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第八组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极拳的创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抗日战争之前,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家无不尊张三丰为祖师。其原因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另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此种说法出自顾留馨、唐豪先生对太极拳的考证和《太极拳研究》。他们考陈王廷创太极拳依据有两点:一是有陈氏后人所撰有祖先的打油诗《闷来时造拳》五字。二是有陈王廷留有一篇《拳经总歌》。
据考这篇陈氏《拳经总歌》并非陈氏所独有。山西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除几个别字外,其它内容完全相同。
参考资料:简化太极拳-百度百科
道家养生八段锦完整跟练版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希望身体更加健康的,如果是平时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运动的方式就可以改善我们的身体的,而且对于这个八段锦,易筋经和太极拳哪一个健身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锻炼的方式才行。太极拳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长、匀、细,日渐扩大肺活量,奠定健康的根基。练太极拳要周身放松,全身运动,以意导动,气达四梢,内气运行无处不到。它不仅可使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循环疾病的防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电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却使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腺闭塞,皮肤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源于梁代,成于宋,盛于明清。八段锦的“八”字,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另寓深意厚。表示其功能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所谓“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绝美华贵,可以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健身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吧!
道家养生精髓8个字
道家养生 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顺应自然,净化虚无。意思是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少一些生的欲望,追求心灵的纯洁。 1. 随性 道家养生 的根本目的是去除一切干扰生命活动的外在因素,寻求身心的解脱。崇尚自然成为 道家养生 的基本原则。从道家的观点来看,以自然规律的变化为规律,摒弃人为的理性因素,采取自然的行为养生,可以养生延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天地之理。人的初始状态是最接近自然的,所以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作为“简单”“真实”的理想标准,养生的最高标准就是回归状态婴儿。庄子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脱离一切人为的刻意追求 道家养生 ,认为“无为”、“无我”、“自在”是养生的根本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2.安静的虚无 老子主张“见质朴守质朴,少私寡欲”,拒绝人的一切欲望和外物带来的诱惑。并“空其心,强其腹,弱其意,强其骨”,以无为、空虚、自保来拒绝干扰,从而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以虚养身”——即庄子的养生之法:“补心”、“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而以心无知……”《庄子·养生子》说:“遵从郡守之意,保其性命,保其寿,保其亲,保其长。一整年。” 如果从养生的角度看道家文化 道家养生 ,则是对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索和生动总结。道教更追求的是如何解脱生命的本质,获得心灵的平静。它更注重精神的超脱和人格的独立,对生活自由的向往是其最高境界。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