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茶健脾祛湿茶: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贡菊50克,香橼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药)健脾祛湿粥:薏苡仁山楂红豆粥 薏苡仁、干山楂、粳米各30克,红豆20克。先将薏苡仁、红豆洗净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后蒸熟,用山楂加水适量与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倒入蒸熟的薏苡仁、红豆再煮5~1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当主食吃,可健脾祛湿、降脂减肥。 “在持续的雨雾天气下,脾虚就会感受过多的湿,健脾就可以祛湿。而湿又最容易困脾,湿多了,脾的功能也会受干扰,导致口中清淡无味、胃口差,消化不好、大便溏稀。”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即气虚脾弱、痰湿内阻。肥胖者宜补气健脾,脾健则水道畅通,水湿运化正常,痰湿不生。依据这一道理,对于肥胖的人,可采用益气健脾祛湿的方法。清热祛湿(去湿)粥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用法 温热服食。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注意事项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消暑健脾祛湿汤成份 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功能 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绿豆百合米仁粥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制法:(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丝瓜咸蛋麦片粥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制法:(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藕丝百合汤原料:藉100克,百合50克,冰糖80克。制法:(1)将藕洗净削皮切细丝;百合剥片切丝待用。(2)开水锅中,加入藕丝和百合丝,烧开后改小火熬成汁,耦丝和百合丝烧至酥烂,加入冰糖。为健脾开胃、清热防暑的夏季营养汤水。天气热了,饮食也应该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疗的好处,可以选择一些祛湿清热的食物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此时的饮食应逐渐转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应选择清淡而富有营养,又能消暑益气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茄子、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而性味辛温、苦寒的蔬菜,如生姜、辣椒等宜少吃或不吃。热气蒸人之际,人体毛孔张开,出汗较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多饮凉开水;橘子精、菠萝精、山楂精等,可用冷开水冲饮,而冰棒、汽水等冷饮则宜少吃少喝。这些寒凉食物不但营养低,热量高,更有损脾胃,体质虚弱或容易腹泻人士应该少吃为佳。具体来说,多吃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莲叶能消暑祛湿,扁豆则能健脾祛湿,苦瓜、苦菜、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有营养。我们还应“因人进食”。有的人体质虚寒,芥菜、西瓜等寒凉食物就不应多吃。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300克,清水适量。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适合脾胃差者饮用。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清热祛湿汤(2~3人分量)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鹌鹑祛湿汤(2~3人分量)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横脷祛湿汤(2~3人分量)材料:猪横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草龟祛湿汤(3~5人分量)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大暑小暑前后最好多煲祛湿冬瓜汤,这己经成为夏天必定的动作,它真是十分适合在这炎炎夏日饮用的汤水,菜档的往往会於这个时候买冬瓜送莲叶的,千万别取太多,一小角已经足够,落多了的汤会苦涩难入口的。此汤除了加肉煲成咸的汤,也可以煲甜的,只需不落肉类,加入适量的糖就可以了,而且又可雪冰来喝,十分好饮的。 材料祛湿汤料1包冬瓜1斤莲叶1小角瘦肉2两做法冬瓜用水冲洗,连皮连籽,切大块。莲叶冲洗净。瘦肉洗净,出水备用。祛湿汤料用水略冲洗一下。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煲滚,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20分钟,再慢火煲2个半小时即可饮用了。

健脾祛湿化痰第一名
化痰第一名方,四味药,从上往下,帮你把体内痰湿清理一遍; 改善你的头晕、头疼,痰少了,精神也好了。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 跟大家聊一个宋代记载的名方,它叫 二陈汤 由 炙甘草、半夏、陈皮、茯苓 组成。 现在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剂都是由二陈汤加减而来,就比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从这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很多病,都与痰有关;都免不了考虑祛痰。 至于这个二陈的意思就是,方中的半夏和陈皮,要选陈旧的效果更好。 中医上,将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形的;另一种是有形的。 而有形的痰多是说痰液,就比如吐出来的痰、以及喉咙积痰而发出的痰鸣声。 无形之痰,首先就是不能看见,却是痰引起的痰病,就比如痰迷心窍、导致的癫狂,还有就是胸闷等症状。 这篇文章说到痰湿的痰,就属于无形的。 痰湿之人的舌苔多是白且厚腻。大家可以伸出舌头,对着镜子观察,如果符合白厚腻苔; 并且平时还会有头重、头疼,脑袋昏沉沉的,稍微运动之后,很快就会感到疲劳; 那身体内基本就存在痰湿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方子中的 半夏 : 其性温、味辛(刺激),半夏的主要功效就是可以燥湿化痰、缓解头晕、头疼的情况。 陈皮 性温、味苦、辛,入肺、脾经。更是燥湿化痰、理气健脾的能手。 茯苓 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又叫玉灵;这味药经常用于祛湿的药方,不仅可以利水、渗湿,还能养脾和胃。 炙甘草, 用在药方中,除了调和各个药材之外,还能温和脾胃。 二陈方偏向于温性,更适合寒痰的情况。 如果舌苔泛黄,那就是身体有热,应该对二陈汤加减后使用。 二陈汤,对于这个无形之痰的调理办法就是,先清、化,然后再补。

健脾祛湿第一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它能够有效的通过健脾祛湿来治疗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腹胀、面色萎黄等症状。
2、理中丸
健脾祛湿的良药,方剂比较简单,有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以健脾为主,利湿的作用没有白术丸明显,而且理中丸这个热性会更加明显一些。3、健脾丸
除了党参、白术以外,健脾的以外,还有像陈皮、山楂、麦芽一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湿热体质的成因是湿热蕴结不解,多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此类人首先要会避暑湿。应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过于劳累。
在运动方面,湿热体质的人在气温太高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或者不要在户外待太久。天气不热的时候,就得运动了。因为湿和热黏腻难除,应适度做些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苓白术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中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脾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湿热体质,健脾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