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手受伤以后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手部长期暴露在外,出现外伤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手外伤恢复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下面看看手的康复训练方法及相关资料。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1 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不只四种,常见的有力量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感觉训练、功能支撑训练等。 1、强度训练:可选用握力器、橡皮条、弹力带等工具,通过抓握可以显著提高手部力量,增强手部握力; 2、运动精细训练:通过穿针线、系鞋带、系扣子等锻炼,可以锻炼手指的精细协调能力; 3、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被动屈伸关节、手法松动等,能显著提高关节的活动度; 4、感觉性训练:如摸棉絮、摸砂纸、摸橡皮等,可以通过这些训练提高手的感觉; 5、作用支撑训练:常用的有指板、屈伸支、屈伸支撑、屈伸练习支撑等,通过训练支撑,可以明显提高手部功能。 平时,如果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手部功能不全、活动受限,应通过手部康复锻炼恢复手部功能,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动作需要,并改善生活质量。 手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降低肌张力训练、灵活性训练。 一、力量的训练:可通过电刺激或一定的抓握动作、手法刺激、加强手腕或手指的肌肉力量。 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通过被动牵伸或关节松动术来恢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三、降低肌张力的训练:手指的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可以通过热疗、包括蜡疗、中药浸泡等、或者进行被动反复牵张动作、来降低其屈肌的肌张力。 四、灵活性训练:手指功能达到一定功能后、可逐步进行对指练习及抓握物体的动作、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2 手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包括伸指掌关节、屈伸指间关节、肌腱滑动、腕关节活动。 1、伸指掌关节:把纸团放在手掌中、先用拇指、小指弯曲捏合、然后再用其他的指头进行捏合。 2、屈伸指间关节:做出勾拳状、然后依次伸展指头的指间关节、可以适当的施加阻力。 3、肌腱滑动:手掌平铺、然后掌心向下、撑开手掌的虎口、逐渐牵拉手指处的拇内收肌。 4、腕关节活动:前臂放在桌面上、然后掌心向上、前臂进行旋后、用健侧的手向患侧手掌给予压力、使手腕背伸。 手康复训练时若发现有异常情况、需去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在临床中、对于手功能锻炼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烫洗以后加强关节的屈伸活动来恢复病人正常功能、比如烫洗的时候可以热水中放花椒和盐进行烫洗、也可以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熬开以后先熏后洗、 烫洗完以后接着进行功能锻炼、最好让家人帮助一下、把关节屈曲或者伸直到疼痛的程度、坚持一会不能怕痛的、要有力度、痛的出汗、更有利于病人功能的恢复。 二、也可以积极到正规医院的康复科进行协助锻炼、效果应该会更加满意的。锻炼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恢复病人正常关节活动度。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3 训练方法一:转核桃 在马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用手转核桃,还笑称是预防老年痴呆。对于手外伤患者来说,转核桃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既没有场地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限制。患者有时间就可以用手转核桃,增加手指的灵活性,加快手外伤的恢复。 训练方法二:捏橡皮泥 孩子们喜欢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捏的好看的人们都会说这个孩子心灵手巧。捏橡皮泥能够很好的锻炼手外伤患者的手指灵活,对于手外伤的恢复帮助是很大的。提醒患者捏橡皮泥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治疗好的,别买那种味道大的,不利于手部皮肤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伤口出现感染。 训练方法三:使用握力器 转核桃和捏橡皮泥都是锻炼手指灵活度的方法,手外伤恢复的后期,还需要进行手部的力量练习,否则容易出现手部的肌肉萎缩。握力器是锻炼手指、手掌肌肉很好的方法。一开始患者可以每五个为一组,强度一点一点增加,才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手外伤恢复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坚持进行锻炼,以免出现粘连、肌肉萎缩等问题,影响到手部的正常功能,后期是很难恢复的。根据手外伤的具体部位不同,患者需要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也会有一定差异,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后,一定要坚持去做,才能更有利于手外伤的早日恢复。 手功能康复训练,是指的各种外伤引起的,或者由于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手部功能丧失。这种训练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果是手部外伤所引起的,比如说肌腱断裂或者神经断裂,血管断裂,在经过详细的显微外科缝合以后。 我们进行相关的锻炼,一般局部需要打石膏,局部制动2-3个月以后进行锻炼。这时候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患者康复的一些筹码,使患者手功能得到康复。如果是由于脑血管病所引起的手部功能的丧失。 时候手部功能只是全身功能丧失的一部分。医生会根据肢体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像手展板的一些训练,包括一对一的手法复位,以及针灸、理疗、按摩、康复包括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等等,这都是手功能锻炼的一些方法 患者自身也要有耐心和有毅力。因为手部在脑部占的位置比较重要。恢复起来稍稍慢一点,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 专家提示:手功能康复训练,如果是手部外伤所引起的,医生会根据情况逐渐增加康复筹码。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可以一对一的手法复位,以及针灸、理疗、按摩、包括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等方法。因为手部在脑部占的位置比较重要,所以恢复起来稍微慢一点,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

