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责备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
5、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养生之术: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简单实用的养生小妙招
每天只需几分钟几个简单实用的养生小技巧 每天只需几分钟几个简单实用的养生小技巧,针对健康养生这行很多人都不太高度重视。很多只从药业保健养生报或是是养生保健知识专题讲座上了解,可是从不了解给如何做。今日人们就给大伙儿科谱每天只需几分钟几个简单实用的养生小技巧吧。 每天只需几分钟几个简单实用的养生小技巧1 养生小技巧:蹲马步 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人的运动量是越来愈少。而蹲马步作为古代习武的基本功之一,可以有效的锻炼人体臀部、腹部、腿部、骨盆深部的肌肉群。同时有助于盆肌肉血管分布的改善。提高人体的小半身力量。适当蹲马步,可壮肾腰,强筋补气,调节精气神,而且下盘稳固,平衡能力好,提高免疫力,不易生病,还能提升身体的反应能力,让你越活越年轻! 养生小技巧:捶背 人体的很多重要的神经和穴位都集中在人体的背部,这些神经和穴位通往着人体的五脏六腑。而捶背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和穴位,从而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同时由于人体构造的原因。双手不易接触背部。背部许多免疫细胞处于待机状态。捶背这一动作则有效的刺激了人体背部的免疫细胞。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有一点捶背的正确方式是用手去捶,而不是用锤子代替。操作的时候,手法用力要均匀,力度要适当,不宜有力过猛。 养生小技巧:按摩小腹 人体的腹部是人体经脉的主要枢纽之一,是人体最容易聚集寒气的地方。而寒气一旦在人体的`腹部聚集。会导致怕冷多汗、手脚冰凉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妇女还可能会出现导致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平时多用手去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腹部肠平滑肌和腹肌的血液流量,对人体腹部胃肠的肌肉群和淋巴系统都有促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消除腹胀,有益于肠胃蠕动、饮食消化。对人体的排泄排毒都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有益。 每天只需几分钟几个简单实用的养生小技巧2 养生小技巧:梳头发 最先直向梳刷,用梳子(别用塑胶、金属制梳,黄杨木梳,如果没有梳子,也能用手指头替代)从额头经脑顶向后侧梳刷,慢慢加速。梳时不必用劲过猛,防止割破肌肤。然后斜向梳刷。先沿着头形梳,将秀发梳顺,然后反向梳,再沿着头形梳。每分约20-30下,每日1次,每一次3-5分钟。那样能够刺激性头发末梢神经和头顶部人体穴位,根据神经系统和经脉传输功效于大脑皮质,调整经脉和中枢神经系统,松驰头顶部神经系统,推动部分血液循环系统,超过缓解疲劳、强身健体和促进头发生长的实际效果,对脑力劳动者尤其适合。 养生小技巧:击掌 双手前平举,呈90夹角,双手十指挺直进行。随后用劲击掌,越响越高。击掌关键是刺激性双手上相对穴道,通常在20次上下。 养生小技巧:缩唇 吸气站立,双手插腰,先腹腔呼吸。中停一会儿,随后缩唇,不必用劲,渐渐地呼吸,直至吐完才行,再深深地吸一下子,不断十余次。那样能增加co2在支气管内的时间,推动co2与CO2互换。 养生小技巧:搓面 把搓热的手平放到脸部,双手中拇指各自由最前沿鼻两边往下至鼻头两侧,不断搓揉,到脸部发烫才行。随后闭眼,用两手手指尖推拿眼周及周边。这一方式是以1个养生保健知识专题讲座上边学得的,觉得挺适合白领养生的。 养生小技巧:搓耳 在1个药业保健养生补报见到过,耳廓上带许多穴道。用双手无名指、中拇指、右手无名指三指,前后左右搓擦耳廓,刺激性遍布在耳廓上各种各样穴道。频次是多少都是视个人状况而定,通常以20次上下为度。 养生小技巧:低头 两脚大自然分离,两手插腰,先上下侧弯30次上下,再前后左右俯仰30次,随后双臂上下扩胸多次。 养生小技巧:叩头 每日早上或夜里临睡前轻叩头顶部——刺激性头部穴位,可以调节身体身体状况。满身站立,释放压力。两手握空拳举于头顶部,大自然主题活动肘关节,用手指头轻叩头顶部,先从额头向脑顶两边敲击,随后再从头顶部两边向头中央政府。频次视个人状况自设,通常50次上下为好。 养生小技巧:搓颈 先加双手无名指、右手无名指不断推拿颈后侧的风池、风府穴,能量由轻到重,直至部分发烫,随后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头颈,速率要慢但力度要大。 养生小技巧:浴手 浴手是按摩保健中的这种。取习惯性姿势,清除妄念,内心平静神凝,耳不旁听,目不远视眼,意守肚脐眼,双手合掌先慢到快搓热。

祛湿寒最简单方法
随着冬天脚步临近,许多人发现身上有股寒气,身体发冷等现象,及时祛除寒气才能更健康。下面是我分享的驱寒祛湿的正确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驱寒祛湿的正确方法 一、艾叶泡澡除湿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艾属于极阳的药物,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在夏季,用艾草泡脚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长期吹空调导致的感冒、发烧等症状。但专家提醒,艾叶属于苦性物质,一般都有凉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建议在泡脚前喝一碗红枣桂圆汤或茶,以补充体内可能损耗的元气”。艾叶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能经常泡。