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那么灰指甲有什么症状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灰指甲的初期症状吧。 灰指甲的初期症状 1、混浊 灰指甲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由于大量的菌丝和孢子的迅速生殖,使得甲床上角质物大量的堆积,肉眼查看,甲板变得混浊,不透明,故甲真菌病俗称为灰指(趾)甲。 2、增厚 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甲板中的角质物受到真菌的作用而高度增殖,角质物的堆积使甲板增厚。甲板的增厚也加深了甲床混浊程度,一般它能够比正常甲板厚出1~3倍以上。 3、外表凹凸不平 由于甲板或甲板下有角质物堆积,伴随甲板又被摧毁,使甲板外表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泽。这种凹凸不平既为纵向,也能够为横向。伴随也能够理解到病甲的主要病变在甲板下。 4、甲板变脆易碎 由于真菌侵入甲板和甲床,在角质溶解酶的作用下,角质但白被溶解,产生角质细小颗粒,被摧毁的甲板缺乏弹性和韧性而变脆,角质颗粒呈粉末状易于脱落、疏松而变得碎杂。 5、甲分层 增厚的角质物变干,变碎屑,变脆,它轻易从甲板与甲床之间脱落下来,使得原本与指肉粘合的指甲表层,发生中空现象,即指甲分为2层,表层与指肉分离,另外分离出一层薄薄的甲质粘在指肉上。 6、变色 甲板或甲板下的真菌积聚,不一样的真菌菌丝或孢子本身能够有颜色。病变、增厚的甲板也可呈现颜色。甲板下病甲处角质物脱落,可进入脏物,污物呈现颜色。甲板摧毁,碎屑脱落后也令甲板呈现颜色。它可呈污灰色,褐色,白色,黄色,玄色等。 7、甲板翘起 真菌和增生的角质物在甲板下大量堆积,使甲板的远端分明高出而呈翘起状,此时病甲变肥厚,更混浊,变色也更分明。趾甲甲板翘起影响穿鞋,重症影响生活质量。 8、甲板萎缩 甲板被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破坏,增生的角质特呈碎屑状从表面层上脱落,最后完全被剥蚀掉,只留下少许甲板残根。 9、甲板脱落 甲板被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破坏,变脆,变碎屑,增生,堆积的角质特从甲板表面脱落。最后甲板完全脱落,只存下残根,此时甲板功能丧失殆尽。 10、钩甲 老年人患趾甲真菌病,因瘫痪卧床不起,或因神经系统疾病而手足擅抖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修剪病甲,只能任其自然,病甲疯长,结果病甲肥大、增厚,又长且高,尖端呈钩状。 灰指甲的食疗偏方 1、如鲫鱼豆腐汤 原料:鲫鱼1条(约250克)、豆腐400克。 做法:豆腐切5厘米厚的薄片,用盐沸水烫5分钟后沥干待用,鲫鱼去鳞、肠杂,抹上酒,盐渍10分钟,锅放炉火上,放入食油,烧至5分钟,爆香姜片,将鱼两面煎黄,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沸30分钟,放入豆腐片,调味后撒上葱花。 2、鸡肉蘑菇汤 原料:鸡肉约200克、适量蘑菇、葱、姜。 做法:蘑菇改刀成薄片,焯水后捞出待用,将鸡肉切丁放入锅中煮开后,倒入蘑菇一起煮,煮开后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即可。 3、多吃蔬菜水果 水果和蔬菜应占每日饮食的50%。要注意的是治愈灰指甲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愈越早越好,预防传染更多指甲。 4、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A能使蛋白质,乳剂较快被吸收利用,钙及镁及维生素D,它们是指甲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维生素B内添加核黄素(B2)、Bl2、叶酸,如果缺乏维生素B,易使指甲变的脆弱。倒刺及指甲附近的组织发炎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 预防灰指甲的方法 1、首先要重视手足癣的防治,纠正“生了足癣不生其他病”的不正确看法。 2、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4、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意。 5、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家庭中灰指甲手足癣患者的日用品,应定期用沸水消毒,不能烫洗的物品用日光曝晒2-3小时消毒。 6、增强机体抵抗致病真菌的能力,如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营养,对于提高预防灰指甲都是有利的。
肝火大湿气重的症状
湿气分为湿寒和湿热两种性质。湿热体质:爱出汗,体味大,怕热,舌苔厚,多偏黄,脸部经常出油、长痘、粉刺。湿寒体质:头部沉重,多粘汗,手脚冰冷,怕冷,经常犯困,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眼睑易浮肿,舌苔厚,多偏白,舌苔胖大有齿痕。肚子大,下半身肥胖以上这些就是湿寒&湿热的典型症状,因为我属于湿寒体质,所以大多数上面的我都有,如果你占其中2条,就说明你也要赶紧去湿气了!肝火旺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情绪暴躁,因为情绪跟肝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肝功能正常就可以很好的调节情绪,否则肝火旺就容易发脾气、抑郁、遇到事情容易想不开。
健脾祛湿的主要穴位