手的精细运动康复

手的精细运动康复方法

1、握球练习

握垒球大小弹性小球,缓慢用力握紧保持10秒,放松2秒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握力,锻炼手屈肌肌力,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拿苹果、馒头等。

2、握棒练习

握住香蕉粗细的硬质或弹性小棒,缓慢用力握紧保持10秒,放松2秒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握力和对掌功能,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握笤帚、拖把、门把手等。

3、侧面捏握练习

桌上放一张硬纸片,从侧面捏起再放下为1次。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捏名片、钥匙,拧锁等。增强手的内在肌肌力等。

4、指尖捏握练习

桌上放一细小物体,如牙签、针或豆子等,从桌面捏起再放下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手精细功能练习。

5、手指捏握练习

可以通过正确姿势握笔即用拇指和示指远端指腹握笔,练习写字。以及正确姿势握筷子,练习使用筷子。此练习主要加强手灵活性,及协调性。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1)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小于1.5厘米,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2)中等面积梗死 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3)大面积梗死 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答疑:脑卒中后如何锻炼

手的精细运动康复积木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OT)是让病人参与不同的作业,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又称劳动疗法,简称“工疗”。作业疗法不仅能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减轻或纠正病态状况,为将来重返生产岗位作准备,而且可以恢复与加强病人社会性活动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生产技能,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病人感到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愉快,从而增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一.作业治疗的目的(一)运动方面1.使姿势肌张力正常化;2.增加对称性肌肉活动;3.强调在身体中线上的活动;4.增加肢体尤其是上肢肌肉的控制能力。(二)感觉方面1.促进翻正反射、平衡反射与保护性反射的整合;2.使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正常化。(三)感、认知方面1.促进感知技能的发展;2.发展认知技能。(四)自我料理方面1.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实施能力的发展与独立。(五)生产性活动方面(六)娱乐方面1.探索患者可能的娱乐兴趣,促进其娱乐技能的发展二.作业治疗的评估内容1肌力.肌张力;2.反射发育与成熟;3.关节活动度及控制能力;4.姿势控制与平衡;5.功能性移动;6..运动速度、协调性与灵活性;7..执行目的性活动的能力;8..手功能。9.日常生活能力三.上肢粗大的运动功能一个没有适当的上肢粗大运动功能的脑瘫患儿是不可能对其训练手的精细功能的,在作业治疗中,最好先强调粗大运动技能的训练,直到它们能很好地支持精细运动技能,但同时仍然需要给患儿提供手部的、不同的感觉体验的机会,在开始训练精细运动技能之前,也需强调对手—眼的认知训练。