不明显,精神和食欲尚佳,但会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微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期。病程第3~5天体温骤然退至正常,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散在,为玫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现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脸和下肢。皮疹持续24~48h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在发热期诊断比较困难,不过从患儿全身症状轻微与高热表现不一致,周围血象中的细胞总数减少,应考虑之。一旦高热骤退,同时出现皮疹,诊断就不难建立。在出现症状3天内,可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唾液中分离HHV-6,或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基因进行病原诊断。 专家对幼儿急疹提示 宝宝发烧38.5℃以上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必要时还需要化验一下血常规。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都是发烧,只有医生才能鉴别清楚。千万不要给宝宝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猜你喜欢: 1.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 2. 婴幼儿常见疹子防治常识 3. 儿科常见出疹性医学疾病的皮疹特点 4. 儿科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5. 持续低烧不退什么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