现在祛湿已经深入人心,各种 养生 知识更是把祛湿挂在嘴边,祛湿已经成为治病、减肥、 养生 话题的“老生常谈”! 痰湿体质的特征,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 痰湿”是代谢不出去的废物堆积在体内了。由此,去痰湿,一则加强代谢,二则,给痰湿以出路。 《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身重象没拧干的湿衣服,没精神。 所以排湿首先跟脾胃的关系密切与饮食习惯,还有肝肾的功能,以及心肺的功能,它能给人代谢一个推动的力,如果这个推动的力量不足,这个废物也代谢不出去! 咱们撇开红豆薏米粉不说,来聊一聊能够祛湿的穴位。 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会元针灸学》“丰隆者阳血聚之而隆起,化阴络,交太阴,有丰满之象,故名丰隆”。本穴物质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去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为轰隆的假借词。 丰隆穴首载于《黄帝内经》,具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祛湿化痰灯功效,历来被用作化痰祛湿要穴! 定位: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丰隆穴处肌肉丰满,可用按摩棒来按摩,贵在每天坚持! 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经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帝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为祛湿大穴! 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腕,手腕也。骨,水也。意指小肠经经气行于此冷降为地部水液。腕骨穴具有舒筋活络、泌别清浊的功效,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可以调理小肠经的功能,通利二便以祛湿。 定位: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就是腕谷穴。可以用手指每天开按摩! 临床,除了作为保健,调理体质外,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高尿酸都有治疗作用! 您好,祛湿的常见穴位有丰隆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中脘穴。丰隆穴是化痰湿的重要穴位;中脘穴、阴陵泉穴是健脾化湿的重要穴位;足三里穴是健脾益气重要穴位;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脾胃强健了,水湿才能得到和根本性的解决。所以选穴不单单需要选择化水湿的穴位,还需要选择健脾胃的穴位。平时保证充足休息,少吃油腻、煎炸、甜食。希望帮到您。 去湿的穴位有哪些 当感觉舌苔发白、身体沉重、大便不成形时,那肯定是身体湿气重。我们的身体上有7个穴位是用来去湿的,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丰隆穴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中医讲究持之以恒,慢慢调理身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可以准备一个刮痧板每天瓜祛湿的穴道,够不到的地方还可以到中医诊所进行拔罐治疗,但是去湿呢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身体有异常的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治疗,不要因为侥幸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按摩穴位和食补一起进行 养生 效果会更好的。 大家学会了吗? 祛湿管住嘴!就好像一个漏洞一样,上面口大 下口口小,不忌口 一辈子你都在祛湿 “祛湿的穴位在人体中比较多,在众多的穴位中可以精简出一组效果比较好,也比较常用的一组穴位,如中脘、内庭、足三里、阴陵泉、天枢、曲池,这组穴位是脾经、胃经和任脉上的穴位。为什么要选择它们,因为脾胃是人体中运化水湿很重要的脏腑,水湿的代谢排出主要依靠脾胃的功能实现。 穴位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当针灸作用在穴位上,会因为自身状况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 比如足三里,天枢,治疗便秘和腹泻都可以用。 穴位在保健和治疗方面也是分层次的,属于体质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程序启动身体自我调节机制。如果是疾病,涉及脏腑功能失常,必须综合治疗,穴位不能代替系统治疗,但可以是系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俗话说“千寒气易去,一湿难除”,由此可见去除身体内的湿气是多么艰难。虽然难,但还是有办法,就是拍打我们人体的“八虚”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重,是因为外界大自然的寒湿之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侵入人体,最后滞留在人体的关节处,这样就会导致关节气血运行不通畅,造成气血运行缓慢,影响人体营养物质的输送。湿气主要集中在人体以下几个关节,分别是:肘窝、腋下、腹股沟和腘窝一共是八个部位,四个穴位,中医称为“八虚” ★如何除湿? 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每天每个部位用我们的空心掌去拍打这些部位,每个部位拍打4个8排,就是32次,通过这样的拍打,可以有效的激活人体内水湿代谢功能,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具体教程如下链接所示:https://m.toutiaoimg.cn/group/682***10957/?app=news_article×tamp=1588573380&group_id=682***10957 ★强调,这个动作非常简单,难在就是长期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效果的。同时可以喝薏米红豆茶,具有除湿的功效。#祛湿# # 健康 养生 # @运动 养生 1、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曲池,阴陵泉,脾俞,肾俞,太溪,复溜,中极,关元,命门,人中。诚望高手赐教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