(一)整合非对称性颈反射、对称性颈反射和迷路张力反射。可将患儿摆放在反射抑制体位上,如当患儿的头转向身体的一侧时,将其脸所正对着的一侧上肢保持在屈曲位上,而使另一侧上肢保持在伸展位,以整合非对称性颈反射。(二)促进手臂与肩胛带的动作分离。1.让患儿俯卧于治疗师的膝上,治疗师的手固定住患儿的肩胛带,鼓励其做伸手向前的动作。2.患儿俯卧于地板上或坐在桌子前,做双手滚圆棒的动作。3.患儿在俯卧位下,做双臂伸直、外展、后伸的动作。4.患儿取侧卧位,做上肢在各方位的伸展动作。(三)增加肩胛带的自主控制,提高上肢的稳定性。1.患儿取俯卧位,用双肘支起上身,做左右、前后的重心转换。2.患儿俯卧在滚筒上,双手交替支撑,做向前、向后爬行的动作。3.患儿维持手膝四点支撑姿势于摇板上,治疗师控制摇板,并做缓慢的晃动。4.患儿俯卧于滚筒上,一手支撑于地面上,并在支撑臂的肩部施以适当的压力,另一手从事某一作业活动。5.坐或站位下,患儿双手与治疗师的双手共持一根木棒,做对抗性推的动作。(四)诱发肘关节伸直。1.肩胛带前伸,伸肘够物,或手握一硬的圆锥状物体去触碰前方某一目标。2.对于年幼的患儿,可将其抱坐于腿上,让其伸手去击拍治疗师的手掌。注意不要让他失去姿势控制。(五)训练坐位平衡,诱发保护性伸直反应。1.患儿坐于滚筒上,治疗师立于身后保护其安全,鼓励患儿当身体向左晃动时伸左手向左侧够物,向右晃动时伸右手向右侧够物。2.患儿坐于斜垫上,治疗师立于一侧保护其安全,鼓励患儿当身体向前晃动时伸手向前够物。(六)诱发手到口的动作。1.双手交叉互握,让患儿做双手触摸口部的动作。2.鼓励患儿手抓食物,或将一些食物涂在手指上,做手到口的动作。(七)诱发双手在中线上的活动。1侧卧位下,肩前伸,用手玩物,或用手去触碰另一只手及身体的某一部位。2仰卧位,保持双手交叉互握状态,或用两手同时触碰胸上方的物体,或双手轮流抓放一物件。3.双手操控简单的玩具。四.促进手精细的运动功能早期视觉整合和有目的地使用手是脑瘫作业治疗中发展手精细运动功能的基础。治疗师在治疗中,可以通过使用有趣的玩具和自己的脸部来帮助脑瘫患儿练习视觉固定、视觉跟踪和手—眼的协调,经常与患儿保持视觉接触。一)训练手指控制的方法。(一)用来预备整个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1.在一个好的形态下,用手和膝来爬。*2.治疗师提起患儿的双脚,嘱咐其用双手走路。*3.拍手或拍大腿。(二)用来预备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1.用刷子或木棒擦刷手臂、手及每一只手指。*2.把每只手指插入橡皮泥中。*3.用每只手指与大拇指将皮筋或粘土撑开。*4.在指腹挤压橡皮泥。5.捏衣夹。*6.在装有沙子或豆子的容器中寻找小物件。二)用于促进手抓放物件及手—眼协调的活动。*1.将患儿的手握紧,于其小指背侧向手腕方向推挤用力,可以诱发手掌打开。*2.如患儿能将手掌打开,但抓持物件困难,可以将一根稍长的圆柱形物件放其手掌内,帮助弯曲手指,使能抓住物件,并保持拇指处于对掌位,数秒钟后,慢慢减少对手部的帮助,同时向上拉动物件,使患者的手指产生对抗,或在侧面扭动该物件。当患儿已有较大的抓握力时,让其继续练习抓握几次。*3.当患儿已能握持住手中的物件,就应鼓励其伸手抓握物件。为了提高患者对抓握的兴趣,可在一根杆子上悬挂各种有趣的物件如响铃、绒毛玩具或食物等。*4.用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圈子套放在相应大小、形状、颜色的物件上,或移动穿挂在一根铁丝上的小物件。(三)用于手指分离性运动控制的活动。*捡拾小玩具、珠子或豆子,并将其放入狭小开口的容器内。*手指头蘸颜料印指印。*手指弹弹子。*往手指上套指环。*使用需要个别手指控制的玩具或用品,如琴键、笛子、计算机键盘等。*单个手指的游戏,可用眼睛或不用眼睛来引导,并保持其它手指弯曲在手掌内。*翘起单个手指并摆动。*堆砌积木、玩智力拼图。*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如拉拉链、扣钮扣等。*描图练习、写字练习,笔杆可以由粗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