据了解,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叶100克,放入大锅,加满水,煮开后再熬10分钟;用纱布滤去药渣,加入适量的热水,泡澡15-30分钟,有助于全身的化湿灭菌。 二、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风起时保持室内通风 其实,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专家提醒市民,在潮湿天气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在外面,否则室内的家具和家电很容易吸湿。别穿潮湿不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如果地板湿了,还得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一旦吹北风时,或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就应该及时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四、热水泡脚 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张世卿医生解释说,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来讲,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在泡脚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断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补益精气、强筋壮骨,适合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双脚冰凉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温通经络。高血压适合加夏枯草30克、泽泻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泽泻有利水除湿的作用。静脉曲张的人则可加当归20克、牛膝25克,这两味药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五、多运动也除湿 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唷!跑步、打球、骑脚踏车,甚至简单的伸展操或局部运动,不但能消除湿毒,同时还达到减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间)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有运动就是好事! 驱寒除湿中药有哪些 驱寒中药1:生姜 生姜是我们最常见的配料了,它也属于中药必备的配料,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驱寒中药2:香薷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采割,晒干,切段,生用。传统认为香薷有发汗解表驱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等功效。 驱寒中药3:荜澄茄 荜澄茄属温里性中药,用于胸腹疼痛,呕吐反胃,食欲不佳,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混浊。 驱寒中药4:羌活 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驱寒中药5:苍耳子 苍耳子属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驱寒中药6:附子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驱寒中药7:肉桂 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 用什么中药泡澡驱寒 1艾草泡澡:艾草里有种芳香物质,可以活血通络,有一定的驱虫杀毒灭菌作用,煎水洗澡,可杀菌治皮肤病,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 2菊花泡澡:菊花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能,能防治头晕、眼花等症状,还可使肌肤细嫩洁白。用鲜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锅内,煎成汁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适宜的温度即可浴用。 3葛根泡澡:葛根具有镇痛、降压、降血糖、清除皮肤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关节更灵活,肌肉收缩力更强,不易疲劳,中老年人及肤色较黑的人适用此浴法。一般每次用葛根50~10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其变温即可用。 4桑叶泡澡:经过霜雪的桑叶,性味甘苦而寒,具有散风清热、明目等功能,用它熬水洗澡,护肤而不脱脂,特别是皮肤粗糙者,浴后可使皮肤变嫩。将干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熬10~15分钟后,倒入浴盆,待水变温即可洗用。 5薄荷泡澡:薄荷叶有散风热、止痒的作用,对外感风热、皮肤发痒、咽喉肿痛、眼结膜充血等病症特别有效。取鲜薄荷200克或干薄荷50克放入锅内,加水熬取药液,倒入浴盆即可。 6浮萍泡澡:浮萍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性寒,有发汗解表、透疹等功效,用浮萍来泡澡,可治疗热感冒、发热无汗、风热瘾疹、各种皮肤病,还能泄热利水,适合水肿而有表热者。将1斤浮萍研磨成细粉末,每次泡澡时用1至2碗量倒入澡盆中搅匀浸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