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在我国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我们的一颦一动中都存在《道德经》中的道理。老子《道德经》中的内容是十分庞大的,用一言一行来说是很多的不能够全部概括到,所以小编接下来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大家解惑。生命在于运动,平心静气,粗茶淡饭等等。
老子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我们的自然都处于一个动态环境,树木随风动,河流不息,鱼虾也正是这个动,能够让世界充满生机,运动可以带给我们健康。老子还认为我们如果要想得到年年益寿长寿的方式,那就是摒弃外界杂念归于本心,不要有过多的贪念,因为贪念过多会反噬你的健康保持愉悦的状态,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放松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这也是十分有利于我们身心修养。
我们也要在无论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平静,七情六欲会填满我们的五官,表现在我们的脸上,同时也会伤及肝火,会让我们的气血不调,以至于身体内的气脉发生变化。只有顺从于自然的运行,我们才能够得到很好的身体。我们要找一处僻静的地方,类似于天然氧吧,里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一个非常安静且适合人休息的地方。因为过多的嘈杂会影响我们的脑部神经,使我们处于亢奋的状态,不利于我们的休眠,一旦睡眠不好,身体便会出现警告。
在饮食方面老子认为,平时的粗茶淡饭便可。因为过多的大鱼大肉会使人身体造成负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心神,这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摄入过多的大鱼大肉也会导致一些身体疾病,这也能看出我们的老子思想与中医相结合。我国历史上的很多长寿的人物,都是与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当一个人处于心情愉悦十分放松的状态时,他的状态就会很好,长期待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的空间内,也会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老子的养生之道主张
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咽津养生。 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因此他主张咽津以养生。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把他这种咽津养生之法总结为「服玉泉法「,认为叩齿服玉泉的作用在于坚齿发,利于益寿延年。顺应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息息相通,顺应自然之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何病能生?又何患不寿?老子认为自然界在不断发展之中,人体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才能生长。不然,逆自然规律而动,则会生病折寿。这种具有朴素辩证的养生观,对我国中医学的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黄帝内经》中便是吸收了老子的这一养生主张的。 恬淡寡欲 老子主张的恬淡寡欲,清净为上,对他的精神修养、情志调节起着很好的作用。他极力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告诫人们不要贪心追求荣利,要寡欲清心,经常保持心态气畅、体泰神清的心理状态,自然可获得健身延年,这不能不是老子的长寿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还认为人之生难保易灭,气难清而易浊。只有节嗜欲,才能保性命。会养生的人,一定要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妒忌。 气功养生 他还主张「至虚极,守静笃」,维持清净不乱的态度,维持清净不乱的态度,保持旺盛的生机。他认为,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四肢脏腑皆受其润。如山之纳云,地之受泽。若练得气之十通,则百病不生。他说:「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注。老子这种主张集中地表现在他用气功养生的行动中。传说老子在80多岁时,生过一场病,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没有见效。有一天,他拖着病体来到一座山坡上,向长长的一片树林走去,自觉身体越来越轻松,便效法天道的动静结合,试验起天道治病的气功方法来。后来,人们把老子的气功方法称为练三丹(上丹田、下丹田、中丹田),即练丹祛病。老子自从练气功后,疾病很快痊愈了,并越来越强壮起来。
老子的养生之道语录
王者荣耀庄子养生主名句顺序如下:
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 也,非人也。”
3、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 “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 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 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