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而今日5时35分,处暑已经到来,这也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处暑吃什么?当天该吃这4种传统食物最好!一、处暑吃什么?
(一)处暑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
1.处暑当天吃鸭肉
南京地区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人们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做成“萝卜老鸭煲”、“红烧鸭块”等美食。
2.处暑当天吃龙眼
处暑时,在福州等地有吃龙眼的习惯 ,将龙眼剥壳后泡在稀饭中一起吃。
3.处暑当天喝凉茶
而广州和广西地区在处暑这一天有喝凉茶的习俗,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煲药茶,处暑过后仍闷热,煲凉茶可以解暑热。
4.处暑当天吃酸梅汤
温州地区在处暑时常常喝酸梅汤,街头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二)处暑吃什么水果?
1.处暑吃梨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
2.处暑吃葡萄
葡萄同样是很好的时令水果,有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
(三)处暑吃什么蔬菜?
处暑一般在秋季发生,而要要多吃些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使人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如芹菜、胡萝卜、玉米、白萝卜等蔬菜。二、处暑吃什么养生?
1.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些。
2.睡觉别忘盖薄被
养生专家建议,处暑后要睡子午觉,“子”是指子时,夜间0-2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午”则是指11-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总得来说,处暑当天可以吃鸭肉、龙眼、梨、葡萄等,其中鸭肉是很多地区会吃的食物,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道家养生的秘诀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 金宝。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道家养生主要在于几个方面。1、“大德必得其寿”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 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 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2、“省嗜欲”即节制欲念。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而五脏者,人之精也。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 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 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气血滔荡而不休, 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3、“百药律”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相反,“人有一恶,心劳体烦;人有十恶,血气虚赢;人有二十恶,身多疾病。”《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三亦谓 “一德之修,又所以培三元之寿。”其戒律有不少宗教善恶之说,但某些有关道德修养的规定,与修身养生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道教养性之道。如需关注更多专业辟谷知识及养生之道,
可关注公众号:羲皇宗道;订阅号:羲皇养生
道家养生的精髓
道家养生 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顺应自然,净化虚无。意思是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少一些生的欲望,追求心灵的纯洁。 1. 随性 道家养生 的根本目的是去除一切干扰生命活动的外在因素,寻求身心的解脱。崇尚自然成为 道家养生 的基本原则。从道家的观点来看,以自然规律的变化为规律,摒弃人为的理性因素,采取自然的行为养生,可以养生延年。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一切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天地之理。人的初始状态是最接近自然的,所以他提出返朴归真,把婴儿作为“简单”“真实”的理想标准,养生的最高标准就是回归状态婴儿。庄子认为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主张脱离一切人为的刻意追求 道家养生 ,认为“无为”、“无我”、“自在”是养生的根本之道。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2.安静的虚无 老子主张“见质朴守质朴,少私寡欲”,拒绝人的一切欲望和外物带来的诱惑。并“空其心,强其腹,弱其意,强其骨”,以无为、空虚、自保来拒绝干扰,从而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以虚养身”——即庄子的养生之法:“补心”、“守形”、“忘我、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而以心无知……”《庄子·养生子》说:“遵从郡守之意,保其性命,保其寿,保其亲,保其长。一整年。” 如果从养生的角度看道家文化 道家养生 ,则是对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深入探索和生动总结。道教更追求的是如何解脱生命的本质,获得心灵的平静。它更注重精神的超脱和人格的独立,对生活自由的向往是其最高境界。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